激励孩子上进,却总是适得其反?被用错的"反向激励法"如同毒药

曾经读三岛由纪夫的文章时读到这样一段话,一直都印象深刻:

“你们看见玫瑰,就说美丽,看到蛇,就说恶心。你们不知道,这个世界,玫瑰与蛇本是亲密的朋友,到了夜晚,它们互相转化。蛇面颊鲜红,玫瑰鳞片闪闪。”

事物总是有双面性的,然而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只看到其中的一面而忽视的另一面。对于有些事情,我们必须要全面的看待,否则路会越走越窄,最终步入死胡同,教育就是如此。

婷婷是个13岁的小女孩儿,在半年前转入商洛市,商丹高新学校读初一,可新学校的生活并不美好。婷婷的班主任对她十分不友好,总是在课上随意辱骂。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很久,即使后来婷婷的家人向学校反映了情况,可依旧不见好转,无奈之下婷婷用录音笔记录了老师的辱骂过程。

最后这件事情被媒体爆出,引起社会的激烈反响。然而该学校某位政教处老师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哪怕老师在教育学生时言语过激,出发点也是好的,是为了“激励”孩子上进。

激励孩子上进,却总是适得其反?被用错的

在这位老师看来,班主任对婷婷的过激言论是出于激励的目的,本无恶意。这种通过向学生心理施加反向刺激来达到激励学生的方法叫做“反向激励法”,不管在学校还是家庭,成人在教育孩子时总会有无意识的用到这一方法。

从案例可以看出,不管班主任的出发点如何,他的行为对婷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反向激励法如果滥用错用,就会如毒药一般伤人。

错用反向激励法的具体表现及危害

听到“反向激励法”这一名词,许多家长可能有点懵,不知道怎样的行为才算是错用滥用反向激励。大家需要注意这两点:首先,反向激励抓住了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状态;

其次,反向激励给予孩子适度的刺激。如若是家长的行为围绕这两点展开且实施的过于极端时,多半是用错了。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1、向孩子施加压力。

当孩子不听话,没有上进心,表现的不令人满意时,许多父母会觉得是孩子太过松懈缘故,所以会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

比如孩子学习积极性不强,许多家长非但不鼓励孩子,还总拿孩子同别人比较,数落孩子的不是,并且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把课余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让孩子一点都喘不过气来。

这种反向激励只会适得其反,孩子承受不了压力,反而更加消极。

激励孩子上进,却总是适得其反?被用错的

2、实施打骂教育。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有“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理念,由于该理念的影响,打骂教育直至今天依旧存在于许多家庭之中。

然而时过境迁,这一教育模式早已不适用于今天的孩子了,打骂不但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还会激发孩子的叛逆心,使得问题更加严重。这种打骂教育是一种很典型的用错了的反向激励。

反向激励作为一种激励孩子的手段本身没有问题,重点在于使用者要掌握好“度”,再好的补药吃多了也会伤身,反向激励过度了这会给孩子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

知名影视导演、演员姜文被业界称为“鬼才”,艺术造诣很高,然而他却在某次节目中表示,自己一生都在努力的希望能够得到母亲的认可,可她却从未对他表示过任何赞许,即使自己现在成就颇高,内心深处却依然缺乏自信。

反向激励一定要联系实际情况, 不要为了刺激而刺激,最终使得孩子承受不了。

激励孩子上进,却总是适得其反?被用错的

正确使用反向激励,多给孩子正向激励,才能得到正向反馈

1、反向激励避开以下“雷区”

首先,不要误把负面刺激当做人身攻击。反向激励用用的是一种负面刺激的方法,但产生的影响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

例如:笨鸟先飞,这是正确的反向激励,他告诉人们自己有不足时应该多努力,而“人丑就要多读书”则是错误的反向激励,它包含着人身攻击,且传递出的价值观是不正确的。

其次,不能把反向激励作为一种长期的教育手段。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反向激励是一种适当的刺激,在某段时间、个别事情上自己一下孩子会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但若长期这样,这种刺激就会变成一种指责,一种压力,反而成了打击孩子的利器。

案例中的班主任对婷婷的辱骂行为长达半年之久,这还是因为婷婷和家人的反抗引起了社会关注,这一行为才被制止才。在这段时间里,婷婷的内心承受着莫大的痛苦,那些言语相刀剑一样刺得她遍体鳞伤,嗯哪里谈得上激励呢?

最后,要认识到反向激励作为激励孩子的手段,作用点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在自己身上。很多人在使用这种方法刺激孩子时往往带着自己的情绪,与其说是在适当否定孩子的能力,倒不如说是在表达自己对孩子的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最大的感受不是自己有不足,需要努力,而是揣测家长对自己的态度和想法,甚至会深陷其中,就好比案例中婷婷的班主任一样。

激励孩子上进,却总是适得其反?被用错的

2、家长做好这几点,培养孩子的上进心

首先,引导孩子养成提前规划的习惯。

当今社会生活中,有计划十分重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需要有计划,面对遥遥无期的未来需要计划……计划是需要现代青年必备的一项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计划可以帮助自己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等等。目标明确了,任务井然有序的完成了,孩子的心态自然也就好了,对待学习更加有干劲,积极性自然也就上去了。

其次,父母要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前一段时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少年派》中,林妙妙的母亲是一个强势而自律的女人,爱干净有洁癖,在家总是念叨父女两人的卫生状况,吃饭前要洗手、回家要换衣服……

林妙妙虽然总是吐槽,但他妈妈的这种与约束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在她的宿舍生活中,她的个人方面处理的很好。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言传不如身教,以身作则才能让孩子更加信服。

激励孩子上进,却总是适得其反?被用错的

孩子的心是敏感而复杂的,因此教育是漫长而极需耐心的事业。再好的方法,用错了或用过头了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多多正向激励孩子,才能得到期望的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