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燃料電池走入現實還有多久?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提出了《推動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普及,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建議。

甲醇是一種(碳、氫)能量的載體,在常溫常壓下可以保持穩定的液態形式,相較於氫氣來說,在儲存、運輸、應用以及能量形式的轉換上顯得更加安全便捷。

由甲醇製成的甲醇燃料、甲醇燃料電池具有體積小、潔淨環保、燃料使用便利等優勢,並且由於中國是煤炭資源大國,甲醇燃料可以通過煤炭的深度加工來獲取,非常適合中國國情。但囿於甲醇燃料電池中需要採用貴金屬納米催化劑,成本過高以及甲醇在質子交換膜中透過嚴重造成的燃料浪費和性能下降,甲醇燃料電池目前仍需攻破不少技術難關。此外,電池集成技術的不完善也是一大阻礙。

甲醇燃料電池研發現狀

EnergyTrend儲能查閱了在過去的2018年甲醇燃料電池相關的發明專利,發現在甲醇燃料電池的研發上,高校,研究機構是研發主力,其次是新能源汽車企業,譬如浙江氫谷新能源、威馬汽車。電池企業方面有南京國軒、國鴻氫能在進行研發工作。

此外,2018年7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李越課題組在可控制備多孔金-銀-鉑(AuAgPt)合金納米材料及其甲醇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 J. Mater. Chem. A, DOI: 10.1039/c8ta04087g )上。

在2018年1月,由大連化物所醇類燃料電池及複合電能源研究中心孫公權研究員擔任首席專家的“甲醇燃料電池系列”項目順利通過驗收。該項目研製的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系列產品是我國首套通過定型鑑定的燃料電池產品,可廣泛用於車載、通訊等便攜移動電源,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甲醇燃料電池發展現狀

2018年12月6日,Blue World科技公司——一家專注於高溫PEM技術與甲醇重整相結合的公司規劃在丹麥奧爾堡港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甲醇燃料電池製造工廠。該工廠將大批量生產甲醇燃料電池組件,使電動車輛具有1000公里的續航,且燃料加註時間僅為3分鐘。

2019年1月,全球首個以“甲醇”為加註介質的氫燃料電池生產基地正式在寧波慈溪奠基。根據規劃,該項目投資約30億元,項目於2020年全部建成投產後,年產值預計可達到100億元,可實現年產20萬臺套的氫燃料電池。

甲醇燃料汽車發展現狀

提出推廣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車的吉利集團在2005年就投身甲醇燃料汽車的研發。2015年7月,吉利控股集團投資冰島碳循環國際公司,加速推進可再生低碳甲醇的商業化運作。吉利在甲醇汽車領域迄今已擁有近百項技術專利,先後開發出5款甲醇動力、14款甲醇轎車。目前,吉利研發的甲醇出租車已運行超過5年,總運營里程近10億公里,最大單車運行里程超過50萬公里。

愛馳汽車是另一家投身甲醇燃料汽車研發的整車企業。在產品上,該公司研發的燃料電池電動超跑RG Nathalie已正式亮相。據悉,該車將採用甲醇氫燃料電池,等速工況下續航已達1000公里,預計2019年實現量產交付。

而為了加快研發進度,愛馳汽車在2月18日宣佈與丹麥甲醇燃料電池系統開發商Blue World Technologies公司建立戰略技術合作,雙方將在高溫甲醇燃料電池領域合作,並在電動車增程技術與清潔能源應用方面進行探索。

2018年8月,在2018年的北京車展上,由中德合資企業Gumpert Aiways Automobile GmbH與丹麥燃料電池開發製造商SerEnergy A/S公司合作開發的一輛全新甲醇燃料電池(MFC)超級跑車正式亮相。

據悉,該車配備甲醇燃料電池動力裝置。最高時速超過300公里/小時,0至100公里/小時的加速時間約為2.5秒。城市工況下,一次燃料補給續航里程高達1,200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