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多麼好聽,但它的真名你知道嗎?曾讓人“談虎色變”

說起各國的武器裝備,一般的武器明明要麼就是字母,要麼就是某種動物。比如

米格-19,“狐蝠”等。但有一款這樣的裝備的名稱實在是特立獨行,它就是原產於蘇聯的“喀秋莎”多管火箭炮。

“喀秋莎”多麼好聽,但它的真名你知道嗎?曾讓人“談虎色變”

蘇聯“喀秋莎”火箭炮

1938年,蘇聯出現了一首民歌《喀秋莎》,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喀秋莎的蘇聯少女對遠赴前線保家衛國的愛人的思念。隨著德國入侵蘇聯,無數蘇聯士兵奔赴戰場,《喀秋莎》這首歌也迅速傳遍了整個蘇聯,成為蘇聯二戰時的經典愛國歌曲。喀秋莎火箭炮的名字,就是來自於這首民歌。

1941年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行動,迅速佔領了大片蘇聯領土。在蘇聯節節敗退之際,卻有一種神秘的武器給予了德軍沉重的打擊。當時的德國士兵稱,先是一陣突如其來的尖銳咆哮,然後火箭彈就像雨點一樣落下來,將陣地變成了一片火海,很難有逃生的機會。

“喀秋莎”多麼好聽,但它的真名你知道嗎?曾讓人“談虎色變”

德軍“巴巴羅薩”入侵計劃

德軍大為驚訝,下令無論如何都要找到這種武器,帶回來研究。但蘇聯方面的保護非常嚴密,為了隱藏武器的秘密,不少蘇聯士兵甘願犧牲也不願意德軍知曉。直到很長時間後,德國才找到一輛蘇聯這種武器的殘骸,就像一隻大號的“管風琴”。這就是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名稱是BM-13火箭炮,它能夠一次發射16枚火箭彈,對8公里範圍內的敵人展開飽和打擊。當十幾個喀秋莎火箭炮發射車一起射擊的時候,數百發火箭彈一齊發出,大面積的敵人陣地都將被覆蓋其中,根本沒有地方可以逃。喀秋莎火箭炮在蘇聯反擊德軍的戰鬥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喀秋莎”多麼好聽,但它的真名你知道嗎?曾讓人“談虎色變”

軍事博物館中的“喀秋莎”火箭炮

現如今隨著遠程作戰武器的發展,火箭炮的威力似乎正在減弱。但是在陸軍作戰中,火箭炮依然可以發揮難以估量的戰術效果。火箭炮的發展開始朝著遠程化和小型化兩個方向發展。

遠程火箭炮,採用先進的發射機制和改良炮管和彈體,火箭炮就能擁有更高的射程,更精準的命中率,以及更大的殺傷力。中國的PHL03遠程火箭炮,其射程可以輕鬆超過300公里。在某些小國家,中國遠程火箭炮已經成為“鎮國”的王牌裝備。

“喀秋莎”多麼好聽,但它的真名你知道嗎?曾讓人“談虎色變”

我國PHL-03型300毫米遠程火箭炮

小型火箭炮,我們可以以中國63式107mm火箭彈為樣本,這種火箭炮的彈體重量只有20千克,一輛皮卡車就能拉著隨便走,射程可以達到和喀秋莎一樣的8千米,實在是游擊戰的利器。

可以明確的說,作為一款構造簡單,成本低廉,作戰效率高的武器,火箭炮還完全沒有到需要淘汰的時候。(狼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