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林彪早期是怎么引起毛泽东关注、赏识,并奠定其升迁之路的

林彪是20世纪中叶中国政坛上的一个风云人物,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曾做过好事,也曾做过错事,还曾做过坏事,有功绩也有罪恶。他的一生,跌宕诡奇,曲折多变 ———林彪18岁参加革命,后来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抗日战争时期,他指挥了威震中外的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了同样让世界瞩目的辽的沈、平津战役,此后率部直指中国大西南,先后攻取湖北、湖南、江西、广西、海南等西南各省,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常胜将军”。实事求是的说,林彪在战争年代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军中是数一数二的(解放战争中林彪和粟裕的功劳最大,可说在伯仲之间),他从“天才战术家”、战功赫赫的元帅,到党章指定的接班人,最后因阴谋夺权的暴露而仓皇出逃,落得一个机毁人亡的下场,着实令人可悲可叹。

揭秘林彪早期是怎么引起毛泽东关注、赏识,并奠定其升迁之路的

1959年在国庆十周年阅兵式上的林彪

揭秘林彪早期是怎么引起毛泽东关注、赏识,并奠定其升迁之路的

江青所摄林彪晚年照片

虽然林彪晚年犯下了滔天罪行,企图发动“反革命政变”以夺取最高领导权,但建国前的功绩也是不宜抹杀的,否则就没法解释解放战争我军取得的一些巨大胜利,也没法解释他有何德何能成为位居第三的元帅。如果不实事求是的肯定他在战争年代的战功,进行全面抹黑的话,那排在他后面的开国将帅是怎么论功行赏的,难道比林彪的“一无是处”都不如么?

所以,毛泽东曾说:“林彪是无以伦比的常胜元帅。在1949年以前,林彪对于中国革命是功大于过”。林彪的发迹离不开毛泽东的关怀,如果没有毛泽东的赏识、提拔和重用,林彪也不可能取得后面的战绩和地位,因此下面聊聊林彪是怎么引起毛泽东关注、重视和赏识的。

井冈山上初遇“伯乐”

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朱毛”会师后,红四军于这年5月份在井冈山的茨坪开会,当时军政首脑济济一堂,毛泽东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见到林彪的。

林彪主动在会上发言,慷慨激昂地说:“敌人来进攻,红军集中打敌人;敌人打走了,消灭了,红军就分散做群众工作,打土豪分田地,组织赤卫队,建立苏维埃。”这几乎都是毛泽东常说的话,也是他秋收起义后不断思索的建军经验。见这个年轻干部领会得这么透彻,毛泽东很兴奋,忙问身边的陈毅:“这是哪个”?

陈毅告诉他说,这是二十八团一营营长林彪。因此毛泽东对林彪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不久,毛泽东就了解到了林彪的黄埔军校以及他竟然是自己旧相识林育英、林育南堂弟的背景(林彪原名林育蓉),林彪的这两位堂兄都是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资历匪浅。林彪能顺利进入黄埔军校,就是这两位老兄引导、支持的结果。

揭秘林彪早期是怎么引起毛泽东关注、赏识,并奠定其升迁之路的

黄埔军校时期的林彪

三个月后(即1928年8月),红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马失前蹄,不幸殉职。毛泽东就提议林彪继任团长,使其成为仅有的四个团之一又是绝对主力团的一把手。林彪由此跳过“资历”的束缚,步入红军高级将领的行列,按实际作用来说,军中也就只有毛泽东、朱德在他之上了。此前,毛泽东就有过林彪担任这一职务的提议,因为朱德的反对,认为二十八团是主力团,团长必须是得力的人,最后只好折衷,由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兼任。如今终于得以“天遂人愿”,心想事成。林彪的确肯动脑,会打仗。但井冈山上会打仗的人不能说少,正如天下从来不缺千里马,只是缺少相马的伯乐一样,别的将领(比如粟裕)就没有林彪这么幸运,有一个接一个的上好平台展示自己。毛泽东没有看走眼。

毛泽东在失落和危难之际,林彪“四次”倾力相挺,

八个月后(即1929年6月)的红四军“七大”前后,毛泽东与朱德、刘安恭等人围绕建军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甚至赌气提出请辞前委书记。林彪表现了异乎寻常的主动,他不但在多次会上言辞激烈,明确支持毛泽东,还给毛泽东写信,说朱德“领袖欲望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他甚至找到毛泽东,当面恳切地说:“你今天提出的你个人要离开前委的意见,我非常不赞成”,“你不应离开前委,我希望你以后应该有决心来纠正一切同志的错误思想”。可以想见,毛泽东这个上井冈山不到两年,尚未确立绝对权威,对全国其他地区而言,“红太阳”也还未曾冉冉升起的人,耳闻目睹林彪这一番真情对白,是怎样的深深感动。更令他难忘的是,随之而来的红四军“七大”上,他的请辞之举竟然一谶成真。选举结果出来后,毛泽东没有选上前委书记,陈毅当选。毛泽东只得去上杭养病,当时连马都被牵走了,可谓灰溜溜的,但是林彪却去看望毛泽东。黯然离别之际,林彪不但上门安慰,还凑了二百块大洋送给“山穷水尽”的他,不过毛泽东没要。

毛泽东后来多次说:“有几次,遭到内部同志不谅解,把我赶出红军。当老百姓了,做地方工作,在福建。”

粟裕也参加了红四军”七大”的全过程,亲眼目睹了毛泽东的窘境,但他却显得木讷多了,并没有如林彪一样抓住时机向毛泽东示好或言语安慰,他也就只好继续等待被毛泽东发现的眼睛了。

他十分感慨地提起林彪:“那时,林彪同志和我一道,赞成我。他在朱德领导的队伍里,他的队伍拥护我。我自己秋收起义的队伍,却撤换了我。同我有长久关系的撤换了我,同我不大认识的拥护我。”有这份感慨,要林彪的仕途不畅达也难。

揭秘林彪早期是怎么引起毛泽东关注、赏识,并奠定其升迁之路的

参加红军革命时期的林彪

一年后(即1930年),林彪就接替升为红一军团军团长的朱德,成为红四军军长。从此,他跟着朱德的脚印,开始亦步亦趋的升迁之路: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他就接替为红一军团长;朱德成为不再兼职红一方面军的全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他就接替为一一五师师长(也就是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当然,林彪也越发争气,没令毛泽东失望。他打了不少荡气回肠的漂亮仗,成为红军里除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之外的赫赫名将。

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又碰到王明这个“克星”,结果被王明控制的“左”倾中央赶下台,再度“下岗”。这次比前一次更惨,他后来回忆说:“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很多人谈毛色变。毛泽东对这段往事心有余悸,1965年8月同印度客人谈话时说起宁都会议后的境遇,感慨地说:“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宁都会议”后,林彪和毛泽东几乎两年多没见面,但是林彪一直记挂毛泽东。林彪尽管前线战事吃紧,还是在1934年9月长征前夕,与搭档聂荣臻一起“担着天大的干系”,到梅坑云石山的住所看望了他。这一举动,使林彪在毛泽东心里的分量自然又增加了一份。

揭秘林彪早期是怎么引起毛泽东关注、赏识,并奠定其升迁之路的

长征中林彪和毛泽东合影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一次关系到毛泽东能否东山再起的会议,林彪作为红一军团军团长参加了会议,他在会上发言支持毛泽东,批评博古的“左”倾路线。“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路线,“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军队的领导地位。林彪自然也随着毛泽东在党内、军内领导地位的确立而得到重用和升迁。1935年6月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毛泽东说这是他一生最黑暗的时期,张国焘明目张胆想以军篡党,林彪和红一军团一直是毛泽东的依靠,林彪这时作为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对毛泽东的支持至为重要。

张国焘开始是拉拢中央红军的几个军团干部,大概知道毛泽东和林彪的特殊关系,他请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红一军团政委吃饭,就是没请林彪。后来毛泽东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错开编制,分成左右两军北上,毛泽东带右路军包括林彪和彭德怀的两个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两个军。不久,张国焘不但北上还要求右路军南下,右路军的军队指挥权在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手里,他准备带右路军南下,毛泽东只好偷偷地带彭德怀的红三军团离开陈昌浩,去找已经先北上一步的林彪。当时张国焘给林彪发了电报,要他南下归陈昌浩指挥,林彪没有理睬,接到了毛泽东,然后一起到了陕北。

张浩传达“共产国际指示”解决张国焘分裂难题,毛泽东投桃报李

上面提到林彪从军的引路人是堂兄林育英,他是党内早期领导人之一,毛泽东的这位“旧相识”在自己与张国焘的党内斗争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揭秘林彪早期是怎么引起毛泽东关注、赏识,并奠定其升迁之路的

1933年1月,林育英奉命赴莫斯科,任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1935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为了向正在长征途中的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共产国际决定派林育英回国,林育英化名“张浩”,由外蒙入境,扮成商人,带着密电码,牵着骆驼,跋山涉水,月余后穿过茫茫无际的沙漠,终于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陕北瓦窑堡,找到了与共产国际长期失去电讯联系的中共中央。林育英的到来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共中央由此与共产国际恢复联系,林育英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随后在1935年12月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林育英向大会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和《八一宣言》的内容,为之后的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思想基础。

当时张国焘仗着自己兵强马壮(人多枪多),不把中央红军和毛泽东放在眼里,想立“第二中央”。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一切重大问题、组织变动都要经过共产国际的批准。毛泽东知道,张国焘比较听共产国际的话,由林育英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做张国焘的工作是最合适的。张浩接受了任务,并致电张国焘,说明共产国际“派我来解决一、四方面军的问题”,“我已带有密码与国际通电,兄如有电交国际,弟可代转”。1935年12月底,中央决定,由张浩作说服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的工作。正是由于张浩的全力斡旋,才解决了长征路上毛泽东与张国焘之争,“腰斩”了张国焘的最高领袖梦,1936年6月6日张国焘被迫宣布取消了“第二中央”,不得不带部队北上,与毛泽东再度会师握手。毛泽东对林育英的感念是不言而喻的,不仅任命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即后来邓小平接替的职务),而且在林育英病故后,他与朱德等人一起亲自为他抬柩送葬,还极为罕见地亲笔题写了墓碑之名。林彪有这些得天独厚的外因,再加上自己军事上的天赋,能早早脱颖而出,“官”运亨通,也就不难理解了。

揭秘林彪早期是怎么引起毛泽东关注、赏识,并奠定其升迁之路的

林彪的确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毛泽东与林彪相识时,当时还不是全党领袖,影响还不大,但是他能在毛泽东不太得志或处于危难的关键时刻四次力挺他,这让毛泽东对他有一种特殊的感念之情。这些或许是他人生经验的意外收获,并非早年的他刻意的追求。但尝到甜头的他,后来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崇尚起“勿讲真理而重迎合”来,成为了军事以外的“政治林彪”,成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他的仕途也开始超过朱德,成为再也无法超越,仅次于毛泽东之下的副统帅与接班人。

揭秘林彪早期是怎么引起毛泽东关注、赏识,并奠定其升迁之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