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发脾气,运用3+3法则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孩子只能赢,输不起,输了就发脾气,因为孩子输不起。

“不行,你不能这样下”

“为什么,我想下哪里就下哪里啊”

“你不能下这里”

“我就下这里”

“不行,你不能吃我的棋子”

“为什么不能吃,我赢了,自然就要吃掉啊”

“不行”孩子开始喊叫,哭闹


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发脾气,运用3+3法则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正在厨房做饭的我,听到这里,就知道一定是孩子下棋输了,但是不愿意认输。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赢了手舞足蹈,输了悔棋或者不承认。为此那段时间因为孩子只能赢,输不起,输了就哭闹的现象我困扰不已。

浩浩的表现对很多家庭来说并不陌生。杨澜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输不起的孩子也赢不了”想赢并没有错,他可以激发都斗志,促进成长,但输不起,就会使人无尽的黑暗中,从而失去更多的可能。那为什么孩子会只能赢,输不起呢?


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发脾气,运用3+3法则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一、输=失败

心理学家说“失败会让人觉得自己渺小”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输就意味着自己不聪明,差劲,失败,这种挫败感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没有能力,不能做到,从而失去自信。

孩子对于自我的评价以及自我概念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外界,诸如父母,老师和同学,当他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或者不被别人肯定的时候,就会陷入消极的自我评价中。

江苏10岁女孩因为考试失利在家中服药轻生,她在遗书中写到“对不起,因为我成绩不好,赶不上别人,所以不想活了”

这句话的背后是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不认可,对自己价值的怀疑,当她认为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再考好的时候,她就是个失败者,这种失败是她无法接受的,所以他选择结束生命来逃避。


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发脾气,运用3+3法则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二、竞争的环境

那些输不起的孩子背后,常常都有一个争强好胜的父母和追求完美的老师。

“你看看人家小朋友,才一天就学会了,你都学了这么多天了还不会”

“你要好好努力也争取靠近前三名”

“这次我们班取得第一名的同学是XXX,大家都要向他学习”

“恭喜你,成功晋级五级”

“你看看妹妹这点就比你强,你说你怎么这么不开窍”

父母的攀比,老师的排名,社会的优胜劣汰,孩子不得不选择成为一名优秀者,因为只有成为优秀的人才能被父母喜欢,老师重视,才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前段时间,一位妈妈因为孩子成绩没考到95分,把孩子仍在高速路口,然后离开,我们无法想象当车子离开的一瞬间,孩子内心的恐惧和孤独。无助的他还敢再输吗?

每一个怕输的孩子,心里都有一个想要赢的种子,如果不能赢,那么将会受到来自同学的轻视,老师批评,爸爸妈妈指责甚至抛弃,赢对于孩子就意味着赢得一切,所以他输不起


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发脾气,运用3+3法则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三、生活环境单一

现代社会家庭结构越来越简单,90后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孤独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孩子的心理状态。

同时孩子的屏幕时间越来越长,电脑,手机,学习机成了孩子最亲密的“朋友”,所以孩子宁可做“宅娃”也不愿意跟人交流。

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大都性格比较孤僻,缺少朋友,比较自我,难以融入集体,在参与同伴互动中经常受挫。

同时,家人的宠溺,家里其他人不过生日,但是自己的生日却大操大办,玩具衣服想要什么就买什么,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用干,自己的事情也要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做,孩子自我感觉特殊,习惯性感觉高人一等。

他们会认为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自己的需求必须满足,所有人都应该听自己的,都要围着自己转,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

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只感受到了“赢”的优越感,却从来尝试过失败的滋味,那么他在未来一旦遭到挫折,带来的挫折感将更加明显”


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发脾气,运用3+3法则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那么面对输不起,想要赢的孩子,父母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呢?

一、家庭游戏,让孩子输的有趣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说:“鼓励孩子尝试他们惧怕的事物,必须给他们提供积极的反馈,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那么让孩子输得起,最主要的就是让他们在输的过程中感受到积极的反馈,诸如快乐,鼓励和肯定。

周末的早晨依然是父子俩在客厅下棋,不同的是这次爸爸和孩子约定,如果谁赢了,输了的人就对对方说“你真棒,并给对方脸上贴一个小红心”。

很快他们已经下到了第八步,这时候爸爸发现如果自己按照正常流程走,浩浩就输了,思考过后爸爸还是决定把旗子落到了别处......。

浩浩没有发现异常,对弈继续进行着,很快孩子又发现了赢的机会,然后落棋,吃子,开心的笑起来。

“哇,你赢了,你真棒”爸爸一边举起大拇指,竖在孩子面前,一边那个小红心贴到孩子脸上,孩子笑的前仰后翻。

“你又赢了”“哇,你真棒”爸爸又一次做出系列动作,并鼓励孩子,当然这次爸爸并没有“放水”,是自己疏忽了,然后孩子赢了。

爸爸打起精神,很快就发现先机,终于赢的一子,看到爸爸赢,浩浩瞬间伸手大拇指“爸爸,你真棒”然后又拿出一个小红心贴到爸爸脸上,一改往日输了就一脸沮丧的样子。

一个回合下来,浩浩和爸爸脸上都贴了很多个小红心,看着对方,两个人都笑了起来,浩浩还要求爸爸要再来一局。

在这次的比赛中,浩浩虽然输了,但是却没有因此悔棋或者哭闹,美国心理学者亚当·格兰特说,小成功能帮孩子找回自信。爸爸用两次小小的成功帮助孩子找回了自信,后面孩子虽然输了,但是输的有趣,输的深刻,孩子反而会感谢输,也就不再害怕输了。


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发脾气,运用3+3法则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二、参加集体活动,直面输赢

孩子社会能力的发展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事。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人际交往的技能。在集体活动中认识朋友,建立友谊,也会慢慢懂得同伴比输赢更重要。

小菲老师的孩子UU有一段时间也特别害怕输,凡事都要争第一。有一天在小区和两个孩子一起玩“枪战”,刚开始如果遇到自己输的情况,UU就会拿枪直接对着小朋友进行追击,但是到了后面,UU即使输了也没有再做出强烈的反应,反而是和小朋友们笑成一团。回来的路上我问他“妈妈看你后面输了,也愿意配合小朋友”“是啊,因为我已经当他们是我的朋友了,所以输了也没关系”

好胜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作为父母我们不是要阻止孩子赢,而是要培养孩子能够认可别人赢的能力。

同时集体活动中会设有游戏规则,面对同伴之间的竞争,就会有失败,看到不同小朋友面对输赢的态度,也能够带给孩子启发,这个过程有助于帮助孩子平衡输赢心态。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和对输赢的适应性。以及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输赢。

小学阶段孩子可以参与的集体活动譬如:

1.集体大扫除;

2.运动会;

3.集体郊游或者爬山;

4.小型的体育运动项目;

4.竞技类的比赛;

5.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


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发脾气,运用3+3法则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三、有效引导,教会孩子怎么赢

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曾在一次节目中说“输不起的人,往往也赢不了”。输不起是很多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成长过程,父母们要引导孩子的不是对输赢的不在乎,而是有勇气承认自己输的事实,以及掌握如何赢的方法。

当父母发现孩子输不起时如何有效引导孩子呢?父母作对这三步,孩子也会输得起。

第一步:接纳孩子情绪

孩子输了,无论是大发脾气,哭闹,还是沉默不语,或者自暴自弃,父母都应该先表达出对孩子此刻状态的理解与共情。

“妈妈知道你这次考试没有考第一,所以你有点难过,因为你担心考不了第一,就不能做班长了”

“妈妈知道你特别想赢得这场比赛,因为你很重视他”

“你希望自己可以比其他人跑的快,这样同学和老师就会喜欢你”

父母表达出对孩子情绪的理解,一方面能够减轻孩子因为输带来的挫败感,孩子对于输的负面情绪更多的来自于自己不合理的理解和判断,他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作为出发点,将自己希望的事情等同于一定会发生的事,例如他希望赢得比赛获得老师的肯定,那如果输了比赛,老师就一定会不喜欢自己,事实上这更多的是自己的主观臆断。

同时也能够间接传递父母对于输赢的态度,比起输赢,爸爸妈妈更重视你的感受。这就像给孩子吃了一颗定心丸,你赢了我们爱你,你输了我们依然最爱你,这份爱会让孩子不再纠结于输赢本身,而是拥有了追求进步的动力和勇气。


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发脾气,运用3+3法则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第二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输赢

素质教育排第一的芬兰,他们的孩子普遍从四五岁起就开始练习滑雪,而他们的第一堂滑雪课就是练习如何跌倒。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明白,跌倒是最正常的事。通过滑雪这节课让孩子明白,人生就像滑雪,充满挫折和意外,有跌倒,有起落很正常,只要勇敢面对,都会好起来。

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参与一些体育运动类项目,让孩子在过程中感受输和赢,并且告诉孩子输赢本就是自然的事情,我们应该坦然接受。

芬兰把每年的10月13日定义为“国际失败日”,在这一天每个人都可以爆出自己的短处,释放内心的压力,摆脱失败的恐惧,在他们的网站上有人说“最有意思的事不是成功本身,而是成功路上的艰辛成长与蜕变。

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这样想:

“我这段时间没有努力复习,所以这次考试没有达到目标”

“我刚才粗心了,没有发现这个赢得机会,所以输了”

“我没有坚持训练,所以跑不赢他”

当孩子们都能客观得看待自己输得本质,那么也就找到了通往成功得钥匙。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注意引导,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名人的故事,或者对榜样进行拆解,让孩子了解那些优秀的人也并不总是得第一的人,他们也是有输有赢,从而帮助孩子树立起对输赢的正确认知。


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发脾气,运用3+3法则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第三步:找到赢的解决办法

小黑是我带班的时候遇到的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因为长得比较黑,所以大家都叫他“小黑”,每次上课他都会迟到,每一次迟到孩子就像犯错了一样,低着头不敢进教室。

一天下课后我让他单独留下,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以前有个小女孩因为学校离家里比较远,所以上学经常会迟到,每次迟到老师都会让她站起来听课,每当这个时候她几乎听不见老师讲了什么,心里总想同学们是不是都在嘲笑自己,每当这个时候,她就觉得很丢脸。

直到有一次她又迟到了,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还要不要脸,你敢不敢不迟到?听到老师这样说她哭了,那时候家里还没有闹钟,她就每天早上只要醒来就不再睡了,那时候学校要求是8点半到学校,但她一般6点多就醒了,醒了就不再睡了,一直坐到凳子上等到7点再出发去学校,就这样她再也没有迟到过。

小黑很认真的听我说着,然后我问他你知道那个人是谁吗,他摇摇头,“就是老师啊”他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我。

从那以后,小黑再也没有迟到过。直到有一次见到他妈妈,才知道,孩子以前闹钟响半天都没动静,现在只要闹钟一响,立马就起床,这样的改变让家人都觉得很吃惊。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我却记忆尤新,因为那个故事是我依据看到的一篇文章内容编造的,只是落脚处改成了我,但却让小黑改掉了迟到的习惯。而我也因此明白比起输不起,孩子常常是不懂得如何赢。


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发脾气,运用3+3法则培养输得起的孩子


龙应台说:“平庸是跟别人比,心灵的安适是跟自己比,我们最终极的负责对象,千山万水走到最后还是自己”,人生漫漫长路,历尽各种挫折与失败,最终我们能赢得也只有自己,所以输的漂亮何尝不是人生的另一种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