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两三事儿#肿瘤化疗,我为什么选择静脉港!(NO:2001)


#乳房两三事儿#肿瘤化疗,我为什么选择静脉港!(NO:2001)


#乳房两三事儿#肿瘤化疗,我为什么选择静脉港!(NO:2001)

​乳腺癌化疗期间最痛苦的是什么?很多患者告诉我是不能洗澡。因外周静脉导管外露导致患者不能洗浴,尤其是再炎热的夏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验。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中国2015年估计有4292,000例癌症新发病例,2814,000例癌症死亡。仅乳腺癌就占到了所有女性恶性肿瘤的的15%。也就是说,每六个恶性肿瘤患者中就有一位是乳腺癌。根据乳腺癌患者的自身情况,一般采用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其中,化疗的周期比较长,且化疗药物多为刺激性强的药物,长期输注化疗药物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引发静脉炎等并发症。如果不慎漏出血管外,可导致皮下组织红肿、剧痛,形成硬结、坏死或溃疡,甚至经久不愈。国内报道化疗药物在给药过程中外渗发生率为0.1%-0.6%。国外报道为0.5%。化疗药物外渗损伤的发生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化疗方案的顺利实施。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乳房两三事儿#肿瘤化疗,我为什么选择静脉港!(NO:2001)

一、乳腺癌常见化疗药物的分类及外渗表现

根据化疗药物外渗后对组织的损伤程度,将其分为3类:(1)发疱性: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如阿霉素(ADM)、氮芥(HN2)、长春新碱(VCR)等。

#乳房两三事儿#肿瘤化疗,我为什么选择静脉港!(NO:2001)

(2)刺激性:渗出后可引起局部灼伤或轻度炎性反应。因药物的刺激性作用,会引起注射部位的血管周围感到疼痛或沿着整条血管都有疼痛感觉,但药物外渗后很少发生急性反应或组织坏死,如紫杉醇、多西紫杉醇、5-氟尿嘧啶(5FU)等。

#乳房两三事儿#肿瘤化疗,我为什么选择静脉港!(NO:2001)

(3)非发疱性化疗药物:此类药物外渗时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如顺铂(DDP)、甲氨喋啶(MTX)、环磷酰胺(CTX)、等。


#乳房两三事儿#肿瘤化疗,我为什么选择静脉港!(NO:2001)

二、化疗药物渗漏的临床表现。

一般分为3期:一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多发生于渗漏早期,局部组织肿胀、红斑,呈持续性刺痛、剧痛、灼烧样痛;二期(静脉炎性反应期)药物渗漏后第2~3天发生,受损血管沿静脉走向呈条索样肿胀、变红,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可伴发热;三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乳房两三事儿#肿瘤化疗,我为什么选择静脉港!(NO:2001)

三、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由于其完全植入皮下、可长期留置体内、穿刺简单、维护简便、患者携带方便等众多优势,已成为肿瘤化疗及需要长期输液患者的最佳选择。TIVAP作为一种完全植入的血管通道系统,是通过皮下埋置的港体连接导管而建立的中心静脉通道,可适用于化疗、肠外营养、输血、补液以及血样采集等操作,耐高压输液港在行CT等检查时。还可以行高压推注造影剂,TIVAP的应用不仅明显减少了长期反复外周静脉穿刺导致的疼痛、药物外渗等相关并发症,更进一步避免了PICC等外置式中心静脉型导管因导管留置在体外而带来感染、脱管、穿衣不便、影响美观等事件的发生,是一种安全、舒适的给药途径,自1982年TIVAP正式在欧洲市场上推出以来,目前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乳房两三事儿#肿瘤化疗,我为什么选择静脉港!(NO:2001)

四、静脉港的优势

1. 感染风险低:因其操作简单,且为皮下埋植,从而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2. 方便患者:埋植于皮下不易被别人注意,无插入蝶翼针时可以洗浴及游泳,这也是乳腺癌患者选择静脉港的最主要原因。

3. 减少穿刺血管的次数,保护血管,减少药物外渗的机会。

4. 维护简单,治疗间歇期4周维护一次即可。

5. 使用期限长:按穿刺隔膜能让19G的无损伤穿刺针穿刺1000次,蝶翼针连续使用7天来计算,输液港可使用19年。


#乳房两三事儿#肿瘤化疗,我为什么选择静脉港!(NO:2001)

静脉港虽然优势明显。但其需要经过培训的医生手术植入,治疗结束,还需要手术取出。和PICC相比,其价格昂贵。若出现相关并发症,其调整难度较大。

参考文献

1.Ng F, Mastoroudes H, Paul E, et al. A Comparison of Hickman Line- and Port-a-Cath-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ur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J]. Clinical Oncology, 2007, 19(7): 551-556.

2.Kurul S, Saip P, Aydin T, et al. 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access ports: local problems and extravasation injury[J]. Lancet Oncology, 2002, 3(11): 684-692.

3.Niederhuber J E . Totally implanted venous and arterial access system to replace external catheters in cancer treatment[J]. Surgery, 1982, 92(4):706-12.

4.Teichgr?Ber U K M , Nagel S N , Kausche S , et al. Clinical benefit of power-injectable port system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 2012, 81(3):0-533.

5.黄宁静, 李小兵. 静脉化疗药物外渗临床护理新进展[J]. 全科护理, 2008, 6(13):1139-1141.

6.魏晓琳, 邢鹏, 李丽莉. 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应用的比较[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4(5).

7.1.陈万青, 郑荣寿.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J]. 中国肿瘤临床, 2015, 42(13):668-674.


新浪微博:@乳腺科医生

更多乳腺科普,请关注“乳腺科医生”

#乳房两三事儿#肿瘤化疗,我为什么选择静脉港!(NO:2001)

#乳房两三事儿#肿瘤化疗,我为什么选择静脉港!(NO:2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