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需要什麼樣的朋友圈 讀《青年毛澤東的交往》有感

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青年一代既需要借良友之力成長進步,也需要得諍友之助警發砥礪,如何經營好朋友圈就成了廣大青年需要求索的課題。莫志斌主編的《青年毛澤東的交往》一書,選擇青年毛澤東交友中的一些典型生動事例,向讀者作客觀的介紹和敘述,可使處於成長期的廣大青年讀者,在領略偉人風範的同時,傳承和發揚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從中獲得啟發和教益。

如果,你的微信朋友圈中突然蹦出一則徵友啟事,上面寫著:“本人乃一介布衣學子,欲求志同道合者,結為摯友,凡肯吃苦耐勞、捨身成仁、意志堅定的,我都來者不拒。求轉發!求關注!求加好友!求見面詳談!”你會作何感想?

105年前,正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讀書的22歲的毛澤東,曾以“二十八畫生”的名義向長沙各校發出一則《徵友啟事》,啟事是用土紙油印的,文章寫得流利,字體剛勁有力,大意是邀請有志於愛國工作的青年做朋友,並指明要結交“堅強剛毅、隨時準備為國捐軀”的青年。最後,還引用了《詩經》上“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這兩句詩,表示自己求友心切。

啟事發出後,陸續有人寫信回覆。毛澤東先後約幾個響應的人在定王臺湖南省立圖書館會面。據羅章龍在《椿園載記》中回憶:“是日,適久雨初晴,麗日行空……潤芝建議到院子覓一僻靜處傾談……我們就坐在一長條石上,直談到圖書館中午休息時止,足約二三小時始別。”“談話內容涉及很廣,包括國內外政治、經濟以至宇宙人生等等。”

《徵友啟事》從開始的幾個人到後來的幾十個人響應,在毛澤東的周圍逐漸雲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他們組成了新民學會的核心力量。

毛澤東以如此不拘一格的方式主動求友,體現出了他人格方面的三個特質:一是行動力極強,想好了就做,絕不拖泥帶水;二是勇氣過於常人,為了追求理想,敢於主動走出舒適圈;三是具有系統性思維,想要短時間內達到團結大量志同道合者的目的,必須出奇招制勝。由此可見,求友意願的強弱,是能否成功構建朋友圈的前提。

青年毛澤東為達“改造中國與世界”的目的而“取友為急”,求友心切,但他有嚴格的交友準則,“道不同,則不與謀”。其同學陳贊周曾評價毛澤東說:“擇友甚嚴,居恆騖高遠而卑流俗,有九天俯視之概。”

共同的崇高理想和遠大的志向,是青年毛澤東交友的思想基礎。他主張青年人要有高尚的志趣,多關心“國家及天下大事”,把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與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前途、人民的幸福聯繫起來。他與朋友們“約法三章”,不談金錢、男女之間的問題和家庭瑣事,只談論人的天性、人類社會、中國、世界、宇宙這樣的“大事”。足可見其思想交流的高度、深度和廣度。也因此,他才能結交像楊昌濟、黎錦熙、徐特立、蔡元培、李大釗這樣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舉足輕重影響的良師益友。

有一次,毛澤東到一位朋友家做客,原來約定要討論社會問題,不料這個朋友卻侈談起生活瑣事,還當著他的面把傭人叫來,為買一點肉的事吩咐半天。毛澤東很生氣,認為這樣的人不配做他的朋友,以後便不來往了。青年毛澤東經營朋友圈的經歷啟示我們: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一個圓,學習和志向是圓的半徑,這個半徑越大,你擁有的世界也就越大。

因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青年毛澤東在交友過程中體現出的已不單單是一種讓少數人受益的互助精神,而是一種為全人類幸福的博愛精神。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作源引,青年毛澤東經營的朋友圈有如磁場一般,源源不斷地吸引著志同道合者加入其中。

毛澤東曾經指出:“任何一個人都要人支持。一個好漢也要三個幫,一個籬笆也要三個樁。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這既是毛澤東晚年對自己交友的總結,也一語道出了友誼能否長久維繫的本質,即不能“予取予求”,應“互相幫襯”。

早在少年時期,毛澤東就非常樂於助人,上私塾時,他經常把自己帶的飯菜留給家裡窮苦的同學吃,而自己卻餓得頭暈眼花。情感相依、生活互相,是毛澤東終身奉行的與人交往的一條重要原則,這根源於其母文七妹的真誠善良,富有同情心。毛澤東的《祭母文》就是明證:“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遠近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愛力所及,原本真誠。”

新民學會成立不久,羅章龍準備赴日本留學。毛澤東寫了一首《送縱宇一郎東行》相贈。詩中說“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從君理。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對比馬克思在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的觀點,不難發現,青年毛澤東在選擇職業方面與青年馬克思有著高度一致性。他們在不同的時間、空間,用不同的形式表達了共同的價值取向和時代精神——青年人要選擇最高尚的事業:為了全人類的解放而奮鬥終生!(叢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