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娃路上,有一種傷害叫語言暴力


育娃路上,有一種傷害叫語言暴力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語言暴力有可能會變成一把兇器。”

很多家長,會把生活及工作中的壞情況傳導給孩子,讓孩子成了自己情緒的“發洩桶”。

《語言的暴力能造成多大的傷害》教育片中,關押在看守所的6名未成年少年,講述了自己長期受父母語言暴力,在精神虐待中走上極端的故事。

他們說自己從來沒有被父母認可過,總是罵自己廢物,沒用的東西。父母從來沒誇過自己,成績考不好的時候,就罵我豬腦子。

最終長大後,他們變得暴戾、心狠手辣。搶劫賭場,開槍殺人;用斧子砍死對方;拿著水果刀,見人就捅。

無一例外,這些孩子從小都在父母的“語言暴力”中長大。最後,這些話變成了一把把鋒刃的利器,毀了他人的同時也毀了孩子的一生。


育娃路上,有一種傷害叫語言暴力


育娃路上,有一種傷害叫語言暴力

“豬腦子、廢物、就知道吃、丟人、是人都比你強、怎麼不去死”這些話,很多父母都說過,而我也曾對我的孩子說過“笨死了、再哭就不要你了。”或許我順口的一句話轉身就忘記了,而在孩子聽來都是“在傷口撒鹽。”


曾經看過一個電影《新警察故事》,我對吳彥祖飾演的阿祖這個角色印象深刻。

阿祖從小生活在充滿語言暴力的世界裡。父母經常爭吵不休,相互傷害。父親對他非打即罵,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是“廢物、混蛋、你把我的臉都丟盡了,不如死了算了” ……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阿祖極度痛恨父親,內心漸漸扭曲,也開始以暴還暴,來對抗父親,最後的結局也很慘烈。

每個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關鍵是看父母給他塗上什麼顏色,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關係到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善於發現孩子的真、善、美,發自內心的讚美他們,鼓勵他們,成長的路上更是要參與其中,同他們共進退。

2

小時候最痛恨家庭暴力的孩子,長大後照樣會對至親的人進行語言攻擊;小時候最恨父親動不動讓家人“滾”的孩子,等長大了,要表達自己的脾氣時,說出來的還是“滾”。

朋友小文在與老公的交流中,如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就會得到老公的“神經”、“白痴”。他知道是老公的無意識下說出來的,但是自己還是過不了心裡的坎。她常常在自我寬慰,老公太辛苦了,工作壓力大,休息不好等,為老公一次又一次的發作找理由,說服自己,原諒和容忍老公的隨意謾罵。

直到有一天,當婆婆咆哮如雷地對女兒大吼:“看我不把你的眼睛摳下來!”“看我不打死你!”看著女兒因為驚恐以至於咳嗽而把晚飯吃的東西全部吐出來時。她的內心一度想逃離這個家,只因為女兒在玩玩具沒有認真接爸爸的電話,就要得到這樣的恐嚇。


育娃路上,有一種傷害叫語言暴力

朋友發現,老公的無意識謾罵原來是遺傳,一個人的性格里隱藏著原生家庭的樣子

,她決定找老公好好談一談,希望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公能懂得如何友善與人溝通。

《都挺好》中,自從明玉記事起,母親就對她愛搭不理,母親重男輕女觀念非常嚴重,以致於家裡有什麼都先緊著家裡的兩個哥哥。小到一個雞腿,大到上大學,都不能滿足明玉的願望。對母親的種種“惡行”,明玉最終離家出走,跟父母斷絕關係,心裡對母親也一直充滿著恨。

在父親義無反顧的賣房,遭保姆悔婚尋死覓活時,她在警局大罵父親的樣子,和當年母親罵父親的樣子如出一撤。被罵暈前的蘇父既然喊著母親的名字,明玉才恍然,自己既然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的樣子。


育娃路上,有一種傷害叫語言暴力

暴力的溝通方式是可以複製粘貼的。父母經常用暴力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就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大多被語言暴力的孩子,從小就缺愛,一方面怕不被認可,一方面又質疑是否值得被愛。從小缺愛的孩子,長大後不知道怎麼去愛人,可能要走很多彎路,吃很多愛情的苦,才懂得如何去愛。

3

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盧森堡博士認為語言暴力主要來源於四個方面,分別是:道德評價、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和強人所難。

道德評判:很多父母喜歡拿自己的判斷來左右孩子的對錯,為孩子貼“標籤”。比如說,像《新警察故事裡》阿祖的爸爸,開口閉口罵阿祖“混蛋”、“廢物”。“混蛋”、“廢物”就是阿祖爸爸給阿祖貼的標籤。

進行比較:大多父母都有一“愛好”,就是事事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比較,總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教訓自家的孩子,讓孩子感覺到自己永遠不如別人,久而久之,孩子就產生的自卑心理。

迴避責任: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往往把原因都歸咎於孩子自身,而忘記這是我們做為監護人應該承擔的養教責任。當我們訓斥孩子時,就容易被不良情緒主宰,從而產生暴力溝通。

強人所難:很多家庭的孩子大多都生活在父母的期望與夢想之中。從小到大都被父母左右著,充當父母口中的乖孩子,完全變成了受人支使的玩偶。父母說這個好吃,孩子必須吃;父母說這個培訓班好,孩子必須上,這顯然也是一種暴力行為。

久而久之,孩子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時,無形中就豎起了一堵不透風的高牆,交流越來越困難,沒有溝通,親子間的關係就會逐漸降溫。


育娃路上,有一種傷害叫語言暴力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向孩子傳輸積極的正能量呢?

1、正面鼓勵,給予孩子自信心(試一試,成不成功沒關係)

2、尊重孩子,孩子也有尊嚴(支持他,尊重他的選擇)

3、感同身受,接納與鼓勵(我知道你的感受,難過就哭會吧)

4、交出選擇權和決定權,練就孩子自我負責的能力(這件事你決定就好了)

5、給予中肯的建議 (如在改一改,會更好的)

很多家長對孩子犯了錯只有教訓、呵斥、甚至打罵。如果我們能用鼓勵、肯定的話語,換一種方式溝通,或許結果就大不同了。

有時候擊垮一個人,只需要一句話,如果傷人的話從至親口中說出來,那傷害很可能是毀滅性的。所以,我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通過改變語言來改變我們的生活。

作者簡介:蒙奇奇520,二胎媽媽,陪娃成長,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