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已來,多措並舉支撐中小型企業數字化管理

我國中小企業數量規模多達3000多萬家,是促進經濟發展、優化產業結構、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能否實現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我國重塑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整體突破,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為中小企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

數字時代已來,多措並舉支撐中小型企業數字化管理

-數字經濟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亮麗名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網絡強國戰略、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和行動的實施推動下,我國數字經濟邁入了發展快車道。

一是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據測算,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再攀新高,達到27.2萬億元,佔GDP比重接近33%,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人數為1.71億人,佔當年就業總量的比重為22.1%。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數字經濟體。

二是數字經濟發展基礎良好。我國已建成大容量、高速率、高度可靠的通信網絡,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互聯網網民規模達8.02億,4G用戶達10億,湧現出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一批全球知名數字企業。

三是數字經濟融合創新活躍。消費領域融合引領的作用日益凸顯,網絡零售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均位居全球首位。生產領域融合創新的新模式、新業態日漸豐富,產業互聯網開啟互聯網發展的下半場。

-多措並舉支撐數字時代中小企業創新變革-

中小企業的產業地位和市場作用不斷提升,但是其要素規模、資源實力和經營特徵難以支撐其各自獨立地去應對、完成數字化轉型。

一是加快頂層設計,營造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緊扣數字經濟發展實際和中小企業訴求,深入研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機制和實施手段,形成包含優惠政策、獎勵補貼、表彰等的激勵機制,推動中小企業創新發展。

二是鼓勵上雲用雲,幫助中小企業提質降本增效。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中小企業“上雲”,將基礎設施、業務系統等逐步進行雲化改造,實現計算資源集中管理和動態分配,在雲端開展采購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供應鏈管理、電子商務、客戶資源管理等應用,不斷提高企業管理質量、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管理效率,從而使中小企業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

三是推動產融結合,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加強中小企業使用雲平臺開展產融對接,推動企業與金融機構、數據公司、評級機構等廣泛合作,暢通融資渠道,創新融資產品,提高中小企業融資成功率。

四是匯聚多方資源,補足中小企業發展短板。以平臺、聯盟等為牽引,匯聚各類具有服務意願和服務能力的科研院所、服務機構、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和平臺型企業)等力量,為中小企業送技術、送市場、送智力、送資源,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和瓶頸問題。

五是加強公共服務,促進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整合政府、社會等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資源,以政府資金吸引帶動社會資本的方式,探索形成“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制,調動更多的社會力量,促進中小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