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是神童,亦是太平宰相,他的詞氣,是與生俱來的

中國有句古話,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似乎大部分成名之人,都有這一段不可言說的苦楚與無奈,才能奮起,最後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留下自己的身影。今天,我們要提到的這位卻並非如此,他自小被稱為神童,一生安順,官至宰相,他就是晏殊。

晏殊出生於“華夏筆都”——進賢縣文港鎮沙河村晏家。相傳,沙河晏氏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從山東輾轉到江西避亂。到達沙河村時,覺得此處人傑地靈,是個能出人才的地方,於是,逃難的人就在這裡安居下來。

晏殊:是神童,亦是太平宰相,他的詞氣,是與生俱來的

晏殊的父親年輕時曾遇上一位風水先生。風水先生告知村中有塊寶地,並告誡他,千萬不能打開那裡地下的一塊青石板。因為控制不了好奇心,他打開了那塊青石板,沒想到,裡面有兩隻白鴿,一隻展翅飛向東南方向,另一隻反應慢了點,被他用青石板壓折了腿,留在了沙河村。

村裡人說,飛走的那隻到了吉安,有了文天祥,沒飛走的那隻就是晏殊。

晏殊:是神童,亦是太平宰相,他的詞氣,是與生俱來的

晏殊並沒有對不起這傳言,他便是那個經常被誇的別人家的孩子,自小聰明伶俐,在五歲時就能自己寫詩,有神童之稱,13歲被張知白舉薦,14歲參加殿試,雖然年紀最小,但他毫不怯場,提筆刷刷作答,且答案很完美,給皇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被刺為同進士出身,在之後進行詩賦的考試,他告訴皇帝:“這些題都是我之前做過的,請用其他的題目來測試我。”如果是其他人,做題做到了原題,應該是萬分慶幸的吧!但是晏殊不一樣,這不一樣裡,藏著他的誠實,還有隱藏著的自信、不屑和實力。果不其然,陌生的題目他回答的同樣出色,皇帝大為讚賞。

晏殊:是神童,亦是太平宰相,他的詞氣,是與生俱來的

踏入仕途的晏殊也是順風順水的,雖然有過幾次貶謫,但基本都是身居要位,在做翰林學士時,總是謹慎小心。皇帝問他問題時,都是把所問的內容寫在小紙片上給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議寫好後,連同那個小紙片都裝在一起呈給皇上。

在12歲的仁宗繼位時,宰相和樞密使想要獨攬大權,而小皇帝根本沒有能力守護江山安危,眾大臣都沒有辦法,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方法,讓劉太后掌握了大權,避免了一段禍事。晏殊推薦人並不顧及關係,只注重才華,自己的女婿有才,便大力扶持。

晏殊:是神童,亦是太平宰相,他的詞氣,是與生俱來的

李元昊稱帝時,建立西夏國,並出兵陝西一帶,而宋將屢屢敗退。晏殊提出了切實的軍事措施,加強了軍備力量,將軍中大權交到了統帥手中,並且為軍隊積蓄財力和人力,最終宋軍得勝。

此外,晏殊在教育上也有極大的貢獻,在宣州做知應天府時,他大力扶持書院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在成為宰相後,又對教育進行改革,這才有了“慶曆興學”。

晏殊:是神童,亦是太平宰相,他的詞氣,是與生俱來的

但我們最熟悉的晏殊,是詞人,他是婉約派四大旗幟之一,他的作品中會帶著些許的憂傷。最熟悉的名句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他是天生的文學家,優裕的物質生活並滿足他渴望探求人生價值和意義的心靈。他敏感的心靈常常無端地觸及人類心靈的深處,他善於從繁盛中體會孤獨,寫出一篇篇幽怨的小詞,其中韻味無窮。

他是太平盛世的宰相,卻也是我們熟悉的那個多愁善感的詞人,寫詞,他是正宗的,那是他與生俱來的本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