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承72候节气~立夏


2020年5月5日立夏节气

立夏是24节气中第7个节气


立夏一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

立夏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

立夏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董仲舒说“太阳因火而起,助夏之养也。”

太阳,因火而起,帮助夏天的万物生长;

告别了仁爱而生育万物的春日,进入了快乐长养万物的夏季。



行承72候节气~立夏


“夏”的寓意:


一说:“夏”字字形一像草木繁茂之状,一像蝉形,蝉是夏虫,被认为是夏的象征。


还有一说,在小篆字形中,“夏”字突出了人体的形象。《说文解字》把它解释为“中国人”,由表示头部的“页”、表示双手的“臼”和表示两足的“夊”sui三部分组成。很显然,这里代表中国人的“夏”源于夏代,并非季节名称。从秦公簋銘文中“夏”的字形来看,像一个大张四肢来表示。


行承72候节气~立夏


也有一说,“夏”字意义的拓展、延伸是在周代,它经历过两次的蜕变,一次是在政治上,一次是在文化上,而非源于夏代。“夏”作为文化意义的词,受到了全体华夏民众的崇奉,因此文化上“大”的含义就应运而生。又因为礼乐文化是周文化的核心,礼仪之大故称夏,夏的特指含义也就随之诞生了。

也正如《尔雅》所说:”夏,大也。万物至此皆长大。”夏的本义就是描述万物在夏天长大的这一特征。


行承72候节气~立夏


少昊部族以青鸟司启,启就是立春和立夏,青鸟立春鸣而立夏止(关于节气中的分、至、立在

行承72候节气~春分

中有详细说明 )。


行承72候节气~立夏


四月初夏也称“麦秋”,初夏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而秋天是谷物成熟的季节,因此古人引申称初夏为“麦秋”。曹丕《槐赋》有“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天清和而温润,气恬淡以安治。”


行承72候节气~立夏

田野间成熟的麦子(四川)


行承72候节气~立夏

挂在枝头的桑葚,这个季节最滋补的食物(四川)


尧典将四仲中星代表的春夏秋冬四季与东南西北联系起来。《管子.四时篇》中说:

是故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阴阳之大经也......

东方曰星,其时曰春,其气曰风。

南方曰日,其时曰夏,其气曰阳。

西方曰辰,其时曰秋,其气曰阴。

北方曰月,其时曰冬,其气曰寒。

《鹖冠子.环流》中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这简直像挂在天上的时钟,而北极星就是这个时钟的中心。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大地上动植物的生长也随之发生变化。


行承72候节气~立夏


《荀子》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时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立夏,从“春耕进入了夏耘”。

耘,“耒”指用耒这种农具除草,“云”意为“回旋团聚”。“耒”与“云”联合起来表示“用农具耒在作物植株周围除草和培土”、“把除去了杂草的泥土聚集在作物植株周围。”经历春耕、夏耘、才能迎来“秋收、冬藏”。

立夏交四月节,斗柄指向东南方,此时万物的生长模式悄然开启。春播作物,已经遵循春种夏长的规律,进入了如火如荼的生长季,立夏交节也因此备受重视。


行承72候节气~立夏

在生机勃勃的绿意中,看到万物生长的力量


立夏习俗:


据《礼记,月令》记载,古代帝王要在这一天率领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夏季炎热,遂以火象征。仪式上要祭祀炎帝祝融,君臣人等的衣着配饰,甚至连车马都使用火红的颜色,以表达对万物生长的祈盼。


但是有些人不堪夏季高温,往往会出现“苦夏”的想象,身体乏力,不思饮食,以致体重减轻。


行承72候节气~立夏

立夏称人(清《吴友如画宝》)图片来自网络


直到今天,南方一些地区还流传着立夏当天用大称称人的习俗,到立秋时再称一次,观察体重在夏季中的变化,以立秋吃炖肉的形式补回损失,名为“贴秋膘”,实则被称对象以未成年者居多,以合“夏长”之义,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望。


“夏”~“大”

在这个欣欣向荣的季节,一切都在长大,因此,“夏”字“大”的意义也被借以表示族群之大,以及表达对族群不断壮大的向往。

透过《说文解字》中的“夏,中国之人也”,也可以理解为“夏”来代指一个泱泱大国的意义。


行承72候节气~立夏


一起进入夏日里“沉着、气清、海风、碧云、月明”之境:


《沉着》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人类的活动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在大自然中找到规律,尊重规律;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产生对自然的敬畏,因为对自然的敬畏,对世间万物也就有了敬畏。顺应自然规律,万物皆生长

欢迎添加下面二维码做交流分享除特别标注外,图片由耀哥提供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花开未觉岁月深》

行承72候节气~立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