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這份給心靈“口罩”請收下!

“非常時期,怎樣才能做到不恐慌?”

“作為學生,如何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疫情?”

“不能出門,整天在家,心情煩躁怎麼辦?”……

“每天上網課,跟不上,焦慮怎麼辦?”

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在損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衝擊……病毒可以靠口罩隔離,心理衝擊該用什麼隔離呢?為此,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一份疫情期間的心理關愛指南,一起來給心靈戴上口罩吧!


喏,這份給心靈“口罩”請收下!

​一、面對疫情,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

(一)因害怕疫情而產生的身心反應

1.認知上:害怕自己或家人、朋友被感染;擔心疫情難以控制;擔心就醫困難、物資短缺等。

2.身體上:頭暈、胸悶、、食慾不振、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

3.情緒上:擔心、焦慮、恐慌、害怕、壓抑、情緒波動較大等。

4.行為上:頻繁刷屏查閱疫情的相關信息,反覆過度清洗消毒、測量體溫等,注意力無法集中、坐立不安等。


(二)因久居家中可能產生的身心反應

1.認知上:由於外出活動減少、無法走親訪友顯得很無聊;在家待著無事可做,不如睡懶覺、打遊戲等。

2.身體上:頭暈、疲乏、無力、食慾不振、不舒服、身體素質減弱等。

3.情緒上:無聊、枯燥、壓抑、孤獨、鬱悶、情緒波動較大等。

4.行為上:晝夜顛倒,生活無規律;沉迷於看電視打遊戲,生活較懶散;不是坐著就是躺著,機體活動大量減少等。

面對突發的疫情,如果你或者家人出現了以上的反應,時間在兩週左右都屬正常範圍,這是人類本能的心理反應,我們可以接納這種狀態,不必過於焦慮,允許自己對疫情保持應有的警覺。


二、面對疫情,你應該這樣積極應對

(一)做好衛生防疫,保持鎮定心態

1.堅持“宅、戴、洗”:減少外出,儘量待在家裡;外出時一定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房間的清潔通風,做好個人衛生防護。

2.科學認知:科學看待疫情,從正規、官方渠道瞭解疫情消息,不信謠,不傳謠。

3.積極支持:為了全面防控,和家人一起積極配合有關調查,在疫情面前做負責任的合格公民。

4.樹立信念:保持“不幸只是暫時的,一切總會好起來”的希望感。相信政府,相信醫療團隊,相信當前的防控措施,相信大家的積極支持,我們總會戰勝困難。


(二)做好自我調適,建設積極情緒

1.學會照顧自己,保持充分的休息,不讓疫情過多影響心情,情緒是當下的第一免疫力。

2.減少不必要的擔心,儘量控制自己每天不超過一個小時接收疫情有關信息,尤其睡前不宜過多關注,保證入睡心情平和。

3.學會自我鼓勵。人類的自言自語,總能給我們以鼓勵。因此,當你為疫情而煩惱時,你可以自言自語或大聲說出來,如“這種難熬的時光肯定會過去的”“我按照要求做好了防範,我很安全”等,給自己以積極的心理暗示。

4.尋求支持系統,積極交流傾訴。交流是有效的釋放情緒的方式。如果你感覺不能自我調節時,建議多與家人談心交流。


(三)做好自我管理,學會“主動休閒”

1.合理作息,保持良好的學習生活節奏。疫情打亂了我們正常的生活秩序,但正好也是對自我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驗和鍛鍊。在充分休息的同時,也要避免晝夜顛倒、睡懶覺、沉迷電視或網絡的行為,尤其要管理好手機的使用時間,保持合理有序的作息節奏。

2.合理計劃,有效率地學習。列一個令自己感到愉悅而有收穫的居家學習與生活清單,並有計劃地執行它。有效率地完成作業,拓展閱讀,練習字帖,適當預習新課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3.保持運動。運動不僅有助於增進人的身體機能,還可以幫助減少精神緊張,增加愉悅心理。居家生活仍然也可以有多種運動方式,如跳繩、做操、瑜伽等。這個假期不妨與家人一起來創造性地“開發”一項新的家庭室內運動項目吧。

4.主動休閒。主動休閒指需要動些腦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樂趣的活動。趁著這陣有空,不妨做一些自己平時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事,比如閱讀、下棋、烹飪、手工、學習新技能等等。在主動休閒中,我們會感受到內心的寧靜和愉悅,會產生專注忘我的心流體驗,不僅可以減少疫情帶來的焦慮、無聊,還能夠提升生活質量,增進與家人的親情交流。

三、面對疫情,我們可以得到這些成長

大難見真情,大愛見真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在這段慢時光裡,我們不妨停下匆匆的腳步,細細思考,還可以得到這些收穫:

1.珍惜生命:面對無情的疫情,迫使我們直面生命的短暫易逝,並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更加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保護生命、熱愛生活。重新樹立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觀念。

2.關注健康:在疫情應對中,學習更多的健康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和行為習慣,如勤洗手,多通風,合理作息,健康膳食,尤其不食用野生動物及來路不明的食物等。

3.學會獨處:停下了外出的腳步,居家時光也應該是高質量的,閱讀、繪畫、彈琴、唱歌、室內鍛鍊、學習新的家務技能......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也是一種成長。

4.增進親情:不一樣的春節,不一樣的家人共處,借居家時光和親人一起多聊天交流、多彼此陪伴,讓濃濃的親情在這寒冷的冬日溫暖心靈。

5.關愛環境:大自然不會說話,她只會以災難、瘟疫等形式提醒人類,“關愛環境就是關愛人類自己”並不只是一句空話,我們能做的小事很多,改善環境要走的道路卻很遠。通過這次疫情,請對大自然重拾敬畏之心吧。

四、面對疫情,我們還能這樣求助

遇到困難尋求專業支持!面對疫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如果你或身邊的人有下列的感受或狀況,並持續超過2周以上,請儘快就醫或尋找專業心理諮詢師求助。

1.難以入睡或易驚醒,持續的睡眠質量差;

2.較長時間感覺驚恐不安,失去安全感;

3.對自己或是其他任何人失去信心;

4.感覺無助、感覺空虛、情緒持續低落;

5.感覺自己變得遲鈍及麻木;

6.感覺自己不想和他人交流,變得內向,感覺非常孤獨。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大家請務必聯繫輔導員或心理老師,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