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一点,可保崇祯为中兴之主,只可惜,他至死没明白

崇祯继位以后,确实表现出了一个好皇帝该有的样子,无论从勤政还是态度不知道比前边的万某嘉某强多少。可是,明朝就是让他给捯饬死了,奇不奇怪?不奇怪,说到底,崇祯同志有一个做皇帝的样子,却没一个做皇帝的觉悟,他从始至终都是一位太理想化的人。

太理想化表现在哪?他一上台就把朝廷的阉党给弄死了,赶尽杀绝。要知道崇祯继位之前,他并不是正统的接班人,自然没受过系统的皇家教育,也体会不到朝廷斗争的残酷。所以,在新手的他看来,阉党就是魏忠贤,只要是魏忠贤就不是好人。

做到这一点,可保崇祯为中兴之主,只可惜,他至死没明白

可他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为啥阉党罪大恶极,但前边的皇帝们还要扶持阉党呢?他们都是傻子都是昏君?

崇祯没想,所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倒了,然后吃闲饭办闲事搞内斗的文官集团登场了。魏忠贤呼风唤雨的时候,东林党楚党等等为首的文官抬不起头,现在他们就不受控制了,最后直接把明朝给搞死了,然后集体投降了满清。

说到这,大概就会明白,崇祯不是中兴之主到底没做到哪一点?就是做皇帝不是只会杀人废人,最重要的是学会用人。

做到这一点,可保崇祯为中兴之主,只可惜,他至死没明白

这点崇祯该向前边的嘉靖学习,同样是飞来的皇位,嘉靖就把帝王之道玩的出神入化,一路升级打怪,把文官治的服服帖帖。嘉靖朝阉党奸臣样样不缺,自己又退居二线,单拎出哪一条,嘉靖都比不上崇祯。但嘉靖就是比崇祯强,就是他懂得平衡和物极必反的道理。

结果,文官集团一上台就对阉党穷追猛打,清算旧账。管河道的是太监?废了,废了以后谁接任,不管。于是在接下来的年份里黄河得不到治理,多次泛滥,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下拨的修河道的钱都被文官们收入囊中。

做到这一点,可保崇祯为中兴之主,只可惜,他至死没明白

接下来就是税收,文官们代表的是谁的利益,肯定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想法设法免除江南有钱人(自己人)的税收。关键是崇祯还信,江南过去能收二十万两茶叶税,现在象征性的收十二两,等于免税。

等等,管海关的也是太监?先废了,然后把关税也降了。要知道,在过去,这可是朝廷税收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到现在,这些文官等于直接把崇祯朝的财政给忽悠瘸了。但是边关得打仗,李自成们还得镇压,钱从哪来?

文官们使得崇祯相信,百姓身上的油水次那些豪绅都多,结果,崇祯朝的税收种类多到一双手数不清。百姓活不下去,就跟着李自成起义,朝廷得镇压起义,但没钱,就更得变着花样的收税,百姓更活不下去。在这种死循环里,除非崇祯是神仙,不然肯定得死。

做到这一点,可保崇祯为中兴之主,只可惜,他至死没明白

最后,政策越不出效果,崇祯越着急,内阁首辅走马关灯的换了几十个,不管用。为何?整个朝廷以东林党为首的文官们都是自诩代表正义的伪君子,不吃他这一套。在极度膨胀的文官集团面前,崇祯的皇权是相当无力的。

我们不能假设崇祯如果没有杀掉魏忠贤会怎样?但如果魏忠贤没死,有一点是肯定的,东林党们不会发展到这种程度,崇祯的决策自由权比现在是要大的多的。

从税收就可以看出区别,天启皇帝时期,朝廷党争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东林党楚党浙党们天天斗的你死我活,正事完全不干。税也收不上来,国库也没钱,作为天启皇帝的打手,至少魏忠贤做了一个空前的决定。

做到这一点,可保崇祯为中兴之主,只可惜,他至死没明白

就是开始收商业税、南方的矿税以及进出口的关税,直接从江浙有钱人身上薅羊毛,所以天启朝的财政比崇祯朝不知好了多少。这也是为何崇祯朝文官们对阉党穷追猛打的原因。

崇祯让朝廷失衡的后果,就是李自成打进了北京,自己吊死在树上。根据李自成的统计,崇祯的国库大约有白银十多万两,而从那些文官那里抄家抄了七千多万两。当年崇祯向文官借钱都借不出来,这结果也是讽刺。

所以说,崇祯如果做到了基本的用人的道理,不这么急于求成;凭借自己的能力很大概率能保明朝不亡,能成为中兴之主也不是没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