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及彙總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

傳承人類思想的記錄即稱為文明。

歷史是文明傳承和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印跡,這些印跡掩埋在時間的長河中,變得模糊、零星、斷續、缺損、遺失……只有找到正確的探索方法,才能辨明歷史真相,否則,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真相具有唯一性。歷史很難通過人力去篡改。那些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封存、掩埋的歷史,一旦找到正確的打開方式,就會重新破土而出,真相大白於天下。文明的特殊性在於大面積、寬範圍、跨時代的傳承,這種傳承既有相同,又有發展、變化以及創新,它們傳承有序、環環相扣、前後銜接、東西連貫。如果一段歷史被解讀錯誤,就會出現整體漏洞百出,既解釋不通,又對接不上的狀況。

簡單來說,文明的傳承即是把人類思想(傳承內容)通過圖象、聲音、文字、器物等(傳承方式)傳承給族群以及子孫後代(傳承對象)。所以要探尋幾千年前的歷史、文明,僅憑單一的專業或領域知識,是無法解開歷史真相的。想要探明歷史真相需要具備涵蓋各行業、跨越各領域的全方位的知識儲備,既能識字、識文,又會聽音、看圖、辨物,樣樣皆通,缺一不可。

如今我用一根佈滿文明節點的時間定位繩,按文明始祖南來北往、上東下西的遷徙途徑,把遺落在華夏大地東、南、中、西、北方的璀璨文明串聯起來,構建一幅人類文明起源與發展的彙總圖。衷心希望——當我有能力糾正錯誤的時候,這個世界有勇氣接受真相。


文明起源探索圖表


探索及彙總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

文明起源探索圖表中,最早傳承下來的是遠古人祖所“造”的“神靈”及“造物主”、“萬物之本源”;然後是我們口中的“三皇”,即天皇、地皇、人皇;進而是我們的人祖古帝,也就是我們口中常說的“五帝”;繼續發展為“九五之尊”,即古時期之帝由九帝構成,排序依次為伏羲、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嚳、堯、舜、禹,九帝以前五帝為尊,構建世間萬物,萬物由五行生成,循環往復,即構建宇宙、萬物、人類社會。這使得我們的文明不再是傳世文獻以及大眾口中那些言之無物、虛無縹緲記錄和聲音,而是真正看得見、摸得著的事實存在。


一、古祖“造”神靈與萬物


探索及彙總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

文明的起源其實就是人類理解以及處理萬物起源、歸屬和權限的問題。

天地怎麼形成?萬物怎麼生長?物種之間如何劃界,如何管轄?權力地位如何分配?等諸多問題,當人類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須解決這些或知或不知的問題,以建立秩序、應對困難、維護權益。而“造”便是古祖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

上圖為古祖所“造”之諸神與萬物,它既美化了事物,又提供了出處,還斬斷那些不為人知的前塵往事……詮釋了問題,解決了難題。


二、尊祖“五帝”


探索及彙總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

“五帝”依次為:

大祖——伏羲

文祖——炎帝

神宗——黃帝

金祖——少昊

水祖——顓頊

“九五之尊”原本是指上古九帝,以“五帝”為尊,後傳承下來,久成習語,今人多已茫然不知原義。

由“五帝”演化出很多與之有關的文化內涵,例如五行、五色、五方位等。


三、嚳、堯、舜、禹(夏)


探索及彙總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

帝嚳可以說是中古時期、嚳後歷代王朝之“父祖”或“上祖”。

他是——帝摯之父,帝堯之父,殷始祖·契之父,周始祖·稷之父;他被堯、舜、禹(夏)、殷、周幾代王朝作為祖源而崇拜。

帝嚳身份顯赫、地位尊崇,所以他的圖騰形象如此地常見、多見、隨處可見:在堯、舜、禹、殷、周時期的金石器物上,他的圖標作為紋飾雕刻在金石器物上,接受後人的祭拜和懷念;在五代銅器如鍾、鼎、爵、彝等上,他的圖標多作為主紋飾。

帝嚳對於之後的王朝來說,既是近祖,又是遠祖,所以在三星堆遺址、殷墟五號墓中都出現他的圖騰標誌。


四、三點連通古文明


探索及彙總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發展

三星堆王城遺址,古帝王聚集的地方,是“虞都夏府”,同時也是夏啟、太康、中康、相時期的王城。在該遺址中,出現的帝王依次有帝嚳、帝堯、帝舜、帝禹、夏啟、太康、中康、相。

殷墟五號墓,它是殷商立國後為殷宗母、宗祖所建的宗墓(宗廟),宗墓承載的時間跨度近千年,它與三星堆在時間上有很大的重疊,只不過三星堆的主角是帝王,而五號墓是的主角是王祖(殷商王朝的先祖),當三星堆的帝王忙著治國的時候,五號墓的宗祖忙著擴殷方,所以三星堆與五號墓,所記錄的是不同身份、地位的兩批人,在同時期各自的事蹟。

曾侯乙墓,墓主郕叔武(姬武),身份為西周首封的曾國(諸侯國)的國君,周文王的第七子。

綜上所述,追溯中華古文明的起源與發展,從王朝入手,一代代地往上推,就能得到:

殷商 夏禹

顓頊 少昊 黃帝 炎帝 伏羲 (人類文明初萌狀態所造的人祖及神靈)


中華文明最大的特點就是“承前啟後”。已發現的殷及其後的文明,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呈現給我們的都是高度發展、完整完善的文明,這樣的文明不可能是短期內形成或是憑空冒出,它必然是“續前”的結果。

今人對殷前文明知之甚少,由於無法“承前”,所以很難“啟後”。試問,你都不瞭解“前因”,又怎麼能解“後果”呢?這就是為什麼在殷前、殷、周的文明考古中,出現那麼多的未解之謎,而自認為已經破解的,實際上又存在很多錯誤……文明探索之路,任重而道遠。

古文明的內容太過龐大和繁複,本文僅作概括及彙總,詳細資料只能分篇、穿插發佈,本人將重點詳解殷墟五號墓(婦好墓)、三星堆遺址、曾侯乙墓。欲完整了解,請參閱上下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