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鹿鼎之後,再無武俠,書中的韋小寶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韋小寶是金庸老先生筆下《鹿鼎記》中的主角,他自出身就不知父親是誰,母親則是揚州麗春院的一位妓女。幼年的韋小寶不識幾個大字,不會絲毫武功,沒事替麗春院的粉頭們跑跑腿、買買東西貪墨一些銀子。他流連於市井之間,愛好聽書聽戲,也曾想過成為戲文中那些英雄好漢;他也愛好喝酒、賭博,也想過有一天能夠飛黃騰達,過上富紳高官的富足生活。

為什麼鹿鼎之後,再無武俠,書中的韋小寶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因機緣巧合之下,韋小寶被茅十八帶到了京城,隨後憑著自己的機智以及福厚的機緣,先後成為了少年康熙的好朋友,議政大臣索額圖的拜把兄弟,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入室弟子,前明公主九難師太的男徒弟等等。

為什麼鹿鼎之後,再無武俠,書中的韋小寶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在朝廷中,他從一個普通小太監晉升至首領五品太監,隨後成為尚膳司副總管太監、御前侍衛附總管、賞穿黃馬、褂御前侍衛副總管、驍騎營正黃旗副都統、驍騎正黃旗都統、欽差大臣、賜婚使、一等子爵、巴圖魯、一等忠勇伯、二等通吃伯、二等通吃侯、太子太保銜、三等鹿鼎公、撫遠大將軍、二等鹿鼎公、一等鹿鼎公等。而且他與當時朝堂上權力較高的京城F4(康親王、索額圖、多隆、明珠)也十分要好,所以韋小寶在朝廷的地位不可謂不高。

為什麼鹿鼎之後,再無武俠,書中的韋小寶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在江湖上,他是天地會青木堂的香主,陳近南死後也曾把總舵主之位交付與他。他是雲南沐王府的救命恩人,雲南沐王府上下全員都願意聽之差遣。他是少林寺的晦明禪師,除少林方丈之外,韋小寶輩分最高。他是神龍教的白龍使,手持五龍令,地位僅次於教主洪安通。他是鐵劍門掌門九難師太的男徒弟,雖然九難師太最後遠離了江湖,不過依照九難對小寶的喜愛程度,韋小寶若是有事的話,九難也定會相助於他。

為什麼鹿鼎之後,再無武俠,書中的韋小寶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在當時的國際上,他幫助羅蘇菲亞公主當上了羅剎國攝政女王,自己也做上了羅剎國的遠東伯爵,後來還迫使羅剎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他是西藏活佛弟子桑傑喇嘛、蒙古國王子葛爾丹結拜兄弟,雖然只是表面的,但在當時也有效地延緩了羅剎國、吳三桂、蒙古、西藏、神龍教的五路結盟。

為什麼鹿鼎之後,再無武俠,書中的韋小寶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每每看到《鹿鼎記》,相信大家也都會去思考,韋小寶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沒有學識武功、出身也較為低微,僅靠奸猾狡詐腳踏於朝廷和天地會之間。他又時而貪財,時而好色,沒有一絲大俠風範。

為什麼鹿鼎之後,再無武俠,書中的韋小寶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在我看來,他雖奸滑狡詐,卻不失忠義。他身為小玄子(康熙)的朋友、清朝的公爵。縱使康熙逼迫、利誘甚至是用家人威脅,韋小寶依然沒有背叛天地會將他們一網打盡,而是拋棄榮華富貴,以身犯險冒死逃出京城,可見他是個重義之人。身為陳近南的徒弟,天地會的香主。縱使身份所迫,當歸家三口去皇宮行刺之時,韋小寶依然冒死救下了小玄子的性命。甚至到最後,陳近南被殺,天地會眾人脅迫韋小寶家小,讓其摧毀大清龍脈。韋小寶最後寧願散盡家財,假設龍脈也不願對小玄子不忠。

為什麼鹿鼎之後,再無武俠,書中的韋小寶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他雖貪財好色,卻始終有底線。他身為朝廷的高官、皇帝身邊的紅人,不管是在京或是外來的官員都想巴結於他。他雖然接受底下官員的賄賂,他也貪墨了鰲拜的抄家所得,但是他從沒有欺壓過清官,並且也會提拔有本事的人。以至於後來康熙派人追殺他時,追殺的將領還會放其生路,給他又留馬匹又留銀子。他雖然好色,但是他並沒有強搶民女,7個老婆都是心甘情願的嫁做於他。雖然,韋小寶早期想以權勢搶佔本不愛他的阿珂,但是他想清楚了之後還是放阿珂走了。可見,韋小寶確實是一個有底限的人。

為什麼鹿鼎之後,再無武俠,書中的韋小寶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總結一下,韋小寶作為金庸封筆前最後一部小說中的主角,他雖然沒有喬峰、郭靖等人完美,但是卻更像是現實中有血有肉、有慾望有底限的真實人物。或許,晚年的金庸先生慢慢覺得真實的江湖本不該是喬峰的那種大俠的世界,反而像是韋小寶這種的才是更為真實,所以《鹿鼎記》之後,金庸便封筆了,所謂的武俠江湖也終結了,你們覺得呢?歡迎評論、關注、點贊、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