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富三代的才子,为何出家为僧成为弘一法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流传百年的《送别》,每个人基本上都会知道开头几句。从1915年到现在,这部作品已经有105年的历史了。

1880年10月23日辰时,在天津河北区地藏前故居李宅里,李叔同出生了。

他的祖父李锐,原来是浙江平湖人,后来寄居在天津,经营比较赚钱的盐业与银钱业。

父亲是李世珍,字筱楼,清朝同治四年进士,曾担任过吏部主事,后来辞掉官职,继承家业,一下子成为津门首富。


李叔同小时候叫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

弘一法师生于富商之家,自己又非常有才识,为何最终遁入空门,跳出红尘,成为佛家弟子呢?


身为富三代的才子,为何出家为僧成为弘一法师?

李叔同


01 与佛有缘

有些人生下来的时候就有祥瑞出现。这种人通常都是不凡之人。

王阳明的祖母在一天夜里梦见一位仙人来到她面前,并且往她的手里塞了一个小娃娃。这时,她听到家中传来婴儿的哭声,王阳明出生了。

在李叔同降生的那天,有一只喜鹊口衔松枝送至产房内,李家人都认为这是佛赐祥瑞。后来,李叔同将这根松枝携带在身边,终生不离。


父母二人都笃信佛教,他的大娘(李世珍的大姨太)郭氏也是虔诚的佛教徒,叔同跟她学会了念诵《大悲咒》《往生咒》。他的长嫂信佛,曾教他背诵佛经。叔同小时候,常在家与三弟一起学僧人作法,“两个人都用夹被或床罩当袈裟,在屋里或炕上念佛玩”。

身为富三代的才子,为何出家为僧成为弘一法师?

少年李叔同


小时候的李叔同就已经受到佛学的耳濡目染。既然他能够做到作法念经,说明他对佛学并不排斥。

02 父亲影响

父亲李世珍继承家业后,成为津门巨富。之后的李世珍钻研理学,尊崇明朝王阳明的学说,又信仰佛教乐善好施的主张,并身体力行。

李叔同1880年出生于粮店后街东侧陆家竖胡同2号。童年时,李叔同随家人迁居粮店后街62号的新居,原来的老宅租了出去。

当时正处在清朝末年,还有许多人吃不上饭,整天为一日三餐而发愁,李世珍便在粮店后街的孙家胡同和小口河沿分别创办了“备济社”和“施馍厂”两个慈善救济团体,并开办义学,时人称之为“粮店后街李善人”。

父亲的这种行为被李叔同看在眼里,后来在《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一文中谈到,自己出家的原因,是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


身为富三代的才子,为何出家为僧成为弘一法师?

青年李叔同


佛家讲究“慈悲为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时的李叔同可能就已经领悟到了这些。


03 看破红尘

1916年,此时的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授音乐、图画。突然有一天,同事夏丏尊与李叔同聊天,说他在一本日本杂志上看到关于断食的介绍,称断食可使人身心更新,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为了缓解自己的肺病和神经衰弱的毛病,李叔同用心记下了这个细节,心里已经有了如深山老林断食的念头。

那一年冬季,他到杭州大慈山下的虎跑定慧寺中暂住,前后断食共21天。返校后,李叔同开始吃素菜。在定慧寺的这段时间,他熟读佛学典籍,对红尘往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对俗世的纷纷扰扰都已经看淡了,世间一切皆为虚妄。


身为富三代的才子,为何出家为僧成为弘一法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04 出家为僧

1918年春,李叔同虎跑定慧寺客房习静一个月,恰逢儒学大家、他的好友马一浮带朋友彭逊之到虎跑定慧寺出家。李叔同目睹彭逊之剃度全过程,深受震撼,欲拜为彭逊之剃度的弘祥法师为师。弘祥法师认为自己资历尚浅,请来自己的师父了悟法师,了悟法师收李叔同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

9月,他到灵隐寺受比丘戒。10月,他又赴嘉兴精严寺小住。年底应马一浮之邀到杭州海潮寺,从此心中再无杂念。他有一位日籍妻子,在他出家几个星期后从上海赶到杭州,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劝丈夫切莫出家。然而弘一法师连寺门都没让她进。

世间那个翩翩佳公子的李叔同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在寺院中念经打坐的和尚弘一。


南宋时期还有一个类似的人:

身为富三代的才子,为何出家为僧成为弘一法师?

济公


他也不在是那个有一纸婚约的李修缘,却成了行走世间,救苦救难的活佛济公。


05 佛学研究

成为弘一法师之后,他便专心修佛,参悟佛理。

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国内中断了七百多年的“南山律宗”在他的推动下得以复兴光大,他被佛门尊为律宗第十一世祖,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身为富三代的才子,为何出家为僧成为弘一法师?

晚年的李叔同


林语堂: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夏丏尊:宗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丰子恺在人生的三个层次中有论述: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文学艺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弘一法师出生于富商之家,衣食住行无忧,第一个层次已经满足;

青年之后的弘一法师是多才多艺之人,在音乐,话剧和书画方面都有成就,文学艺术滋养了他的精神世界;

后期的弘一法师熟读佛家典籍,看破红尘,其灵魂已经得到升华,归于佛教也就在情理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