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穀雨三月中》賞析

《穀雨三月中》

【唐】元稹

穀雨春光曉,山川黛色青。

葉間鳴戴勝,澤水長浮萍。

暖屋生蠶蟻,喧風引麥葶。

鳴鳩徒拂羽,信矣不堪聽。

元稹《穀雨三月中》賞析

譯文

穀雨時節,春天的光景,猶如破曉的太陽光;山嶽江河,青翠的草木,好像披上一件青色的衣裳。

樹葉枝杈間,只見斑鳩鳥兒,“咕、咕、咕”,叫個不停;積聚的湖水裡,生長出許多水浮萍來。

溫暖的小屋內,像螞蟻一樣的幼蠶,盡情咀嚼桑葉;和煦的春風下,像葶草黃花一樣的麥田,不停搖擺。

一隻鳩鳥空自撣拭自己的羽毛,彷彿在等待另一半;這事真可信,要不聽它淒厲的叫聲我怎會不忍心。

註釋

1.穀雨: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四月19、20或21日。

2.春光:春天的風光、景緻。

3.曉:破曉、天明。

4.山川:山嶽、江河。

5.黛色:青黑色。

6.戴勝:一種頭頂具鳳冠狀羽冠的鳥。別名胡哱哱、花蒲扇、山和尚、雞冠鳥、臭姑鴣。

7.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在水面。又稱青萍、田萍、浮萍草、水浮萍、水萍草。

8.蠶蟻:剛孵化的幼蠶,體小如蟻。

9.葶[ ting]:一年生草本植物,為原野雜草,開黃色小花。

10.鳩:鳥類,外形像鴿子。常見的有斑鳩。

11.拂羽:撣拭羽毛。

賞析

轉眼三月中,楊花落儘子規啼。窗外,柳絮飛盡,子規啼鳴,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都在告訴詩人——穀雨時至。

何謂穀雨?一說“雨生百穀”之意,一說“播谷降雨”之意。前者側重於雨,後者側重於谷,互為補充。

穀雨二字,給人一種溼漉漉的感覺。雨水一多,花朵自然更顯沉重。杜甫名句“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言穀雨雨水之多;孟浩然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言穀雨落花之多。

雨水與落花,碰於一處,不就匯成了李煜筆下“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春愁。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多少才子,落魄江湖載酒行,等閒白頭空悲慼。

元稹也正是藉助鳴鳩“拂羽”,委婉道出“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無奈,寫下這首《穀雨》詩。

“拂羽”二字,可作全詩詩眼。鳥兒珍惜羽毛,正如詩人珍惜高尚的節操。這春光中的萬事萬物,並不因無人珍惜,就不生長,就不芬芳。不管世人如何,它們都會愛惜自己,努力地在春天生長、綻放,不辜負,不自卑。

元稹《穀雨三月中》賞析

首聯,正是講萬物如何自愛。你看那穀雨時節,春天的光景,猶如破曉的陽光;山嶽江河,青翠的草木,好像披上一件青色的衣裳。

雖然已至暮春,但詩人卻用破曉的陽光、青色的衣裳,寫出萬物蓬勃之氣。萬事萬物都在“拂羽”,拼命將自己打扮得婀娜多姿,我們人類又何必自怨自憐呢。

頷聯,主要講穀雨三候:萍始生,鳴鳩拂其羽,戴勝降於桑。樹葉枝杈間,只見斑鳩鳥兒,“咕、咕、咕”,叫個不停;積聚的湖水裡,生長出許多水浮萍來。這裡通過物候,依然在講春天的生髮之氣,哪怕是暮春,但它仍是春天,仍具備生髮之氣。

頸聯,寫溫暖的小屋內,像螞蟻一樣的幼蠶,正盡情咀嚼桑葉;和煦的春風下,像葶草黃花一樣的麥田,在不停搖擺。“蠶蟻”對“麥葶”,對仗巧妙,兩處比喻,讓蠶麥都具備春天的表情。它們拼命生長,只為在這個春天,“拂羽”而不虛擲。“生”對“引”,同樣還是在講生髮之氣。

尾聯,鳴鳩拂羽,是全詩最妙的一個意象。它是中國多少才子,諸如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蘇東坡等人的生命寫照。誰都愛惜自己的羽毛。可是,詩人偏偏加了一個“徒”。這就將喜劇色彩,轉化成了一種悲劇。徒,就是空空,白白的意思。就是你縱然把自己的羽毛梳理得再幹淨,再漂亮,也還是沒人來欣賞。這裡面是一個個落魄知識分子的一聲聲長嘆。

元稹《穀雨三月中》賞析

這一長嘆,不但唐代有,今天有,將來一樣存在。也就是詩人找到了一個穿越時空、世人所共有的遭遇——不遇。這種不遇,就好像詩人不是在寫自己,而是在寫我們每一位讀者。

我們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擦拭自己的羽毛,可是欣賞的人在哪裡呢。正是這樣一種共鳴,讓我們心底生出一種命定的悲涼。詩人也正是推物及人,發出“信矣不堪聽”的無奈與嘆息。

然而,如果我們撇開這個“徒”字,那麼萬事萬物都在“拂羽”,這世界又何來傷痛。

屈原所說:“芝蘭生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豈不是更高的一種境界,且符合了道家自然的思想,值得我們學習。

穀雨時節,不妨與萬物一起盡情“拂羽”,為自己喝彩,最終達到“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境界吧。


作者簡介:嚴勇,文學碩士,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學員。現任泰州晚報副刊編輯,《稻河》編輯。已出版散文集《讀書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話:運鹽河邊的城市》,隨筆集《風韻泰州》。公開發表文章三百餘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