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罗马帝国广场雕塑

提起查理曼帝国,就不得不提到其前身法兰克王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庞大的帝国一分为二,于是便有了后来的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虽然两大帝国都承继了罗马帝国的辉煌,但国力早已经不如先前,时常被周边的蛮族所侵略,其中以西罗马帝国遭受的侵略最为严重。西罗马帝国皇帝虽然尝试着想要在欧洲站稳脚跟,怎奈蛮族的侵入实在过于频繁,最终还是轰然倒塌。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就宣告了灭亡。

当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周边的蛮族一拥而上,瓜分了其土地。其中,日耳曼人中的法兰克部落抢占了高卢地区,成为了这片土地新的主人。公元481年,克洛维在此地建立起法兰克王国,而他所开创的王朝也被称之为墨洛温王朝。

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对欧洲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法兰克王国是继罗马帝国后第二个影响了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国家。不过,前期的法兰克王国并没有如此重要,真正影响到欧洲发展的时间节点还是从查理大帝统治法兰克王国时期开始的。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法兰克王国奠基人克洛维


整合法兰克王国,并承继丕平遗志

早在公元4世纪左右时,法兰克人就来到了罗马帝国的边缘地带。此时的罗马帝国已经呈现衰败的趋势,无法像过去一样将法兰克人驱逐出去。与此同时,罗马帝国也已经不能像过去一样再频繁发动大规模战争,所以以妥协姿态允许法兰克人定居在罗马帝国境内。作为交换,法兰克人要承担起保护罗马帝国在高卢地区的领土安全。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帝国的现状更加大不如前,就连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都很勉强,对边境地区的控制能力自然更加衰弱了。不久,西罗马帝国便彻底崩溃,之前和法兰克人的约定自然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在这种大背景下,法兰克人决定开始扩大自己的领土面积,以求脱离罗马帝国的控制。

公元486年,克洛维成为法兰克人的首领,并带领部族彻底清除了罗马人在高卢地区的残存势力,成为这片土地的实际统治者。随后不久,克洛维就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属于法兰克人自己的国家,也就是法兰克王国。不过,克洛维对当前的版图面积并非十分满意,在建国后不久就继续对外发动征服扩张运动,他的首要目标就是勃艮第王国。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法兰克王国建立之初的周边局势

勃艮第王国的发展历程和法兰克王国非常类似,只不过是由勃艮第人建立起来的小型国家而已。克洛维虽然善于领兵作战,但无法吞并实力相近的勃艮第王国,故而又将目标转向了西哥特王国。七年后,西哥特王国覆灭,法兰克王国的疆域因此而得以扩大。

在克洛维发动对外征服战争的同时,为了巩固自身的地位并拉拢法兰克人中的贵族集团,他将那些在征服运动中获得的土地以自己的名义敕封给了贵族集团,这就构成了采邑制的基础。不过,这一时期的采邑制还并未成为定制,直到查理·马特执政时期才成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这已经是后话了。

之所以提及此事,是因为后来成为定制的采邑制给欧洲带来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也正是因为采邑制的推行,欧洲才进入了封建时代。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手持权杖的克洛维

前文已经提到,此时的法兰克王国还相对比较弱小。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克洛维选择与基督教皇结盟,成为了一名基督教徒。在西罗马帝国覆灭后,罗马教皇的影响力就开始大幅下滑。

当克洛维向教皇抛去橄榄枝时,教皇自然万分欣喜,不仅同意支持法兰克王国的扩张,还赐予克洛维任命主教的大权,这是非常少见的现象。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正在接受洗礼的克洛维

此后,法兰克王国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张,逐渐成为了欧洲影响力较大的国家之一。不过,在克洛维死后,整个法兰克王国便出现了分裂的趋势,他的子嗣为了自身利益(这也是法兰克人的传统),将整个王国分成了四个小王国,国力因此也有所减弱,直到丕平的出现才扭转了这一切。

丕平对于法兰克王国的意义是非凡的,如果没有他的出现,整个法兰克王国很难恢复先前的紧凑与团结。公元751年,丕平得到了教皇的认可,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也开创了新的时代,即加洛林王朝。对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戚骥在《试论法兰克加洛林王朝与基督教的融合和双赢》一文中曾经提到:

"当时矮子丕平权倾朝野,是墨洛温王朝的实际统治者。而这种统治也是一种不稳定的统治,它的唯一合法性是建立在权利基础上的,人们最终效忠的还是克洛维家族,而丕平和丕平家族则随时可能丧失其统治。因此丕平就必须给他的统治找一个更有力的合法性,或者至少是个双保险。于是丕平找到了教皇,希望教皇为自己的统治披上神圣的外衣,以欺骗民众和信徒,将非法统治转化为合法统治。"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开创者矮子丕平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丕平从始至终都是没有合法的继承权的,而他的继位过程也与谋反无异。不过,丕平却拥有教皇作为后盾,那么他的谋反行为也就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为了感谢教皇对他的支持,丕平选择将意大利的一小块土地送给教皇永久使用,也就是如今的梵蒂冈。

自此,法兰克人就和教皇之间结成了紧密的同盟关系,这不仅有助于基督教在西罗马帝国覆灭后继续传播,还有利于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如今的梵蒂冈

需要承认的是,丕平确实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如果没有他所打下的基础,查理曼也无法成就一番功名事业,大帝之名也与他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了。公元768年丕平死去,按照法兰克人的传统,这个完整的王国要再度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由查理继承,另一部分则由卡洛曼继承,这无疑会使刚刚繁荣起来的法兰克王国再度分裂。

然而就在这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卡洛曼却突然因病去世,那么原本属于卡洛曼的领土自然也就划给了查理统治,法兰克王国在经历了短暂的分裂之后又一次统一了。不得不说,查理真可谓是"天选之子"。

征服大半个欧洲,加冕成为罗马皇帝

早在法兰克王国统一之前,查理大帝就已经着手开始对外扩张了,当时他将目标放在了意大利北部地区,准备将占据此地的伦巴第人驱逐出去,确立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统治权。

公元774年,法兰克人在意大利大败伦巴第人,不过伦巴第人在此依然有着残余势力,仍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清剿。与此同时,查理大帝将军队主力调往萨克森地区,先后对其发动了多达十八次的大规模进攻。虽然这场对萨克森人的战役被查理大帝披上了"消灭异教徒"的外衣,然而查理大帝只是以此为借口扩大领地范围而已。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法兰克国王,神圣罗马帝国奠基人查理大帝

在萨克森人被征服以后,查理大帝又对周边的其他蛮族或割据政权发动了进攻。在法兰克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周边地区纷纷选择投降。即便是进行了抵抗,也无法阻止查理大帝前行的脚步。

至公元778年为止,查理大帝所控制的疆域已经较先前扩大了许多,如今的奥地利、瑞士、荷兰和法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法兰克王国的统治之下。然而这并不是查理大帝的人生巅峰,公元800年,查理大帝和整个法兰克王国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这一年的圣诞节,罗马教皇利奥三世突然做出了一个震惊欧洲各国的举动,那就是将象征皇帝地位的皇冠亲手戴在了查理大帝的头上,并宣布他为罗马皇帝。对此,大庆石化总厂第一职业高中的王忠文在《查理曼大帝与罗马帝国》中曾经提到:

"799年,罗马教皇立奥三世被罗马贵族所驱逐,奔赴查理处乞援,查理进军罗马,恢复了教皇权位。从矮子丕平时期即已建立起来的法兰克国王同教皇之间相互依援的关系于此进一步发展。立奥三世为报答查理,于800年圣诞节在罗马圣得大教堂为之加冕,号为'罗马人皇帝'。于是查理成为西欧皇帝,法兰克王国成为'神圣罗马帝国'。"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利奥三世正在给查理大帝加冕

需要提到的是,所谓的"罗马皇帝"只是一个称号而已,并不是指法兰克王国由此就转化为罗马帝国。对于欧洲人来说,罗马皇帝这个称号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意味着欧洲皇帝。当查理大帝获得这个封号后,意味着他和其他所有的欧洲世俗君主都再也不一样了。

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在一次外出打猎的过程中感染了风寒,不久就带着他的未竟之业离开了人世。此后,查理曼帝国逐渐走向土崩瓦解,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后代"遵循祖制",将他亲手建立起来的查理曼帝国拆成了三大部分,查理曼帝国的辉煌也因此不复存在了。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查理大帝画像

帝国分裂,形成德、意、法三国的雏形

查理大帝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成就,正是因为在他继位后不久法兰克王国就重新一统。或许绝大多数的法兰克人都不明白统一的重要性,在查理大帝晚年之时,还是遵循了法兰克人的传统,早早立下遗嘱将帝国平均分给三个儿子。不过,周口师范学院政法系高国俊讲师在《查理曼帝国分裂原因探析》中则对查理曼帝国分裂的原因提出了新的看法:

"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是一种历史必然。这可归结为:处理帝国遗产的陋习,帝国缺乏较强的经济文化联系,中央与地方的角色错位以及帝国所面临的内外压力,再加上查理曼之后的帝国继承者围绕土地问题而发生的矛盾冲突等。总的来看,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是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结果,但其内部的不和谐是其走向分裂的重要原因。"

然而查理大帝的继承者路易一世(也称虔诚者路易)却是个"明白人",拒绝执行父亲的"平分计划",而是要维护法兰克王国的统一。可是即便他明白统一的重要性,也无法与时势作对。在当时的法兰克人看来,分裂是理所应当的事,这就导致路易一世从继位之日起就成为了全民公敌,失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拒绝分裂的法兰克国王虔诚者路易

路易一世在公元840年死后,其子还是决定瓜分掉整个法兰克王国。公元843年,洛泰尔、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共同签订了"平分法兰克王国条约",也就是《凡尔登条约》。

《凡尔登条约》规定,洛泰尔继续保留当年加封给查理大帝的罗马皇帝头衔(可世袭),并获得意大利中部至北部地区的土地,和莱茵河至阿尔卑斯山西部的土地;日耳曼人路易则获得莱茵河东部的土地;秃头查理则获得洛泰尔领地西部的地区(剩余地区)。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西法兰克王国国王秃头查理

自此,法兰克王国正式被分为三大王国,洛泰尔的王国被称之为中法兰克、日耳曼人路易的王国被称之为东法兰克、秃头查理的王国被称之为西法兰克。

如果单纯从名字上看,好像很难理解这三个王国分别控制了哪些地区。当将他们与现在的国家名对应起来时,一切就变得非常清楚明了:

所谓的中法兰克王国,包含了意大利中部地区;东法兰克王国,包含了如今德国的中西部地区,以及奥地利和瑞士;而西法兰克王国,则包含了阿基坦、布列塔尼、勃艮第等地,构成了如今法国的雏形。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东法兰克王国国王日耳曼人路易

法兰克王国的命运可谓是跌宕起伏,由于其"平分疆土"的传统习俗存在,导致法兰克王国的繁荣和强大都只是昙花一现。虽然一名有作为的君主可以让一个国家从贫弱走向强盛,但一旦分裂,所有的辉煌都将不复存在,这也就是为何查理曼帝国在《凡尔登条约》签订后立刻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在查理大帝的带领下,逐渐走向了查理曼帝国的?

《凡尔登条约》中所划分的三国国界


结语

在评价查理大帝时,绝对不能够将他的功绩过于放大。必须要承认的是,查理大帝之所以能够开创如此丰功伟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矮子丕平为他打好了重要的基础。如果丕平没有完成中央集权,将原本松松散散的法兰克王国整合到一起,那么查理大帝在继位后则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丕平的工作。当然,卡洛曼的突然死去也给查理大帝实现自己的抱负营造了一个完美的机遇,这才能够建立起庞大的查理曼帝国。

法兰克王国在经历丕平的改革后,就已经出现了转向封建帝制的趋势。查理大帝在继位后,则将这一趋势顺势推上了巅峰,彻底将法兰克王国改造成了封建帝国。再加上教皇加冕他为罗马皇帝,更是为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说,查理曼帝国虽然维持的时间较短,但对欧洲历史的影响却丝毫不亚于罗马帝国。

查理大帝本有能力将帝国的疆域变得更大一些,甚至统一全欧洲。但是长年的对外作战已经严重消耗了帝国的国力,使他在晚年很难发动大规模对外征服作战。不过,如果查理曼帝国能够继续维持下去,并在一些有为之君的治理下或许还真的能够进一步扩大版图。可惜的是,他的后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执意要将帝国瓜分成几个小国。曾经虎视欧洲各国的查理曼帝国,就这样在《凡尔登条约》的签订后失去了统一欧洲的全部希望。


参考文献:

1.《试论法兰克加洛林王朝与基督教的融合和双赢》,戚骥著

2.在《查理曼大帝与罗马帝国》,王忠文著

3.《查理曼帝国分裂原因探析》,高国俊著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钧儒说史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