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汾酒如何实现?从两份名录、一份名单说开来|70年·70事

文|醉美团队


“中国白酒企业应该由广告力量向文化力量转变,在品质过硬的基础上,文化应该成为白酒企业的核心力量。而中国白酒产业,则应该着手构建统一的产业文化,形成统一的产业愿景、产业哲学、产业核心价值观和产业精神,这是中国白酒产业抱团出海的核心力量。”


对于文化之于中国白酒的价值,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曾有这样的论断。


文化汾酒如何实现?从两份名录、一份名单说开来|70年·70事


文化汾酒,一直是中国白酒文化的引领者、践行者、传播者。其对白酒产业、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做出了积极贡献。


而其具体内容形式,可以通过与汾酒文化相关的两份名录和一份名单来呈现。


两份名录分别是——


2006年,杏花村汾酒酿造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竹叶青酒泡制技艺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份名单是——


2012年,杏花村汾酒作坊遗址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杏花村清香型汾酒传统酿制工艺不仅是汾酒酿造的核心技术,而且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制酒工艺,是中国传统白酒酿造的正宗血脉。


文化汾酒如何实现?从两份名录、一份名单说开来|70年·70事


它源远流长,衍生了众多其他酒类酿造技术,对汾酒产区生产、生活方式,乃至对全国广大地区的酒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竹叶青则是汾酒集团另一著名酒业品牌,是中国传统保健养生酒,其以汾酒为基酒,配以竹叶、砂仁、檀香、陈皮、公丁香、广木香等十余种名贵药材和低聚果糖,采用独特的生产工艺精制陈酿而成。


竹叶青酒色泽金黄微翠、清亮透明,无悬浮、无沉淀,特有的药材芳香和汾酒清香谐调、舒适,入口绵甜、柔和、余味无穷;性平暖胃、舒肝益脾、活血补血、顺气除烦、消食生津,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力。清醇甜美的口感和显著的养生保健功效,从唐宋时期就被人们所认可。


文化汾酒如何实现?从两份名录、一份名单说开来|70年·70事


“杏花村汾酒酿造技艺”与“竹叶青酒泡制技艺”分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是对文化汾酒的肯定与传承


而从中国文化传承到世界文化传播,则是文化汾酒在世界酒文化中的新价值与新路径。2012年11月17日,杏花村汾酒作坊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目前《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上共有62个项目。其中,文化遗产项目共有27个,自然遗产19个,复合遗产16个。中国是世界上列入“申请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遗产点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实际上,文化汾酒的目标不止于“物质文化”,还在着眼于“非物质文化”的世界序列内


去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李秋喜就提出了“推动白酒酿造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提案。“中国固态酿酒技艺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很有希望的,但是这个过程一定会很艰难,需要全行业共同做出努力。”李秋喜表示。


除了李秋喜之外,包括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等两会代表也在两会期间关注白酒酿造技艺“申遗”,并从全行业的角度提出了“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申遗”势在必行。


文化汾酒如何实现?从两份名录、一份名单说开来|70年·70事


▲杏花村汾酒老作坊


放眼世界,格鲁吉亚葡萄酒的纯手工陶罐酿造工艺、托卡伊葡萄酒产地历史文化景观、法国勃艮第风土和气候以及香槟地区山坡、房屋和酒窖等、葡萄牙葡萄酒产区上杜罗等都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之下,白酒行业虽拥有众多入选国家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但尚没有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


从世界发展历史来看,中国人是在西汉时期通过古丝绸之路向世界传播了蒸馏技术,世界蒸馏酒的起源也是在中国。传统的白酒酿造技艺,也是一门“涉及广泛的综合技艺”,综合表达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科技、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


对文化汾酒来说,从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世界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化前行之路任重道远,但脚步未曾停歇。长按识别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