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瑛:一辈子活得清醒又美丽的女人

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民国时期的唐瑛,完完整整的诠释了一个美丽皮囊下掩不住的光芒万丈的灵魂!

唐瑛:一辈子活得清醒又美丽的女人

唐瑛,1910年出生于上海,父亲唐乃安是清政府获得“庚子赔款”资助的首批留洋学生,也是中国第一个留学的西医。母亲徐亦蓁是金陵女子大学的首届毕业生。唐家家境富裕,人脉广泛。

从小名媛式的生活

家境富足的唐家,对生活也是格外精致。她的妹妹唐薇红八十多岁回忆时:“小时候家里光厨子就养了四个,一对扬州夫妻做中式点心,一个厨师做西式点心,还有一个专门做大菜。”

父亲唐乃安信仰基督教,因此,女儿们不仅地位高,而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学校教育。唐瑛就读的中西女塾,是张爱玲读过的圣玛利亚女校的前身。这所完全细化的女校,以贵族的风格培养学生成为沙龙女主人。在家里,唐家的女孩们除了学习舞蹈、英文、戏曲之外,还修炼着名媛的基本功——衣食讲究。家里专门养了裁缝做衣服:每一餐都按照合理的营养均衡搭配,几点吃早餐,何时用下午茶,晚饭什么时候开始,都遵循精确的时间表。吃饭时绝不能摆弄碗筷餐具,不能边吃边说话,汤再烫,也不能用嘴去吹……这犹如童话般的富养女儿的模板。

如此成长的唐瑛中西混搭,既精通英文,又擅长昆区,跳舞和钢琴则与山水画一样。她一亮相社交圈,便引起轰动,与陆小曼并称“南唐北陆”。

唐瑛:一辈子活得清醒又美丽的女人

她是老上海的时装的ICON

即使不出门,她每天也要换三套衣服:早上是短袖的羊毛衫,中午出门穿旗袍,晚上家里若有客人,则是西式长裙。

她喜爱逛鸿翔百货,去逛一切能给她服装灵感的地方。每每遇到好看的衣服,她不买,默默记下样式,回家让家里的裁缝做,既拷贝了最新的样式,还DIY了自己的原创。当时,她穿出去的衣服,别致、时髦而前卫,“唐瑛款”成为服装的潮流标签。

唐瑛:一辈子活得清醒又美丽的女人

她是戏剧届的缪斯

1927年,“南唐北陆”联袂亮相,在中央大戏院举行的上海妇女届慰劳剧艺大会上,二人演出昆曲《牡丹亭》中的《拾画叫画》,成为当年报纸的头条。

1935年,卡尔登大剧院被围得水泄不通,文艺青年们都期待她与沪江大学校长凌宪扬演出的英文版《王宝钏》,外语与国粹的混搭,她开了英语唱京剧的先河。

唐瑛:一辈子活得清醒又美丽的女人

她的爱情“美丽”而知足

如此精彩的女子,爱情却没有想象中跌宕。

一个以“美人”为终身追求的女子,必定要有几分四根清净并爱惜自己的决绝。她的最终归宿是中国的留学生之父容闳的侄子容显麟。容家是个开放的、留学生大把的望族,融显麟爱好多姿多彩,跳舞、骑马、钓鱼无一不精通,还是个文艺爱好者,二人对生活态度出奇一致。于是,他们结伴共同享受生活。

1948年,唐瑛夫妇移居美国,她在大洋彼岸依旧做她的美人。晚年的唐瑛也是个知足的老太太,带着孙子们看戏、看电影,回来吃她自己做的点心。据说,她手艺也是一绝。吃过她包的馄饨,饭馆的馄饨都不想再吃了。

唐瑛:一辈子活得清醒又美丽的女人

爱自己是人生的必修课

一个资深的美人必须明白,保持终生美丽的成本高昂——丰厚的物质、高尚的社交、体面的婚姻、不必太操心的孩子、拿得出手的才艺,每一样都需要小心翼翼地维护。这些她都做到了。

所以,资深的美人不能任性。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去为那些虚无的梦想、镜花水月的爱情堵上未来的命运。人生处处凶险,时时拎得清,方能走得远。谁没有“纵然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的憾事?只是,爱惜自己的女子,从来不会纠结。

唐瑛的智慧之处在于:比我漂亮的人没有,我聪明比我聪明的人没有我漂亮。

唐瑛:一辈子活得清醒又美丽的女人

她像一棵枝蔓清晰的白桦,从不轻易散发出无味的枝桠;她又像一株绚烂的郁金香,纵然光彩照人,却无刺无害,从不曾抢别人的光华。她没有那么多华丽的烦恼和奢侈的忧伤,用恰到好处的感性与理性谱写着自己的美丽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