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論語》:自奉只是簞瓢,奉親勿忘色難

記得當學生的時候,每到月末口袋零花告罄時,同學們常調侃曰:身無分文,心憂天下。後來讀《論語》,看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一句,甚是喜歡,以為吾與迴心有慼慼也。


精讀《論語》:自奉只是簞瓢,奉親勿忘色難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衣和食是最基本的物質需求,也是人最原始的慾望。只有滿足了這一層次的需求,才能去向高層次的生存。即便說是“惡衣惡食”,也能滿足食以果腹,衣以遮體的的基本物質需求。如果還以此為念,沒有更高層次的期望,那這樣的人,看來是沒什麼志向的了,他的眼界見識也不過爾爾。

如顏回者,以“一簞食,一瓢飲”就能自奉自如,致心於學,孔子都說:“吾與汝弗如(顏回)也”,自奉只是簞瓢,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淡泊“食色性也”的慾望,志於道,足可以為後世所效法。


精讀《論語》:自奉只是簞瓢,奉親勿忘色難

人之一世,除了自奉外,就是奉親即奉養父母。奉親如何,人們都知道無非一個“孝”字。怎樣是“孝”,《論語》中孔子對問者有不同的回答。我認為“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最好。奉養父母,“色難”二字切切不可忘。

老著老著,父母似乎變得無用了,甚至都不能自己照顧好自己了。人老了,思想會變得固執,很難接受新事物,還變得愛嘮叨。習慣了從父母那裡索取的子女該及時調換位置為父母付出了,這個時候不留神的一個臉色都會讓父母感情受傷。

所以,“孝”真正難的地方就是要始終保持將自己和氣恭敬的臉色朝向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