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佳上山制茶,叩问茶圣陆羽,看看前辈如何用《茶经》点拨

在热播剧《三十而已》中,顾佳在茶厂,从头到尾学了一遍。采茶、水筛、揉捻、干燥、脱毛、压制,最终到形成一罐成品茶,让她了解了简单背后的复杂,也是因为这次学习,让顾佳加深了对茶的理解,也让她做事的认真和专业精神圈粉无数。

细细研读顾佳的这段话,仿佛中国《茶经》的影子,我们说传统文化在当代亟待唤醒和传播,这次热播的电视剧,就是《茶经》和茶文化一次很好的普及。

顾佳上山制茶,叩问茶圣陆羽,看看前辈如何用《茶经》点拨

顾佳采茶


在茶圣陆羽的名作《茶经》中,采茶、水筛、揉捻、干燥、脱毛、压制属于《茶经》中“茶之造”的篇章,也就是如何生产出一片好茶。

先从采茶说起吧,一般来说,采茶的季节通常在农历的二月、三月、四月之间,最好的茶是明前茶,清明之前采制的茶叶,蕴含了一冬的能量积淀,内含物和生气是最足的,所以明前茶往往是茶叶中的翘楚。

过了清明采制的谷雨茶也别有一番风味,她不如明前茶那么鲜嫩,但也拥有成熟少妇般的迷人风韵,让很多茶人倾倒。

顾佳上山制茶,叩问茶圣陆羽,看看前辈如何用《茶经》点拨


现在种茶技术提升,人们也开始采制秋茶,秋茶不如春茶那么鲜嫩和富有生机,芽叶肥厚,但价格适中,作为口粮茶也可以满足茶客多元化的需求。

说到采茶,可不是想采就能上山去采,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采制茶叶是需要15种专业工具的,在《茶经》第二部分“茶之具”中,陆羽详细阐述了这些专业工具的各自用途。

首先是用竹子编成的籯,这是背着采茶装茶的容器。

其次是制茶用的灶、甑、杵臼、模具规和放置模具的承,放模型的檐,晾晒茶的芘莉,给茶饼穿孔的棨,也就是锥刀,还有扑,又叫鞭,把茶饼穿成串,以便搬运。

在茶叶的烘焙环节,需要焙来烘茶,贯来穿茶饼进行烘焙,棚是烘烤茶饼用的两层架子,穿作为绳索穿茶,最后用育来复烘和封藏成品茶。

顾佳上山制茶,叩问茶圣陆羽,看看前辈如何用《茶经》点拨

茶之具


籯、灶、甑、杵臼、规、承、檐、芘莉、棨、扑、焙、贯、棚、穿、育15种工具听起来很陌生,让人如坠云雾,这是因为茶圣陆羽写《茶经》时,说的是唐代的制茶法,今天很多工具其实还在沿用,但名称变了。另外,这些工具离现代的都市生活比较远,所以大家并不太熟悉。

不熟悉不要紧,只要知道仅仅是简易制作茶叶,就需要这么多工具,如果加上现代化的拼配、渥堆、发酵等不同工艺,就更加复杂了。

准备工作如此复杂,到了真正采茶的环节,也有颇多讲究——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只有天气晴朗、清晨有露水的时候才能采摘。

顾佳上山制茶,叩问茶圣陆羽,看看前辈如何用《茶经》点拨

采茶女

采茶时要挑选好的茶树,其柔嫩的枝茎和茁壮的幼芽犹如春笋,生长在风化比较完全的肥沃土壤里,长达四五寸,好像刚刚抽芽的薇、蕨,也就是《茶经》开篇提到的“上者生烂石”、“笋者上”、“叶卷者上”。

如果没有这么好的茶树,就选择稍微次一等的,其芽叶较为细弱,生长在草木丛生的地方,从一条老枝上发出三枝、四枝、五枝新梢的,可以选择其中长势比较挺拔的进行采摘。

唐代时,采摘的茶叶要经过上甑蒸熟、用杵臼捣碎、拍压成形、烘焙至干、穿饼成串、包装封好等程序,最后形成干燥的茶饼。

顾佳上山制茶,叩问茶圣陆羽,看看前辈如何用《茶经》点拨

唐代制茶法


我们现代的茶叶采制经过后期的改良,与《茶经》的方法已略有不同,采摘后的茶叶会先晾晒脱水,再揉捻炒制,稍加干燥后根据需要制成不同茶类,就像《三十而已》中顾佳描述的程序。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顾佳说的一片小小的茶,也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此言不虚。

千锤百炼的过程也是铸就匠心的过程,只有对每个环节精益求精,在细节中把握规律,才能以小见大,用一片茶叶照见茶人,照见人生!

顾佳上山制茶,叩问茶圣陆羽,看看前辈如何用《茶经》点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