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官宦”與“宦官”二者有何區別?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

“兩袖清風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這一句詩出自於著名救時宰相於謙的《入京》,字裡行間充分表達了他對於當官的意志,要的就是為天下人請命,而不是貪汙受賄。

不過,于謙先生的偉大固然讓人敬佩,但其他的為官之人卻不是這樣,古人一直有句話說得好,千里做官只為利益。而在我們的史書中也有太多關於這方面的記載,並且圍繞著一個官字,居然掀起了無數的風雨。

在古代,“官宦”與“宦官”二者有何區別?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

不過在人們討論古代官員的時候,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史書中關於官的記載似乎有些歧義。古代的官分為宦官與官宦,兩者看起來只是順序顛倒,但是這裡面似乎有很大的不同。本期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下,古代官員的區別,原來當官的背後有著很多的講究。

一、官宦

過去大家常說,千里做官肯定是為了利益,但是有一點大家忽略了,那就是做官到底做的是什麼?

按照以往影視作品的解釋,所有的人都認為做官就應該金榜題名,就應該成為狀元,就應該成為老爺。在朝堂之上與皇帝討論家國天下這是官員,在廟堂之中縱橫風雲,放飛自我也是官。這是所有人都向往的官員的樣子,但其實這只是一方面,因為按照史書的說法,這種官被稱為官宦。

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所謂的“官”字的含義指的是讀書的學社

其具體的含義就是,

一幫人通過讀書,然後成為一群特殊的人,可以進入到中央,去輔佐皇帝。

在古代,“官宦”與“宦官”二者有何區別?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

而且,由於過去中國古代社會存在著貴族制度,因此這些人通過讀書,把自己的家族與皇家的關係綁定起來,慢慢的就演化了一種官宦集團家族。這些人世代做官,幫助皇帝處理政務,而且通過考試和讀書為橋樑。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只是官宦,他們是大家印象中的那些官員。

不過在史書記載中,除了這些特定人群以外,其實還有一個特定的官員群體,這些人被稱為宦官。

官宦與宦官的最大區別就是,他們分別服侍於內外朝,而且理論上來說,這些人雖然在很多層面上勢不兩立,但依舊還有著斬不斷的聯繫,經常性的既衝突又對立。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所有人嚮往的官員都是官宦集團,那麼與官宦集團相對應的宦官集團又是什麼呢?

在古代,“官宦”與“宦官”二者有何區別?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

二、宦官

如果各位對於明朝歷史比較熟悉的話,應該會立刻想到一個詞叫做太監。

的確,宦官集團的主要成員都是失去了性能力的殘缺男性,他們最開始的初衷是為了服侍皇宮的成員,一方面體現了封建制度的至高無上性,同時也體現出了封建制度的自私性。

但是,這些人可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太監,根據明史記載只有級別高的宦官才能稱為太監,例如史書中記載的24監部門,其中最著名最有實權的御馬監和司禮監,就是明史中最常見的兩個出太監的部門。

當然了,對於這個集團很多人都肯定非常的抗拒,因為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小說演義中,每每這個集團登場的時候帶來的都是腥風血雨陰謀。

就連金庸先生在描繪這些太監的時候,都是帶有一種不太好的心態來描寫,他們要麼是武林高手,要麼就心理變態。

在古代,“官宦”與“宦官”二者有何區別?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

但大家也不要太過於小瞧這個部門,這個部門作為官員制度的一個很重要的補充部分,其實在歷朝歷代都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根據史書記載,在東漢王朝時期,太監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官員部門,這個部門可不招收普通人,而是專門招收大家族的成員。

正如學者所說,中央制度在漢朝進入到比較穩定階段以後,所有的大家族都儘可能的想要獲得更多的皇權利益,因此他們在三條線瘋狂的爭奪。

這三條線之中,首先第一條件就是嫁女兒,想讓自己成為外戚。

另一條線就是拼命的讀書做官進入中央,這一條路是最正統。

在古代,“官宦”與“宦官”二者有何區別?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

而第三條路則是給宮裡面送太監,這些太監出身本來就不簡單,而且背後還有世家大族力量的影響,在漢朝一度釀成了軒然大波,大名鼎鼎的十常侍就是如此。

所以說,宦官集團的力量也非常強大,是官員制度裡面的一個重要補充部分。他們在強大的時候可以廢立皇帝,例如甘露寺之變。

而他們擁有正義的時候卻又能夠扭轉乾坤,例如曹操的爺爺,保護小皇帝。又例如明代的張讓,解決八虎之亂。

而且在漢朝唐朝,甚至是明朝,宦官都曾經一度掌握軍權,實力還在那些外逃官員之上,並且擁有著足夠的地位。

三、兩者的交融與對立

說完兩者的不同以後,相信不少人會覺得兩者必然是絕對對立的,因為宦官集團作為底層下賤的身份,掌握權力中樞,而且他們沒有足夠的文化道德,必然會與讀書人相沖。

在古代,“官宦”與“宦官”二者有何區別?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

的確,在很多歷史記載中,太監掌握政權必然會與朝堂裡面的世家大族的成員進行對抗,當年曹操作為太監力量,與那些世家大族的鬥爭,可謂是腥風血雨,讓人驚歎。但大家可不要忘了,宦官集團也是在大家族裡面產生的一個產物。

在東漢中後期,大家族想要獲得皇權的權威,因此在三條路上各顯神通。所以理論上來說,太監勢力和那些大家族也沾親帶故,他們在進行權力的威信爭鬥的時候會不惜一切代價,例如當年的太監常侍與何進等人大戰。

但同樣的,這些太監力量也可以轉變成世家大族的力量,例如當年的夏侯家族與曹氏家族的結合,並且完美的轉變成了一個曹氏皇權。

而且在後來的史書中,太監與文官集團與世家大族的合作依舊是從來沒有斷絕。只要能符合兩者的共同利益,只要兩者可以共同的掌握政權,那麼,他們不會進行生死搏鬥。

例如張居正與馮保的合作,又例如當年楊一清和李東陽等人與張永等人的合作。所以宦官集團讓人很不爽,而且是一種不太正常的力量,但他們也是作為官僚體制中的一個重要補充之分,是內朝的重要組成成員。

在古代,“官宦”與“宦官”二者有何區別?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

作為權力的補充,他們肯定會與常規存在的外朝力量有著巨大的衝突性。但是兩者最終還是能夠進行妥協,並且相互配合,關鍵看大家的利益是否平衡。

結語:

總的來說,官宦與宦官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外朝的官員靠著世家大族力量的運作,靠著讀書做官,這是最正大光明的一條出路。至於說內朝的官員像宦官,他們走的路更遠,但是付出的代價也更大。

不過,大部分的人都只願意當外朝的官員,而不願意做內朝的官員,畢竟內朝官員付出的代價太大了,而且史書中對於內朝的官員態度不是很好。

不過無論是內朝的官員還是外朝的官員,本質上都是中央官制。其實如果拋開史學家對於這些人的不公正的點評,這些官員位置都是光明正大的,並沒有高下之分。

參考資料:

《入京》

《中國古代制度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