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蔡倫是如何發明“造紙術”的?

‘紙’中華民族偉大的發明之一,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首,紙 如此普通的物品,為什麼被人賦予如此高的評價呢?紙是如何被髮明的呢?它在歷史上發揮過什麼樣的重要作用呢?中國的造紙術,又是怎樣向外傳播的呢?


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主要依靠,結繩記事,但文字出現後,古人開始把文字刻寫在甲骨上,還有的灌鑄或刻寫在青銅器和石頭上,但是作為書寫材料,它們的質地都太硬了!不便於書寫,於是在人們不斷認識自然的過程中,開始出現大量的竹簡、木牘、和帛書,這在中國文明史上,是一次大的進步。

說到造紙術,我們就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東漢時期的宦官蔡倫,經大量的考古發掘和文獻記載證實,蔡倫並不是紙的發明者,但為什麼人們會記住蔡倫呢?

“宦官”蔡倫是如何發明“造紙術”的?

蔡倫 字 敬仲 東漢桂陽(今湖南耒陽人),他雖然出生於普通農民家庭,但卻聰明伶俐,會讀書識字,大概在他15歲時,被挑選入宮當太監,入宮後,因為在漢和帝劉肇爭奪帝位時有功,被提拔為中常侍,參與軍國大事,地位與九卿同。

據說,蔡倫改進造紙術,與和帝的皇后鄧綏有很大關係,鄧皇后是光武帝時太傅鄧禹的孫女,她從小就喜好讀書,對於一般女子喜好的金銀珠寶,卻沒有什麼興趣!對筆墨紙硯這些東西,反而更感興趣,於是蔡倫就投其所好,精心改進造紙術。

在蔡倫改進造紙術之前,造紙術已經發明瞭,但是當時的紙質量較差,表面粗糙,難登大雅之堂,不少文人雅士都棄之不用。他們書寫所用的材料,仍然是竹簡和絲帛,但是蔡倫卻看到了,紙張取代簡帛的光明前景。

“宦官”蔡倫是如何發明“造紙術”的?

當時的蔡倫,兼任少府尚方令,尚方是皇家的手工工場,專門監督製造各種御用器物,於是,他利用職務之便,經常和工匠接觸,熟悉造紙的工藝流程,在認真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蔡倫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等,代替了以前造紙用的麻布、絲帛、線頭等原料。

同時,蔡倫在造紙工藝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據各種資料考證,蔡倫創造的造紙工藝程序,除了採用傳統的漂洗、碎切、浸漚、舂搗、打漿外,還可能採取了用石灰鹼液,進行烹煮的化學處理方法。

經過蔡倫改進技術後生產出來的紙張,具有體輕質薄,光滑潤澤,經久耐用等特點。

公元105年,蔡倫把他製造出來的一批優質紙張,獻給漢和帝劉肇,漢和帝試用後,對其大加讚賞,立即通令天下,採用這一技術來製造紙張,同時,由蔡倫改進的造紙方法很快就傳遍了各地。

“宦官”蔡倫是如何發明“造紙術”的?

由於蔡倫深受皇帝的寵信,公元114年,蔡倫被封為“龍亭侯”,於是人們便把蔡倫製造的紙稱為“蔡侯紙”

蔡倫不是造紙術的最初發明者,但他是造紙技術史上,傑出的革新家,尤其是他在原料中加入樹皮,這可以說是開創了近代木漿紙的先河,為造紙業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途徑。

蔡倫改進造紙技術之後,紙 憑藉質地優良,價錢合理,書寫流暢 攜帶方便等優點,很快便成為,竹簡、木牘、絲帛的有力競爭者,到了東晉時期,就基本取代了簡帛,成為唯一的書寫材料。

“宦官”蔡倫是如何發明“造紙術”的?

在造紙術傳入西方之前,歐洲人主要是使用羊皮作為書寫材料,但是羊皮價格比較昂貴,並不能普遍使用,魏晉時期,紙和造紙技術傳入朝鮮和越南,公元7世紀,造紙術又從朝鮮傳到了日本。

而在公元751年,唐朝與阿拉伯發生戰爭,結果唐軍大敗,因被俘士兵中有從軍的造紙工人,阿拉伯人得以掌握了造紙技術,此後隨著阿拉伯人的擴張,造紙術在中亞和歐洲得到廣泛的傳播。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立了歐洲第一個造紙廠,但直到1212年,造紙業才在歐洲迅速發展起來。

蔡倫憑藉其卓越的貢獻,連同他所改進的造紙術一起,被永遠地載入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