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均生談“太極拳名家為何短命”

洪均生談“太極拳名家為何短命”

洪均生先生拳照

節選自蔣家駿《太極拳師門對話錄》一書

........

談話中,何師兄請教洪師,問:“練太極拳能長壽嗎?”洪師看了何師兄一眼說:“我知你想說什麼,你想問為何一些太極拳前輩和一些名家,都早早的過世,其原因何在?”洪師接著又說:“‘練太極拳之人不可無年矣’。練太極拳的人應該高壽,成就才會更高。‘無年’即年壽不長。陳長興先生活到八十二歲,他的弟子楊露禪活到七十二歲,陳鑫先生活到八十歲,我的老師陳發科先生也活到了七十餘歲。他們都算是比較長壽的,如果在四、五十歲去世,太極拳史上就不會過多的記載他們了。

你照奎師叔,自幼學拳,聰明好學,他應該能達到太極拳技術的顛峰。遺憾的是,他只活了五十三歲,剛入藝術之路,雄厚的基礎,高超的修養,都沒有來得及更大的發揮,便去世了。照奎師弟如果也能活到你師爺那個年齡,必為中國太極拳第一大家,而且成就也必在著前輩之上。因為他有文化,身體條件好,勤學苦練,而且又得到了你師爺的傳授的‘點穴’功夫,在當時還無人能及。所以,從你們照奎師叔身上就可以驗證‘練太極拳之人不可無年矣’。

照奎師弟去世前後,曾陸續出版過幾本書籍,但都是他的弟子和友人代為整理,可惜沒有把他的真功夫表現出來,這大大的影響了太極拳界對他的評價。他的拳架、功力都很好,尤其是他具有極好的發展趨勢。豫俠師妹說他:‘才華蓬勃,拳藝高超’。他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陳發科師常與他親自喂招,隨師的時間最長,因此他在太極拳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可謂是眾望所歸。當他五十三歲突然去世時,聞者無不悲痛!在太極拳界造成的影響無異於黃河氾濫。”

洪師又接著談到了楊式太極拳名家楊澄甫先生,他說:“楊澄甫先生四十多歲的拳照與五十多歲的拳架無法相比,當我初次看到他五十多歲的拳照功架時,隨手寫到‘拳式渾厚,支撐八面,不愧名家’;可惜的是他也只活了五十三歲。縱觀目前練楊式拳者,能如楊澄甫先生拳式功夫者,寥寥無人。

對於“練太極拳能否長壽”這個問題,我認為有諸多複雜的因素在內,一時也說不清楚,就看個人的修為了。練與養要結合,不能光練不養;也不能光養不練。從我個人來講,從小體弱多病,以藥當飯,如今活到八十八歲,就此情況來講,練太極拳是能長壽的,你們看呢?

可以肯定的是,藝術的造詣與長壽有關,因為藝術要有充分的學習、消化、成長的過程,短短的時間,很難達到較高的水平。人一生學習藝術,隨著年齡,在不斷的變化,不斷的前進。我自己的拳勢練法,在不同的年齡段就有不同的變化,那是因為,拳勢必須經過由不對到對,由分解動作轉入到一起哈成的聯合練法,所以,再回過頭來看一看過去的拳照,就很不滿意了,這是為什麼?是因為一個人只要堅持天天學習,就會有進步,每個時期的拳勢也就不可能一層不變。

由於年齡的增長,拳法不斷的在進步,但年齡過老,也就會產生新的缺憾。就說我吧,去年夏天的錄像,我看了之後,就感到很不滿意,手法的配合還可以,但腿上就明顯不行了,有些高難度的動作,如“旋風腿”、“二起腳”、“掃堂腿”,凡大旋轉的式子,都遠不如過去。人們常說的‘人老不以筋骨為能’,這句話一點不假,到了我這個歲數,你們就知道了。這就是人生的規律,不可抗拒,而且是週而復始。有些年青人,看到老人行走很慢,笑話他們老態龍鍾,豈不知,人人都有到老的時候,到時候,你自己就笑不出來了。”

洪師自稱“八八老人”,走路雖然緩慢,但他從不允許別人去攙扶,一切生活都是自理。記得有一次,我的一個淮陰的學生謝建軍,由於不知道洪師的生活習慣,看到師爺去上廁所,他連忙上前去攙扶,手剛觸及洪師,洪師突然一轉(身法很快,看不清楚是什麼動作),謝建軍就被髮出去七八步遠,洪師口中還說:“你幹嗎?”

可別看洪師走路緩慢,一旦演示起拳勢動作來,既快且輕,發人巧妙無形。我們大家對洪師的技藝都非常傾慕,如果能夠有幸觀賞洪師的一套拳法,那可真是不容易。許多弟子和學生一生都沒有看過洪師練整套的太極拳,也並不稀奇。凡是有幸看過洪師整套拳法的弟子都用“歎為觀止”來形容洪師拳法高超!

洪師之所以不輕易讓人看他練整趟拳,也自有他的理由:“‘字’都不認識,怎麼能讀‘文章’!”

按:對於洪師當天的講話,我都銘記在心。但自己總以為,只要我每日勤學苦練堅持練到老年,腿腳怎麼能會倒退呢?至今想來,洪師的話確有其道理,隨著年齡的增長,腰腿的功夫真是大不如從前了,正是應了那句老話“人老不提當年勇,不服不行!”

五十多歲的時候,我還能“擺腳跌叉”,從空中落下,一躍而起,二路炮捶的“掃堂腿”撲步很低,不用以手扶地,都能大撲身法的掃前轉後。現已年近七十,無可奈何花落去,也只能採取高架的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