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記憶(2)——那些小時候過的年你還記得嗎?

四. 貼春聯

年味的記憶(2)——那些小時候過的年你還記得嗎?

爸爸有年突發奇想,想自己買白紙自己染色做春聯。不知配方不對還是紙的問題,染出來竟是桃紅色,後面也就放棄了。

一般過年爸爸都會買幾張大大的紅紙裁成對聯。然後請我們小學的一位老師來寫。

有時爸爸也會自己寫上幾筆,有一年是當時還上小學的姐姐寫的。姐姐也沒練過毛筆,字體並不驚豔,但是已經夠她驕傲整個年了。我們爸媽也很自豪,來人都說對聯是閨女寫的。

大年三十上午貼對聯,媽媽準好麵糊做漿糊。我們開始在每道門上貼對聯。

按照習俗,爸爸也準備了一些春字,福字,裁成一片一片的。我們把這些字貼在床腳,飯廚腳,衣櫃腳,桌子椅子腳…

這時玉皇大帝要請出來了,就把他安置在堂屋外牆上,上面貼上大大的倒“福”,下面是保留了一年的香臺。

五. 除夕年夜飯

年味的記憶(2)——那些小時候過的年你還記得嗎?

在我們貼對聯的時候,媽媽就在準備年夜飯的餃子了,我們也叫扁食。

餃子餡裡的菜依然多是白菜,有時是蘿蔔,有一年藕田裡收了蓮藕,也用過蓮藕。肉多用羊肉。

媽媽常說一碗餃子相當於3道菜。按照傳統我們村裡家家戶戶的年夜飯也只有水餃。因一年到頭也吃不了幾次水餃,大家見了餃子也是喜的很。

三十吃過午飯,大家就開始嚴陣以待,豎起耳朵聽聽誰家先放鞭炮。習俗是餃子入鍋的時候放鞭炮,鞭炮一響也表明這家的年夜飯已經下鍋了。

常說“吃的早,過得好”。這方面家家也像比賽似的。在我們都小時,人多做事的人少,水餃自然包的慢,聽到別人家開始放鞭炮,都急得哇哇叫。人大了都能上手的時候,包完了也不見鞭炮響。出去兜幾圈再來開火煮水餃。

鞭炮陸陸續續響了起來,鄰村的隱隱約約也能聽到。遠遠聽著就像水餃一個個的撲通撲通下鍋的聲音。

鞭炮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就像沸騰了似的。人也開始歡欣鼓舞,我們就在院子裡穿來穿去,歡快的叫“過年嘍,過年嘍”。

水餃煮好,不能馬上吃,要盛起來先端給玉皇大帝,財神爺以及灶神爺。然後再拿個水餃,一點點的,揪了扔在地上,嘴裡還要念“天爺爺,地爺爺,王母娘娘,老爺爺,老奶奶言語不到的都來嚐嚐我們的水餃”。

接下來要先準備幾碗,送去大伯,二伯,以及附近的一位奶奶家。大家也只是收一兩個品嚐一下,有時再裝幾個他們的水餃到碗裡。

這時除了鞭炮聲,就是送水餃的人來來往往。鞭炮聲蓋過了人聲,見面都帶著呵呵的笑,說什麼也聽不清楚。

六. 大拜年

年味的記憶(2)——那些小時候過的年你還記得嗎?

吃過飯天已經暗了下來,我們把所有房間燈都打開,媽媽給家裡各位神仙上了一炷香。我們則想辦法消磨時間等著看春晚。

春晚看的差不多就陸續睡下了。其實睡不踏實,總有人冷不丁放上一掛鞭炮

零點一過,又有人放鞭炮。過段時間放鞭炮的人越來越多,遠的近的各處都在劈劈啪啪的開花。

再過些時候竟有人上門,這是天還漆黑一片。也說“起得早,過得好”,總有勤快的人早早起來,可是我爸媽可不是這一類。我都著急得叫了,爸媽卻也依然不動。

我們還是在天亮之前都起床了,這也是迫於壓力,因同族的男性要結伴去各家拜年。所以等長大一些,弟弟成了家裡起床最早的人。

小時候起床之後,我們都會向爸媽磕頭拜年,都說磕頭是惡習,但我覺著又沒傷害,磕磕頭又有什麼關係。磕了頭爸媽會意思一下,給我們一兩塊甚至幾毛的壓歲錢,還說“壓也壓不住了”。

起床之後依然是燒水下水餃,吃完就匆忙去拜年。

同族男性要一家一家去有主的家,去磕頭拜年,有輩分高的爺爺奶奶也要去轉轉,全村幾乎都是一個姓,這個時候更像一家人。

媽媽也要去拜年,本可和嬸嬸伯母一起,因出發的晚,經常落單。她也就一個人到各主家拜拜。

未婚的女孩子不需要參與拜主,這讓我常常感到遺憾,拜主的流程因此也不甚瞭解。

奶奶在時,主經常在叔叔家,我們就出發去那裡,給奶奶拜拜年,也有其他的女孩子,就在一起嘻嘻哈哈聊聊天。

差不多天亮了,也就各自回家睡覺了,一覺醒來已到中午。

弟弟繼續在外面忙碌著拜年。

接下來初二外村有來拜年的,弟弟也去外村拜年,少不得喝到臉紅脖子粗,跟著叔叔哥哥們在那裡吹大牛。

每年的初三,我們都出發去姥娘去拜年。路途很艱辛,要走五十里坑坑窪窪的路,但每年都是爭著搶著去,因姥孃家住在城裡。這是多少人羨慕的。

初三一過,在我來看年已經結束。還有媽媽的親戚,媽媽會一個人去。爸爸的親戚,弟弟去了。姑姑或表哥來,我們和伯父叔叔家輪流招待。

年已經基本結束,對於將要來的正月十五,也並不期盼,只需等它自然的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