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教師年度考核,普通教師工資晉級,為什麼很難?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財政收入不多。國家為了進一步集中力量搞建設,政府公職人員想加薪不可能。改革開發之前,我記得教師們每個月工資是24元,除此之外,再也沒有補貼、獎金之類收入,而且這工資標準一拿就是20多年。改革開放後,教師工資有所提高,但是幅度小,無制度保障。

從1991年開始,教師隊伍也像政府部門的公職人員一樣實行年度考核制度。考核結果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四個檔次,其中有一條規定:連續兩年被評為單位“優秀”公辦教職工,可以獎勵一級工資。

這一考核制度的實施,對於整個教育界不亞於投放了一顆重磅炸彈,老師們對加工資的盼望,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迫切。

終於有機會工資晉級了,鎮初級中學的老師們教學工作熱情似火,形成了“鼓足幹勁 ,力爭上游”的高潮局面。

教師考核是以一學年度為時間單位,即頭年的下半年和本年的上半年。

一學年結束了,學校召開全體教職工大會,校長解讀年度考核制度,大家豎起耳朵傾聽,生怕遺漏一點。

接著就是幹部、教職工輪流述職。會議連開兩天,第二天下午開始無記名民主投票,每個人所投優秀票數不能超過佔總人數的15%,否則選票作廢。由工會代表計票,記住不是當場計票。

當天晚上,學校幹部委員會集中研究考核結果。第二天沒有公佈,第三天上午公佈出來了,老師們看後,立馬輿論沸騰。

評比結果:評為“優秀”的名單共有10人,普通教師2名,校辦企業廠長1名,其餘7名都是學校幹部。

老師們紛紛找校長評理,為什麼普通教師的人數這麼少?校長反覆解釋,老師們不服,表示要上訴。

當天下午,鎮上教育組領導下來了,瞭解情況後表示,投票表決的數據與評比結果基本一致,維護校委會的意見,老師們誰鬧事就調到邊遠鄉村小學去。

經歷過文革政治動亂的人,誰不知道這句話的厲害?老師們知道統計數據有假,心中有怨氣,可是又無可奈何。

一晃眼,第二年年度考核又來了。校長這次講話態度非常溫和謙卑,說什麼要把真幹事、幹實事的教職工選出來,不能讓他們受委屈,幹部要懂得謙讓。

校長末了問大家有沒有意見和建議,當即有位老教師站起來說:“校長,我請求當場計票,當場公佈結果。

”校長說:“你的想法很好,但是這樣做不利於工作,不利於團結。你要相信我們會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教職工。”

不等老教師回話,校長就宣佈開始投票。結束後,工會主席收完選票就離開了。

第二天,校委會公佈評比結果。優秀教師員工10名,其中普通教師3名,廠長1名,幹部6名。

校長主動對老師們說:“這次評比干部優秀名額減少了,普通教師名額增加了,我這是順應民意。”

第三年年度考核過去了,第四年年度考核過去了。

四次年度考核,連續兩年考核“優秀”晉升一級工資的情況是:7個校委會幹部都至少晉升一級,其中校長、書記晉升各兩級;廠長晉升一級;普通教師2個晉升一級。當時不同領導搞好關係,逢年過節不表示表示的教職工,想工資晉級是很難的。

@銅豌豆粉 說:

國家改革開放初期,實行市場經濟,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導致私慾膨脹,利慾薰心,不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利用遮眼法矇騙職工謀取私利。

對幹部的管理制度不嚴,對腐敗現象打擊力度小,沒有把權利裝進制度的籠子裡,導致學校幹部可以不在陽光下操作考核。

教職工在當時高壓政策下是弱勢群體,有苦難言,有怨難伸。今天,依法治國,群眾的民主監督權利得到了法律的保障,一切不尊重法律、以權謀私、壓制教職工意見的行為是不可能得逞的。

我是@銅豌豆粉 長期從事基礎教育工作,願意與朋友們共同分享教育故事和經驗。

謝謝閱讀、關注、支持!!!

早期的教師年度考核,普通教師工資晉級,為什麼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