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跑步卻無法堅持,我採用了遊戲化思維


想跑步卻無法堅持,我採用了遊戲化思維

1.

村上春樹曾經說過,因為痛苦,正因為刻意經歷這痛苦,我才從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活著的感覺,至少是發現一部分。我現在認識到:生存的質量並非成績、數字、名次之類固定的東西,而是含於行為之中的流動性的東西。

細細發現,當你專注畫畫兩三個小時,完全不顧旁人的嘰嘰喳喳的閒聊全情投入到讀書中時,跟著音樂的節拍跑步一小時時,你的內心會油然而生出一種快樂輕鬆的感覺。這便是身體的流動性。

說起流動性,不得不提到跑步;說起跑步,可能不得不提到塵封已久的傷心往事。因為,也正是這件事情,才有了後來跑步的習慣。

有段時間,沉浸在迷茫與恐懼中不能很快脫身。由於長時間的掙扎,精力和心力的消耗讓我體驗到一股無法名狀的疲憊感和痛苦。

我每天戰戰兢兢的生活,就像一個走鋼絲繩的表演者。這是我們的共同點,踩鋼絲,如履薄冰。不同點就在於表演者可以隨時掌控腳下的平衡感和結束它,而我卻渾然不知這樣的日子到底還要持續多久。黑夜般的日子,難捱的時光顯得總是那麼漫長。

可是,我不能乾巴巴忍受這樣不確定的生活圍繞我。我得做點什麼分散我的注意力來讓自己快樂起來。既然既定的事實無法更改,那麼做點別的事又何嘗不可呢?比如唱歌,看書,跑步等。除了看書,跑步是對我影響最大的。

2.

在住宅對面有一條橫向馬路,那裡成了我跑步的必備場所。每天晚上我會在固定的時間段裡去那裡跑兩圈。呼哧呼哧的聲音伴隨著腳步聲緩緩從腳下,穿過人群流淌。

當汗涔涔的汗水慢慢地從額頭,脖子滑落,身體夾雜著熱乎乎和輕盈感。好像一天的疲憊和所有的負面情緒都隨著汗水一流而下,揮發了出去。

一個月之後,原本讓我恐懼的事件得到了好轉,我也明顯感覺到了精力比之前旺盛了許多。相比跑步出汗,回去倒頭就睡,摸著手機玩反而更累。我感受到了一種成就感在心中燃燒,當你通過某件事自愈了你內心的傷痛或者完成了某項活動得到認可時,你是越來越自信的。

但是,人總是會好了傷疤忘了痛,會有惰性這些個小怪獸橫在我們身邊。我中途又放棄了跑步。兩個小我在撕扯般爭執,不想動,明天再去吧!另一個又在說,跑步才能恢復精力啊,才能身體健康。

3.

大腿一拍,腦門子一清醒。事情又回到原點,果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毛病還是改不了。

前期跑步的里程和時間的設定也至關重要。不能為了刷排名,刷超越成就感就給自己制定一個很大的目標。一旦目標未能達成,挫敗感是必然的,這也會大大降低你的動力。

後來我給自己設定了獎勵機制,把目標進行了分解,一天一公里或者隔日兩公里一跑,每堅持一段時間給自己一個獎勵。

當然,獎勵的禮物也是根據目標的大小來定的。小目標的完成可以適當買些小禮物為生活添加些儀式感和成就感。其次,對於重大目標的完成,禮物最好是誘惑力比較大的,這樣對你的激勵才會更加顯著。

越是不能輕而易舉的禮物更能讓我們知道珍惜,知道它的來之不易。讓我們知道這份禮物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得到的。就好比我們得到了心心念唸的愛情,就會小心翼翼地呵護它。

比如堅持了三個月的跑步或者第一次在百人會場下演講,可以給自己買張自己偶像的演唱會門票,而不是電影票。

電影票對我們來說太唾手可得了。即便完成了一個目標得到這樣的獎勵也未必能持續引起心底很大的波瀾。但是演唱會門票就不同了,首先它的定價比電影票貴得多,其次,不是什麼時候都能看到你想要的演唱會。當誘惑足夠吸引人時,我們才會產生更多的動力。

4.

激勵機制不免讓我想起了遊戲,遊戲化思維。遊戲是順人性的,而自律卻是反人性的,只有當習慣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我們才會下意識地去做這件事。

再自信的人終究避不開趨利避害的本性,我們都會有懶惰的時候,會有慾望貪婪成性的時候,這時候光靠自律還是遠遠不夠的。遊戲化管理是打發小怪獸的最好的辦法。

遊戲大家並不陌生。大學最喜歡玩的是節奏大師,上課把聲音關了偷偷玩,晚上睡覺也戴上耳機躲在被窩裡玩,吃飯低著頭玩。有一次在女生食堂吃飯到一半時,放下手中的筷子拿起揣在口袋裡的手機如飢似渴地玩了把節奏大師過過癮。

就在我玩得起勁時,一位阿姨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吃好了我就收走了!愣了幾秒才回過神,我還沒吃好飯呢,趕緊把阿姨手中的盤子搶下來。為什麼一個遊戲對我會有如此大的誘惑力?

我們知道在玩遊戲時,會有虛擬的角色,會有積分的獎賞,會有通關的設定,也會有禮物兌換的誘惑等。在我們闖關後,積分的增加以及通關成功的自豪和成就感會讓我們慢慢迷戀這樣的遊戲。

那麼工作,跑步,讀書,寫作,生活等是不是也可以運用同樣的方法來讓我們離目標越來越近呢?

跑步太安靜了,可以打開音樂,隨著音樂的跳動,會慢慢喜歡這種節奏帶來的快感,節奏大師利用的也是人的這個心理。

自己在小簽到程序記錄每天的跑步情況,或者發到朋友圈,讓大眾來監督你。完成一定的目標後給自己買個禮物,以此不斷鞭策激勵自己。

當然生活,從來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生活。而是在這生命的長河中學會給自己不斷地製造儀式感,製造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