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 申遺項目“古泉州(刺桐)史蹟”正式更名,新增6個遺產點

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在當日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ICOMOS-CHINA)於北京舉行的線上分享活動“共同守護,共享未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培育與傳播”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介紹,

今年我國的申遺項目“古泉州(刺桐)史蹟”已正式更改為“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並新增安平橋、順濟橋、市舶司遺址、南外宗正司遺址、青陽下草埔遺址、德化窯遺址竺6個遺產點等內容。

宋新潮指出,泉州申遺題目的調整是針對其突出普遍價值(OUV)的闡述。泉州作為宋元時期世界貿易的一箇中心,它的整個遺蹟(目前共22個遺產點)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在這方面的價值,更名後有些價值比過去豐富了,所以跟之前“古泉州(刺桐)史蹟”相比增加了6個遺產點等內容。他舉例,如冶鐵方面,新增安溪青陽冶鐵遺址,在南宋乃至宋元時期,泉州地區鐵的生產非常重要,源源不斷地出口至東南亞地區;陶瓷也很重要,這次申遺將德化窯遺址(包括屈鬥宮遺址、尾林-內坂遺址兩個片區)納入,在廣東(陽江)南海一號沉船上發現的瓷器很多就來自德化窯。另外,還增加管理機構,如市舶司,是管理外貿、貿易的機構等內容;宗正司是(南宋)皇家在該地區管理宗族皇族的機構。

宋新潮表示,本次申遺增加的內容更多的是考古遺蹟、遺址,支撐泉州作為宋元時期國際貿易中心的價值,讓其普遍價值更加豐富和完善。

宋新潮介紹,泉州申遺的修改文本已上報,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總部於今年3月組織專家進行過評審。

鏈接:

世界遺產大會 全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的例會,每年召開一次。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WHC)在其網站發出的通知,原定於2020年6月29日至7月9日舉行的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推遲舉行。

國際古蹟遺址日 1982年4月18日,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在突尼斯舉辦科學研討會,同期在哈馬馬特召開的執行局會議上,有代表首次提出建立國際古蹟遺址日,並在每年的這一天舉辦全球性的慶祝活動。這一建議經執行委員會討論後通過,並於次年11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2屆大會上得到批准。大會在一項決議中號召各成員國倡導並推行“4·18國際古蹟遺址日”。

2020年國際古蹟遺址日主題為“共享文化、共享遺產、共享責任”。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以“共同守護,共享未來”為主題,於4月18日在頤和園舉辦了面向公眾的“共享遺產”線上直播活動。據介紹,目前全世界共收錄1121個世界文化遺產,其中中國佔55個,是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