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人作文之細節描寫

寫人作文之細節描寫

外貌描寫

外貌描寫,也稱肖像描寫。即是對人物的外貌特徵(包括人物的容貌、衣著、神情、體型、姿態等等)進行描寫,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達作者的愛憎,加深讀者對人物的印象。

我們在描寫外貌時應遵循哪些規則呢?

一、有序。描寫時應按一定的順序來寫,或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都行。如果寫了眼睛,接著寫頭髮,又寫嘴巴,再寫眉毛,爾後寫鼻子——這種描寫不管寫得多好,它給人的感覺是一片混亂。

二、和諧。這要求所寫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齡、性別、國別、職業。比如一位考生在寫其中一個小姑娘的眼睛時,這樣寫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顧盼生輝。望你一眼,便有萬千情種。可以說,這個眼睛寫得很美,但是如果這樣來寫一個小姑娘這是不合適的。

三、要研究人物性格。比如某中考題,首先要仔細研讀材料,從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徵:第一位好動任性,看問題簡單片面;第二位文靜懂規矩,能全面地看問題。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徵,描寫外貌時就顯現這些性格特徵。

四、抓住關鍵、特徵鮮明。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反映時代特點或者能區別與其他人物的獨有的外貌特徵。魯迅先生的小說《祝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寫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淪為乞丐:“只有那眼睛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祥林嫂初到魯家:“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再到魯家:“順著眼,眼角上帶著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後的希望破滅後:“眼睛凹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濟了。”這幾處的描寫,都抓住了人物的關鍵,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五、細節突出。(魯迅曾立志畫出中國國民的"活的靈魂"。列夫· 托爾斯泰為了寫出瑪絲洛娃的靈魂,勾勒出瑪絲洛娃在牢中的內心世界,曾對瑪絲洛娃的外貌描寫修改了二十次。

六、用詞準確、修辭恰當。可以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

總而言之,外貌描寫要為刻畫性格、塑造形象服務。以形寫神是外貌描寫的關鍵,同時我們也要使筆下的人物和諧有序。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進行描寫。

心理描寫

案例分析: “我心裡十分緊張,很擔心爸爸回來罵我,一聽到門外的腳步聲,我就感到害怕,真希望我能逃過這一劫……”

這是一位學生在《家長會的啟示》一文中的片段。片段中雖有“緊張、害怕”等詞,但讀者並不瞭解他怎樣的緊張和害怕,因為這些動詞只是抽象的概述,而並未進行具體可感的描寫。

什麼是心理描寫呢?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產生的想法、感觸、聯想等心理活動的描寫,旨在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其實,心理描寫就是將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懼、秘密和矛盾,生動具體地呈現給讀者。其方法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接描寫,它包括:內心獨白、夢境幻覺描寫等;另一類是間接描寫,它可藉助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環境等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心理。

就以同學們熟悉的課文為例,具體介紹幾種心理描寫方法。

1.內心獨白 就是將自己特定狀態下的心裡想法,通過自言自語,詳盡生動地呈現出來。讓人物與讀者直接交流,彷彿面對面地談話,從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完整和豐滿,也使人物形象更真切。

【例文】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

簡析:這是《最後一課》中一個失去了自己國土的兒童——小弗朗士的內心獨白。當他知道這是“最後一課”之後,內心悔恨萬分,懂得了上這“最後一課”的意義,感到了它的珍貴。心理描寫具體細膩,形象可感。

2.幻覺描寫 幻覺能折射出人物的心願或思想感情。人在特定的狀態下,耳邊或眼前會出現虛幻的畫面或聲音,而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聽到和看到的,如將這些內容詳細準確地描繪出來,就是當時人物內心的最好寫照。

【例文】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簡析:這是《藤野先生》一文的結尾,魯迅先生通過心理幻覺,描繪當時自己對先生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3.藉助人物的其他描寫 要展示人物豐富而細膩的內心世界,更有效地刻畫人物形象,往往要藉助人物的其他描寫來實現。

【例文】 (老孫頭誇他的馬是)“屯子裡的頭號貨色,多咱也不能瞎呀”(可是當別人瞧上他的馬時,老孫頭卻說)“我這真是個破馬,性子又烈”,“……樣子也不好看,玻璃眼睛,乍一看去,像瞎了似的”。

簡析:這是《分馬》一文的片段,它藉助語言描寫,將落後群眾老孫頭既怕失去馬又要假積極的著急矛盾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

【例文】一個嘴巴打將去。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不想胡屠戶雖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心裡到底還是怕的,那手早顫起來,不敢打到第二下。

簡析:這是《范進中舉》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戶為因中舉後喜極而瘋的女婿治瘋,打了他一個嘴巴,那細微的動作“顫”,則將此時胡屠戶的恐懼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

4.藉助環境描寫 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時,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據自己的心情,隨主觀感受選擇景物。把這些在特定感受籠罩下的景物描寫下來,就能充分表現人物的心理狀態。

【例文】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

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

簡析:這是《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兩個片段。前後兩處的環境描寫,分別展示了菲利普一家在見到于勒前後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輕鬆愉快和失望沮喪

【例文】這是個春天,我只看見花兒開了,葉兒紅了,而覺不到一點暖氣。紅的花只是紅的花,綠的葉只是綠的葉,我看見些不同的顏色,只是一點顏色;這些顏色沒有任何意義,春在我心中是個涼的死的東西。

簡析:這裡既是寫景,更是寫人,它通過一個被蹂躪被踐踏、處在社會低層苦惱人的眼睛去看春,雖然也有綠葉紅花。但不過是個涼的死的東西。這樣,就把人物的悲苦心情更真切地表現了出來。

當然,上述幾種刻畫人物心理的方法,在具體運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立體式的綜合描寫,靈活運用。此外,還要注意心理呈現的方式須因人而異,這樣才能刻畫出鮮活的個性形象,寫出一篇篇生動感人的文章。

寫人作文之細節描寫

動作描寫

名著中的動作描寫有多種表達功能。

一、凸現性格特徵

於是他噗嗤一笑,磕了磕吸盡了的菸灰,……慢吞吞、笑嘻嘻地吐了一口痰,把嘴一抹說道:“……你怎麼知道我是共軍呢?嗯?!你說說我這個共軍的來歷吧!”說著他朝旁邊椅子上一坐,掏出他的小菸袋,又抽起煙來。

——曲波《林海雪原》

簡析:小爐匠一說出楊子榮“不是胡彪,是共軍”,局勢危急得一觸即發。楊子榮“笑”、“磕”、“吐”、“抹”、“說”、“坐”、“掏”、“抽”等一系列動作,把他沉著冷靜、從容鎮定的大智大勇的性格特徵活靈活現地表現了出來。

二、反映內心世界

眾人連忙收拾。誰知小春、婉如忽然不見,四處找尋,好容易才從茅廁找了出來。原來二人卻立在淨捅旁邊,你望著我,我望著你,倒像瘋癲一般,只管大笑;見了眾人,這才把笑止住。

——李汝珍《鏡花緣》

簡析:秦小春、林婉如得知考中才女後,竟反常地躲到茅廁裡。兩個“望”,一個“大笑”,正是他們極度喜悅時的反常動作,反映出內心對功名的狂熱追求。這一動作描寫與《儒林外史》范進中舉後的瘋癲描寫異曲同工。

三、突出作品主題

他驀地一聲獰笑,跳起來搶到書桌邊,一手拉開了抽屜,抓住一枝手槍來,就把槍口對準了自己胸口。……窗外是狂風怒吼,斜腳雨打那窗上的玻璃,達達達地。可是那手槍沒有放射。吳蓀甫長嘆一聲,身體落在那轉輪持子裡,手槍掉在地上。

——茅盾《子夜》

簡析:小說中原來堅毅果斷、剛愎自用、頗有魄力的吳蓀甫至卷末竟然落得幾欲自殺的困境。他的“獰笑”、“長嘆”,他的歇斯底里的“拉”、“抓”、“對準”等動作,都有力地暗示著吳蓀甫悲劇命運的認識意義——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難逃失敗的結局,靠民族工業來發展中國只能是幻想。

四、交代身份地位

劉姥姥……到了榮府大門前石獅子旁邊,只見滿門口的轎馬。劉姥姥不敢過去,撣撣衣服,又教了板兒幾句話,然後溜到角門前,只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大門上,說東談西的。劉姥姥只得蹭上來問:“太爺們納福。”

——曹雪芹《紅樓夢》

簡析:“挺胸疊肚”者高人一等,與劉姥姥“撣”、“教”、“溜”、“蹭”等動作所體現的窘態造成對比。在對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的鮮明揭示中,不難看出劉姥姥身份的卑賤和地位的低下。

五、推動情節發展

他渾身披掛,騎上弩騂難得,戴上拼湊的頭盔,挎上盾牌,拿起長槍,從院子的後門出去,到了郊外……他一面說,一面踢動弩騂難得,託定長槍,一道電光似的直衝下山坡去。

——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簡析:堂·吉訶德每次“騎馬”、“戴盔”、“託槍”、“直衝”這一系列富有特徵性、戲劇性的行為都成為一連串荒唐可笑的事件的前導,動作描寫具有凸現性格和推動情節的雙重功能。

語言描寫

語言描寫法是描寫人物技巧之一,通過對人物語言的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語言是人的思想、性格、心理活動的表現,它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習慣、年齡等,使讀者聽其言、見其人、知其心。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語言,同一人物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情景下,由於情緒、性格的變化,其語言也有差異。

一、怎樣寫好人物的語言呢?

讓我們先來讀讀下面幾段話:

1.媽媽俯下身子,輕聲對我說:“剛盛的飯菜很燙,小心點兒,別燙著手,啊!”

2. “不!我要!我要!我就要!”表妹跺著腳大叫起來。

3.“真對不起,失陪了。”李叔叔神情焦急地對我們說,“剛才醫院裡來了個急診病人,我得馬上去處理一下。”

 4.“你這老頭子,又要瘋。這像啥樣?叫外人笑話。”

讀了這幾段話,你是否領悟到了語言描寫的方法?下面老師教你幾招:

絕招一:什麼人說什麼話

俗話說:“什麼樹開什麼花,什麼人說什麼話。”人物的年齡、身份、性格不同,他們說話的特點也就不同。比如從第4段話中,我們可以猜出說話的人是位老奶奶。所以,語言描寫時要做到寫誰像誰,把人物的特點寫出來。

絕招二:小小話語見精神

寫好人物的語言,可以生動形象地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比如從第3段話中,我們能夠看出李叔叔一定是個優秀的醫生,他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我們作文時就要注意寫好能夠表現人物思想品質的話語,讓“語言”說話。

絕招三:描寫宜短不宜長

許多同學描寫人物語言時,總喜歡讓人物說大段大段的話。這樣一來,文章就顯得不夠簡練。我們要學會對人物的語言進行加工,選擇重點的話語來寫,而且寫起來的句子最好不要太長。

  絕招四:靈活變化好處多

一個人說話時,總要出現相應的表情與動作,把它們描寫出來,可以增強表達效果。另外,為了使描寫更加生動活潑,可以靈活使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如提示語在前,提示語在後,還可以把提示語放在人物說的話中間。當然,如果讀者能從人物的語言中體會到是誰說的話,也可以把提示語省略。

下面是某一學生的語言描寫。

門被打壞了,開了一個拳頭大的窟窿。

班主任來了,說“誰踢壞的?”

搗亂鬼董小天說:“沒看見。”

旁邊的張小勇還幫董小天說話。

高芳芳說:“是董小天踢的。”

董小天不承認。

老師說:“別吵了,還有誰看見的?”

“沒看見。”李星說。

這段描寫顯得單調乏味。如果加上符合他們性格的個性化語言,就會好象真的聽見他們的聲音。同時添上,說話時他們相應的表情和動作,就會加強對話的表達效果。

下面就在這兩方面下了功夫,效果大不相同。

門被打壞了,開了一個籃球大的窟窿。

班主任來了,瞪著眼:“誰踢壞的?”

搗亂鬼董小天斜著眼,冷笑著:“鬼知道,有沒有人叫我看好?

旁邊的張小勇,朝老師做了鬼臉:“哈……,開了窗,好通風。”

誰知這一下卻惹惱了站在旁邊的高芳芳。

“是董小天,他來時,一陣風正好把門關了,他就抬起腳,用力一踢。”

那個搗亂鬼腳一跺:“我說你這個小丫頭,別白天說夢話!你小心點,不要誣陷好人!”

“我才不瞎說呢,大家都看見的。你憑什麼,做了壞事,還要狡辯。”

老師說:“別吵了,還有誰看見的?”

“我,……沒看見。”李星使勁地嚥了一口水,神情恍惚。

這段話,就把幾個不同人的思想境界以及性格特點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 搗亂鬼無事生非,惟恐天下不亂。 高芳芳對不良行為敢於鬥爭,不留情面,說出話來尖銳潑辣;李星性格軟弱,膽小怕事。

細節描寫

所謂細節描寫,是指寫作中對一些富有藝術表現力的細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細微的舉止行動,以及景物片斷等的具體細膩的描寫。換句話說是指對人物、環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徵、某一細微事實所作的具體、深入的描寫。

細節描寫在刻畫人物性格、推進情節發展、營造氛圍、烘托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運用好細節描寫可以增強作品的真實性,深化文章的主題。如都德《最後一課》中對鋸木廠後邊的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的細節描寫,真實、簡單地交代自己的國土已被敵人佔領。在法蘭西綠草如茵的土地上,敵人在這裡操練和踐踏,大煞了這個法國東北部小鎮幽美的風景。再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對父親爬月臺時吃力樣子所進行的動作描寫,攀、縮、傾等動詞突出了父親雖然承受著家庭的變故和自己歇業的雙重心理負擔,但還是給予我無私的愛,這種愛細微而深沉,讀來讓每個讀者感動不已。

細節描寫中,首先要注意細節的真實,要符合生活實際。文章中的細節是從生活中來的,是靠我們平時細緻的觀察選取來的,而不是憑空編造出來的。如果不重視細節的真實,文章中往往容易出差錯,虛假失實,蒼白無力。其次要有選擇,能起到為表現文章主旨服務的作用。選材必須服從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中心思想的表達的需要。細節要“細”,要以小見大。描寫時要緊扣全文,使細節描寫和與整篇文章的表達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此外還有注意細節的新穎,切忌庸俗化,選材既要有代表性,也要突出個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