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買銀行理財產品五大注意事項

注意看產品是不是銀行自營的

大多數人在買銀行理財時,會認為:只要是銀行出售的產品,就是銀行自己生產的,風險不會太大、甚至是絕對保險。

這是很大的謬誤。銀行也是公司,和京東、蘇寧一樣,除了自營的產品,也幫別人代銷產品,比如,基金、保險、信託、黃金白銀等等。這些產品跟銀行自營理財性質完全不同,有的風險還相當高,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都吃過貨不對版的暗虧,有的甚至存款莫名變成了保險。

所以現在銀監會也比較嚴格,要求所有銀行在推銷理財產品時,都要同步錄音錄像,當作日後證據。這也算是雙向保護吧,銀行不用擔心被“碰瓷”了,咱們也不怕被忽悠。到銀行買產品,記得主動要求雙錄。

那如何辨別呢?代銷的產品,一個很明顯的特徵是,合同上蓋的公章,不是銀行的,而是第三方機構,比如信託、保險、基金公司等等。

「投資理財」買銀行理財產品五大注意事項

票據、債券和貨幣才是真正風險低

近期,由於管理嚴格,銀行理財產品在變少,發售的多為預期收益率不太高、主要投向票據、債券和貨幣市場的。雖不承諾絕對保本,但適合絕大多數小白投資者。

需要注意的是,預期收益率和其他渠道的相關產品差別很小。在目前的金融市場上,真正能稱為“無風險”的,其實就這三種投向。

「投資理財」買銀行理財產品五大注意事項

小心選擇結構性產品

當我們討論銀行理財時,如果追求穩健、固定的收益率,一般建議大家買銀行自營的、非結構性的產品。那什麼叫結構性、非結構性?很簡單,就看合同裡的一些關鍵詞。如果寫著資金被投向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債券,資金拆借、信託計劃、票據等等,就是非結構性的。


如果上面寫著投向黃金、股票、外匯、基金、商品、信貸、指數等等的,就是結構性的。買結構性銀行理財,收益波動性較大,而且不確定,到期有可能僅僅拿回本金,甚至虧損(當然收益也可能會更高)。


對於很多人來說,選擇了銀行理財,肯定是不想冒風險吧,那麼還是選非結構的好。

「投資理財」買銀行理財產品五大注意事項

悉心讀理財產品說明書

買什麼東西都要看產品說明書,這是個好習慣!理財產品最關鍵看風險。監管機構規定,不同風險評級的產品,只能銷售給對應評級以上的投資者。由於對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劃分沒有統一規定,各家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採用了不同的符號。


風險等級排序:R1級至R5級,有五個等級,風險按由低到高排列。


一般而言,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銀行會評定為最低風險等級(即一級)的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根據投資標的以及投資比例的不同,會給出二級或三級的風險等級。


如風險評級為R2的產品,原則只能銷售給風險承受度評級為“穩健”及以上的投資者,不能銷售給評級為“保守型”或“謹慎型”的人。銀行如銷售超出其風險承受力的產品就有誤導銷售的嫌疑。

「投資理財」買銀行理財產品五大注意事項

牢記你的風險等級

風險等級一般根據理財產品的投資範圍、風險收益特點、流動性等不同因素來設定的。包括:謹慎型產品(R1)、穩健型產品(R2)、平衡型產品(R3)、進取型產品(R4)、激進型產品(R5)


R1和R2級:投資範圍基本一樣,多為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債券,資金拆借、信託計劃及其他金融資產等。這類型通常具有保本條款,也就是我們常見的“保本保收益類”或“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


R3級:這一級別的產品除可投資於債券、同業存放等低波動性金融產品外,還可投資於股票、商品、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後者的投資比例原則上不超過30%。該級別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有一定的本金風險,結構性產品的本金保障比例一般在90%以上,收益浮動且有一定波動。


R4級:該級別產品掛鉤股票、黃金、外匯等高波動性金融產品的比例可超過30%,不保證本金償付,本金風險較大,收益浮動且波動較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虧損的可能性較高。


R5級:該級別產品可完全投資於股票、外匯、黃金等各類高波動性的金融產品,並可採用衍生交易、分層等槓桿放大的方式進行投資運作。本金風險極大,同時收益浮動且波動極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當然,對應的預期收益也會較高。


對於追求穩健的用戶來說,我建議大家買R1、R2級別的就可以了。R4、R5就顯得風險有些高了。順便說下,如果合同裡有“股票”字樣,那風險至少在R3以上。

「投資理財」買銀行理財產品五大注意事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