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多活20年,將會發生什麼?

用戶1929983805089


很多人都不瞭解秦始皇對秦朝影響的事情,接下來跟著趣歷史小編一起欣賞。

  秦國本來只是一個西垂小國,在秦穆公的手上第一次有了稱霸天下的實力,後面雖然衰落百年,但是又在商鞅的改革之下脫胎換骨。

  秦國自孝公以後六世明君,到秦始皇時又花費十餘年之力平定天下,實現了秦國自穆公以來的夢想,也讓當時的中國人再一次見到了大一統的天下。

  但是因為秦始皇的去世,這個帝國迅速崩潰。如果再給他二十年時間,大秦帝國又將變成什麼樣呢?

  秦帝國的領土將不斷開拓,成為如西漢一樣的世界性帝國

  秦始皇統一的六國一直是後世朝代的基本領土,大家都是在這個基礎上開疆拓土的。也是因為秦始皇死的早,沒有來得及把大秦帝國好好整頓一番。如果他增加二十年時間,秦帝國將會變得更加龐大。

  相信以秦人開拓進取的勇氣,秦朝的疆域絕對不會輸給漢朝。

  當時的嶺南地區早已經是秦國土地,這一點是漢朝初期無法具有的優勢。秦始皇在世,誰都不敢反叛,趙佗也一樣,而此時國內的戰爭已經結束,秦朝迎來了一次抉擇。

  帝國建立之後,只有向外發展和休養生息兩條道路,但依照秦朝的軍功制度和秦始皇的性格,開疆拓土才更可能是他的做法。

  千古一帝一定不會僅僅只滿足擁有六國的土地的。

  張騫出使西域的事情可能會提前在秦始皇時代上演,因為做這些事情是需要一個大一統國家,而且還要有十分強盛的國力等物質基礎的支持。而這一切秦始皇都具備,到時候,秦軍的威名將傳播到蔥嶺以內的廣大土地。

  也許北方的匈奴雄主冒頓仍在,但是他這一次遇到的是秦始皇,是一個帶甲百萬的大帝國,而不是楚漢相爭後的薄弱時刻。此時的他再也沒有力量爭奪"河南地",他要擔心的是秦軍會不會北伐消滅他,到時候後世所傳頌的將是一秦擋五胡的傳說,後世之人都將自稱秦族。

  郡縣制將更加穩固,分封制很有可能消失

  秦國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採用郡縣制度來治理新的土地了,但並不是將所有領土編戶齊民為郡縣。到秦始皇的時候,他將所有的土地都設為郡縣管理,為此還特地召開了會議進行討論,但後面因為秦始皇死得過早,讓六國貴族有了可趁之機,造反的人如過江之鯽,最後亡了大秦的天下。

  而增加了二十年時間的秦始皇就大不一樣了,他有充足的時間細細的梳理天下,把六國當中的不安定分子通通清理乾淨。

  而像劉邦蕭何這些人也不會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做去造秦始皇的反,他們就算有那個心,也沒有那個膽。他們只會老老實實的做事,也許還能在朝中擔任高官。而韓信這個將才也許會平平凡凡的過完一生,也許會憑藉自己的能力在秦軍中脫穎而出,成為秦國名將。

  蒙氏家族會替秦始皇守住北方,王氏家族會替秦始皇鎮守住關東,而西域則是由進取的李氏家族來負責。這樣一來,整個天下都將是一片祥和。

  郡縣制度伴隨著武力推廣,剛開始的時候百姓也許會有不適應,但是時間會讓他們感受到政府的高效,也自然會認同郡縣制。到時候,就再也沒有人提分封制了,中國的後續歷史也將減少許多動盪。

  秦朝的天下將傳承百年

  秦朝當年之所以二世而亡,很大程度上就是秦始皇死得太早,死的太突然了。

  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李斯和趙高還十分老實,根本不敢造次。但秦始皇一死,他們就開始胡作非為,將帝國當做權力的玩物。後來胡亥繼位和處死功臣皇子很多都是趙高在背後出謀劃策,當年秦朝的滅亡與這兩個人有著莫大的關係。

  秦始皇如果能夠增加二十年時間,至少會替扶蘇將路鋪好,改變他的性格,讓他更加適合做一代君主。

  而趙高和李斯也不敢造次,可能三十年後的他們早已經不在人世 而秦始皇也早就退位當太上皇。在後面指導扶蘇治理天下,秦朝的基業將真正達到不朽的地步。

  當然,上面都只是往好的地方分析。秦始皇在歷史之中還是一個暴君,他在位期間亂用民力,一點也不愛惜,可能會引發民變。但是憑藉著他強大的手段和手下那支鋼鐵秦軍,很快就會將叛亂平息下去。

  秦始皇也許會完成阿房宮的夢想,從此世界上又將多了一件"無價之寶"。而他的大興土木也將導致民不聊生,晚年的他也許會後悔,會在政策上面做出一些改變。但是,他的名號將被每一箇中國人所銘記。


輕鬆美好生活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這個問題不是真實存在的,也就是說是虛擬的,那好,這就需要我們自己想一下啦,那我們先看看秦始皇的大致的資料: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別名祖龍,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邯鄲。

歷史功過有:

政治上實行中央集權制,首先設置三公九卿;

地方上廢除夏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度,建立郡縣郡縣制度;

文化上和經濟上推行文字統一,車輛同軌道,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溝通靈渠,興修水利。

軍事上對外打擊北方匈奴,征服南方百越地區,建立地方統治制度,歸於華夏統治,修築萬里長城,防禦北方遊牧民族。

也是首位啟動“皇帝”稱號的君主,也是首次完成華夏真正的統一,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晚年也犯下不少錯誤:如“焚書坑儒”“求仙尋找長生不老藥”“修建阿房宮”

總之,對於中國歷史,我覺得是功大於過的。

那麼。他死後,發生了什麼:秦二世登基;李斯被殺;趙高篡權;陳勝吳廣起起義;六國舊族復辟;楚漢之爭;漢朝建立,西漢王朝建立於公元前202年,秦始皇死於公元前210年,前後差不多8年,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秦始皇多活20年,將會發生什麼?

1:加強中央集權制度,打壓六國舊貴族,舊有實力大幅度減少或者消滅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命令王賁揮戈南下,滅掉了最後一個國家:齊國,也就是說,到秦始皇死,離六國被滅的只差11年,根據古代壽命30-35歲來看,完全是在三代以內,國破家亡之仇肯定在原有六國貴族之內。隨時復仇的信念始終不變,原有分封制與中央集權制之間的矛盾,肯定尖銳,社會結構不穩定,所以,秦始皇肯定會大幅度消滅這種不穩定,社會動亂的因素至少會減少不少,像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諸侯的事,可能就不會存在了。

2:秦王朝的名臣良將不會死,實力不會下降的太快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死後,丞相李斯被殺,蒙恬隨太子扶蘇自殺,指鹿為馬之舉,也殺了不少大臣,征服百越的趙佗也不會自立為王,北面防禦匈奴的大軍,也不會消失的像沒有影子,那麼這些秦朝的實力都在,政策肯定會是正確而有效的,至少秦朝的軍事實力會鞏固和加強,對於後來造反的陳勝吳廣或者項羽等人,也是完全碾壓的,大家想想,秦二世時候,將就剩下一個章邯,兵也是據說修陵寢的工人,就是這樣,也滅掉了陳勝吳廣,一些舊六國貴族也是被殺,要是這些人或者實力都在或者加強,哪有什麼後來的項羽和劉邦,可能漢朝建立與否都是未知

3:一些必要的工程,不會在短時間內實施,會在較長的時間內攤開,民怨不會集中爆發

大家都會知道,秦始皇死後,為什麼會那麼大的民怨,你看看統一六國有多少巨大工程一起做,

修萬里長城用了30萬人算一個吧;修靈渠也得幾十萬,也算一個吧;大軍30萬北上防禦匈奴算一個吧;大軍50萬南下征服百越算一個吧;修建現在的兵馬俑和秦始皇陵據說70萬人,也算一個吧;還不算其他的,你看看這幾個就200萬人了,還不算有沒有建過的阿房宮,還有其他地方的用人,怎麼加起來也要300萬吧,這些工程,放到哪個朝代,完成1個就不錯了,可是秦始皇10年內就要完成,當時據說秦朝人口一共才有3000萬人,也就是10個人裡有1個在差役,去掉裡面的老弱病殘合理吧(1家人算10口,2個老人,2個兒子,2個媳婦,4個孩子),能出力的就是2個成年人,也就是說1家人,勞動力只有2個,出1個給國家,其他的人還要種地,你想想,換了你,你不氣嗎,要是多活20年,將這個工程放到20幾年裡,可能會壓力小點,民怨也不會那麼多,秦末的動亂,至少減少了群眾基礎,安居樂業誰還造反

綜上所述,我覺得,秦始皇再活20年,民眾的民怨基本不存在,秦朝的實力會鞏固和發展,舊六國的實力會進一步消亡,分封制度會徹底廢除,戰爭的基礎基本不存在,或者大幅度延後,項羽和劉邦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會成功,你想想,這等天才都不能成功,怎麼還會有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諸侯?會有四年楚漢之爭嗎?當他們都老去,誰還能建立漢朝,歷史還會這樣嗎?我想這是可能的吧!但是歷史不是能假設的,歷史沒有如果!歷史的結果就是現在

好了,我是一個愛旅行和歷史的天津人,關注我,帶你看看不一樣的祖國


天津人愛吃鍋巴菜


如果秦始皇多活二十年,他可能成為亡國之君。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秦始皇的後期表現

秦始皇的前期表現的確很好,包括除呂不韋,合六國,統一中原,這些做的都很好。同時在治理國家的時候也注意民力的消耗,同時也很在意手下大臣的意見。

但是到了後期秦始皇稱其昏君和暴君一點也不為過。

他後期主要就一件事,那就是追求長生,除此之外,別無追求。他聽信方士之言,本來他規定自稱自己為朕,結果當方士和他說真人可以長久而存,他就改稱自己為“真人”。他後期的出遊就是為了求得仙藥,遇到真人。他死前做的最後一件事情就是出海射殺大魚也是如此動機。

另一方面,秦始皇將自己當作神,所以任何人不得知道自己的行蹤。

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複道甬道相連,帷帳鍾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處者,罪死——《秦始皇本紀》

有一次他看到丞相的馬車過於華麗,他說了一句,結果第二次看到丞相的馬車變樸素了,他馬上殺掉當時站在自己身邊的人。

後來趙高勸秦二世要保持神秘,不要與大臣接觸,這樣大臣才會怕。這種思維並不是秦二世想出來,也不是趙高想出來,而是秦始皇時期遺俗。

你想想看如此皇帝,高站雲端,以一個人的意志統天下之意志。是個人就會犯錯,但秦始皇這樣做後,無人敢指出錯誤,他如果再繼續在位二十年,那隻能災害越大,錯誤越多,這就說到第二點的問題了。

二、反抗力量一直存在。

咸陽作為秦朝的首善之地,應該來說治安是最好的。事實上秦始皇年輕時喜歡外出,有一次他帶著四個護衛外出,結果卻遇到搶劫。當然搶劫之人肯定不知道他是秦始皇,否則借他一百個膽也不敢。這一點說明當時在苛法之下治安並不好。

第二件事就是張良買了一個力士刺殺秦始皇,這件事情我估計很多人都清楚,結果只擊中了副駕。

第三件事就是“始皇帝死而地分”刻在石頭上。

這三件事的元兇有沒有抓住?沒有,只是殺了一些可能涉及的無辜之人。

秦始皇一直延續的是商鞅為秦制定的窮民之策,也就是讓老百姓為了生機奔波,而不是讓他們富起來。所以秦的徭役特別多,特別重。地方又在,但秦始皇不管,讓南方去北邊服徭役,所以老百姓不是在路上,就是在服徭役。

雖然他收了天下之兵,可惜有什麼用呢?因為老百姓都受不了,陳涉吳廣稍一點火就起來了。

結語

秦始皇在世,無非比秦二世好的地方就是不會殘殺秦國原來的重臣,這樣可以保留撲滅反秦的力量,不會一遇到就敗了。

但是民心如海,人民才是最大的力量,當時老百姓對秦的忍受已經達到極致,觀後期的表現,秦始皇絕對不會調整自己的策略,讓原六國百姓有歸屬秦國之感,他還是想延用商鞅在輔佐秦孝公是採用的血腥做法,手下大臣明知是錯也不敢進言。

在一條錯誤的路上奔馳,二十年時候,足足一代人,足夠秦滅亡了。所以秦始皇過早去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保住了晚節,否則歷史可能對他會有另一種評價。

當然歷史並沒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