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罷黜百家,獨尊墨術”,我們能否在三國時期完成工業革命?

用戶5547772922


墨家?道家墨客!墨家是(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尚黑歷史文化分枝來的一個門派。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實際上就是先有的鴻鈞大道,還是先有的日月星辰上天?兩種天地觀世界觀的引經據典大辯論!無極而太極,萬年黑,千年白;先坤次乾,陰為陽母,是墨守陳規的世界觀!顛倒黑白,天尊地卑,男尊女卑,先乾次坤是儒家的世界觀?總之,這一世界觀人文思想的大鳴大放大辯論,讓那也信奉幽幽邃月,風華雪夜,風月同天,羋月傳“秦娥”歷史文化的祖龍秦始皇,動用國家機制“焚書坑儒”給予定論了。顯然,若是不出現“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yue遊圓上清(仲)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這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歷史變故。從秦始皇兵馬俑的規模上看,就知道中國若是不出現“春華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歷史文化斷腸斷層的週而復始改朝換代動亂而發展到今天,是無法來估測的


蓋天宣夜說


如果“獨尊墨術”,中國歷史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先不說三國時期會不會有工業革命,有沒有漢末三國這段歷史都存疑。

漢武帝尊的儒術,不是先秦原始儒學,而且董仲舒那一套改良儒學。這套儒學之所以能被武帝看上,是因為它滿足了這一時期漢帝國統治思想轉型的需要。

武帝之前,西漢統治的主導思想是黃老學說,強調清淨無為,也就是曹參說的“舉事無所變更”,大體上延續西漢立國之初那套政策。但是到了武帝時期,內部央地矛盾激烈,中央對地方的優勢不足,而且外部匈奴頻繁侵擾,強大的國力也使武帝有了一舉解決匈奴問題的想法和自信。

這個時候,再延續黃老之說,佛系處理央地關係,放任地方強大,消極應對匈奴進犯,已經被這些問題困擾百年的西漢很快就會因不作為而走向崩潰。

所以,董仲舒的儒學就很合適宜。它強調的是君權神授,君主的權威至高無上,並以三綱五常強化臣民的效忠。同時,春秋大一統思想針對的是中央集權,一方面保證地方處於弱勢,安分守己,另一方面方便以舉國之力對抗匈奴。最後,董仲舒還提出了限田、薄斂、省役政策,想做的就是抑制土地兼併,緩和階級矛盾。

如果獨尊墨術呢?節用思想倒是和限田、薄斂、省役有一定的相通之處,尚賢也利於彙集人才,明鬼、尚同似乎稍加改良也可以取代君權神授。

但是,非樂是實實在在地破壞了等級制,傷害了統治階級的利益。這還算小事,大事是墨子最為核心、最著名的思想兼愛和非攻,討論墨家思想,就繞不開這兩個話題。

那麼問題來了,中央要打壓強勢的地方,西漢要反擊屢次犯邊的匈奴,兼愛、非攻豈不是助長了地方和匈奴的聲勢,使主動出擊的中央政府處於道德低地,在輿論上落了下風?就拿漢匈戰爭來說,對西漢來說,這場戰爭既是自衛戰爭,也是在外線的侵略戰爭,而墨家思想只會將漢軍遏制在本土反擊的一步上,無法真正解決匈奴問題。

而且,如果武帝公開“獨尊墨術”,那麼在人才選拔、軍事戰略制定等方面必須遵守(雖然不是嚴格遵守,但至少也是以其為核心,也就是漢宣帝說的“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如果言行不一致,對武帝個人威望、中央權威甚至國家自信都會產生影響。

長遠來看,由於缺少穩定的信仰體系,國家的正常運轉也會遭到嚴重干擾。所以,一旦“獨尊墨術”,就只能堅持,或者直接將其摒棄,獨尊他術。

堅持,不符合國家利益;摒棄,不就得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嗎?

不過,墨家並沒有真正消亡,其一部分思想(如邏輯思辨)被儒家吸收,和其他學說一起構成了“糅合百家”的儒學。


司文郎中


回答這個問題,得讓我們先回到過去,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驅動原因去分析。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是發生在西漢武帝時期,其目的是為了統治階級加強統治思想的一致性,明確“天地君親師”的階層關係,是為了鞏固帝國的封建統治的,所以從時代背景來看,不具備墨家復甦的政治條件,即使退一萬步來說,真有人專研墨家機關數術也無法得到當時主流社會的認可和支持,回想一下即使是在百家爭鳴的戰國時期,墨家的追隨者也並不多,這和墨家的宗旨有關,墨家更像一個群體。

我們再從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角度來看,馬克思告訴我們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工業革命長足的發展了生產力,是因為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而古代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封建社會的生產關係是什麼特點呢?是以土地所有為基礎,少數地主擁有土地,大量的農民被土地所束縛,地主佔用絕大部分農民的勞動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民是沒有自由的(經濟收入來源的自由),而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家是依靠對自由人的剩餘價值的榨取來獲得利潤,因此只有資本家才有足夠的動力驅動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封建地主階級是不會幹這事兒的。所以即使西漢時期“獨尊”了“墨術”,在當時的社會形態生產關係下,也不會有發展的驅動因素。

再回頭看墨家自身的,實際上到了戰國後期,墨家內部也產生了分裂,一支在科學領域繼續進行研究,包括樸素嚴謹的幾何學理論,光學理論等等,另一支則發揚了墨家的兼愛非攻精神,形成了遊俠階層。分裂之後,墨家更加缺乏社會基礎,缺乏孵化和發展的普世土壤,所以到了西漢時期,即使說想要推動墨術的發展,也會缺少足夠的傳承,也很難在三國時期產生中國的工業革命。

可以說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甚至亞洲,都是歷史的選擇,雖然在幾千年前,我們的墨家所進行的科學理論研究遠遠早於西方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