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區文化館副館長彭小榮對話華商國際文創研發中心

9月22日,增城區文化館副館長彭小榮接受華商國際文創研發中心邀請,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進行了介紹,並提出對未來非遺活化的展望。


1、增城區文化館作為增城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目前增城區的非遺傳承和保護的整體情況如何?增城地區非遺資源有哪些特點,請您簡單介紹一下。

增城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發展情況是非常良好的。首先近幾年在增城非遺的項目和傳承人數量都飛速發展,2015年增城區的非遺項目只有9項,傳承人只有11位。到今年為止,已有35項非遺項目和36位傳承人。

增城區非遺傳承、保護、傳播和活化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比如對外交流和比賽等。近幾年增城非遺項目獲得了30多項廣州市級獎項以及4項國家級獎項,其中包括剪紙類國家最高獎項銀剪子獎,另外也獲得了很多省級重要獎項,如“非遺少年說”。優秀組織獎、優秀指導老師和全省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案列等。非遺項目大致分為十大類別,增城非遺現在擁有八大類,且各具特色,比如國家級項目廣州欖雕、省級民間文學項目《何仙姑與掛綠的傳說》和舞貔貅,市級項目舞春牛、區級項目舞漁燈等,都在從各個方面進行開發活化。另外最近幾年增城區文化館成功申報了15個非遺傳承基地,通過基地實現非遺傳習、交流、研討和活化。此外在文創開發、學術研究以及非遺進校園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

增城區文化館副館長彭小榮對話華商國際文創研發中心


2、您對文化資源轉化為市場潛力有什麼看法?

文化資源特別是非遺文化,轉化到市場的潛力非常巨大。增城區35項各級非遺項目,一直致力通過設計大賽、精品打造等方式來活化產品,但目前非遺產的品市場轉化率不高,通過深入挖掘文化底蘊進行開發,轉化潛力是非常巨大的,具有廣闊的發掘空間和開發市場。

3、近年,網絡開始成為非遺傳承的手段之一,您認為非遺傳承應該如何適應現在這樣一個智能化的時代?

網絡在非遺活化中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今年疫情的影響,網絡逐漸成為非遺活化至關重要的途徑之一。增城區今年舉辦了兩場非遺文創產品直播帶貨,從文創開發、產品銷售以及整個非遺活化產業鏈都產生了良好的作用。還創新開發非遺talk等推介和傳播等方式,此外還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以及區融媒體中心進行全方位宣傳,加強網絡傳播擴寬非遺傳承渠道。


4、非遺進校園已經成為非遺傳承不可或缺的一環,您認為非遺教育應該怎樣和學校的學科課程相融合呢?

學校是非遺活化的重要場所,非遺進校園應該成為文化和教育結合的一個常態。非遺融入教育最好的手段之一,就是要在中小學以及大學開發非遺校本課程,並打造精品課程。

增城區文化館副館長彭小榮對話華商國際文創研發中心


5、對於非遺的傳承和保護,您對在校的大學生有什麼期待,或者寄語?

大學生是承接學校跟社會的重要力量之一,尤其是本土大學生,對本土的非遺應該起到繼承和普及的紐帶作用。大學生應該成為非遺的重要的傳承者。通過對非遺的傳承,不僅能讓大學生傳承技藝、豐富愛好,並且在他們畢業進入社會後能影響帶動更多人。所以人人都是傳播者,人人都是傳承人。

6、您對未來合作的非遺文創大賽有什麼期待嗎?或者期望產出什麼成果?

去年在增城區範圍舉辦過一次非遺文創大賽,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但很可惜這些作品很並沒有市場化。非遺的活化,最好的途徑就是通過市場化形成一定的經濟效益。希望在今年合作的第二屆非遺文創大賽中能獲得新的突破,通過深入研究每個非遺項目的文化內涵,提高文創設計水平,產生更多優秀的文創設計作品,形成品牌效應,並且孵化優秀的設計作品走向市場,拓寬非遺傳承的創新渠道。


增城區文化館副館長彭小榮對話華商國際文創研發中心


來源:華商國際文創中心


增城區文化館副館長彭小榮對話華商國際文創研發中心

古村之友可為以下事務提供免費諮詢(公眾號搜索“增城古村”):

古村落的保護與活化,包括建築修繕、技藝復興、文化保育、弱勢群體幫扶等;鄉村諮詢,包括測繪、城鄉規劃編制、建築行業設計、市政行業設計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