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勘1942年泗水海戰,美英荷澳四國艦隊為何折戟沉沙?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和法西斯軸心國之間的正邪大戰,在人類的歷史上留下了永遠也難以抹去的痕跡。1941年12月,日本法西斯不宣而戰,偷襲美國珍珠港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同盟軍在戰爭早期倉促應戰,敗仗連連,短短一個月內日本就在東南亞戰役中攫取了大量的戰果。1942年2月,美英荷澳四國組成了聯軍在海上集結兵力,希望與日本一決勝負,緩解戰敗的陰雲。但是在戰爭雙方力量相當的情況下,美英荷澳四國聯軍幾乎全軍覆沒,十艘軍艦被擊沉,史稱“泗水海戰”。西方各國在東南亞的勢力也在這場戰役之後迅速土崩瓦解,日本僅僅只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就幾乎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其具體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來。

重勘1942年泗水海戰,美英荷澳四國艦隊為何折戟沉沙?

太平洋戰爭


戰況慘烈的泗水海戰

東南亞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樞紐地帶,不僅擁有豐富的軍事物資而且地理位置險要。自大航海時期開始,西方的力量就開始逐漸滲透進入這一地區,殖民地和傀儡政府源源不斷地向西方輸送著珍貴的資源產出。而相較於遠隔萬里之外的英美等國,日本和東南亞近在咫尺,很早就開始就貪圖富饒的東南亞。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就開始派遣軍隊進入到了法屬東南亞地區,並且迫使當時已經成為德國傀儡的法國維希政府同意了所謂的《日法議定書》,承認了日本軍隊進入到東南亞的合法性。而在珍珠港事件的當天,日本同時也發起了名為“南部作戰”的東南亞戰役,陸海軍協同作戰進攻馬來地區。美國不僅在珍珠港失了先機,就連東南亞的戰鬥也沒有得到有效的應對。當時的美國政府已經亂做了一團,各種信息甚囂塵上,據美國約翰·託蘭的《日本帝國的衰亡》一書中提到的:

“星期一上午,美國人在他們有史以來最慘重的軍事失敗的打擊下仍然驚魂未定。但在街上,沒有驚慌失措的場面,甚至看不到激動的表現,互不相識的行人只是以如夢方醒的神情默然相視。在國難面前,個人的問題已不足道。干涉主義者與‘美國第一主義者’之間的激烈爭吵頃刻之間變得毫無意義。 陸軍部擔心日本人用航空母艦攻擊巴拿馬運河的水閘或者加利福尼亞沿海的飛機制造廠。政府高級官員中許多人緊張萬分,內部中竟有人給白宮打電話說西海岸已屬無法防守,戰線應該移到落基山脈。

珍珠港之變使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力量暫時陷於癱瘓,但是它另外還有一個更持久的影響。國民的信件和電報像潮水般湧向白宮,向政府保證全力支持和合作。美國人永遠也不會忘記珍珠港。”

但是,從未來的歷史中可以看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國人都沒有做好戰略的部署。最明顯的就是美國以很快的速度失去了在東南亞的重大利益,僅僅只剩下了部分殘餘部隊還在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下頑強戰鬥。外無援兵,內有強敵,當時在東南亞的盟軍部隊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著地形在與日本法西斯進行遊擊戰,戰況的慘烈可想而知。

重勘1942年泗水海戰,美英荷澳四國艦隊為何折戟沉沙?

殘酷的海上決戰


為了緩解盟軍在東南亞的劣勢,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等國集中了自己在東南亞的海軍力量,希望能夠以一場勝利來掃清戰爭的陰霾,同時提振當地殖民政府和軍隊的士氣。於是就有了泗水海戰。據日本史學家外山三郎的《日本海軍史》記載:

“四國聯軍的兵力為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3艘,驅逐艦9艘,由荷蘭海軍少將多爾曼指揮。日軍參戰部隊是以第5戰隊及第2、第4驅逐艦戰隊為骨幹的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2艘和驅逐艦14艘,由第5戰隊司令官高木武雄少將指揮。”

從具體數量上看來,兩軍還算是旗鼓相當。可是戰爭的進行卻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根據一戰時期日德蘭海戰的經驗看來,這樣大規模的主力海軍作戰,基本上都會以勝負各半、互有傷亡為代價終結。最重要的是能夠宣示盟軍已經開始重整旗鼓,組織反擊。但在泗水海戰的作戰過程中,日本法西斯完全佔據了戰役的主導權。基本上四國聯軍只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在敵人用巡洋艦炮火和新型魚雷的密集打擊之下,盟軍的艦隊中很快就有戰船沉沒。而且隨著夜幕的降臨和硝煙的瀰漫,盟軍內部的指揮系統也出現了混亂。盲目的攻擊給了日本偵察機和魚雷艦以機會,盟軍的多艘重型船艦都是在日本魚雷的打擊之下沉入了太平洋之中。戰爭一直持續了大約兩天的時間,盟軍方面唯一的戰果就是延遲了日本陸軍登陸爪哇島的時間,但也僅僅只有一天而已。可是日本方面卻幾乎將上文提及的十四艘艦艇全部圍殲,只有四艘美國的小型驅逐艦憑藉著自身的優勢負傷逃離了戰場,得以倖存。剩下的艦隊全軍覆沒,美英荷澳設立在巴塔維亞的指揮部也被迫撤離。這場戰爭後三天,當地的殖民政府就正式向日本投降,成為了日本的傀儡。

重勘1942年泗水海戰,美英荷澳四國艦隊為何折戟沉沙?

泗水海戰之後,英美在東南亞的統治很快崩潰


這場海戰的結果是所有人在戰前都無法想象的。畢竟一戰中的日德蘭海戰是以英、德兩國各有勝負而告結束的。但是僅僅二十五年後,四國聯軍就遭遇到了如此大的慘敗,可以說這是各國海軍歷史上一個永遠也難以抹去的汙點。據英國約翰·科斯特洛撰寫的《太平洋戰爭1941-1945》中記載:

“ 爪哇海戰鬥是自從日德蘭大戰以來最大的一次水面戰鬥,這場戰鬥是一九四二年二月二日下午四時之前不久開始的。日本三個中隊的艦隻立即進入與盟軍艦隻平行的航道,保持的距離僅夠重型巡洋艦八英寸口徑炮的射程,這使多爾曼處於不利的地位,因為受傷的“休斯敦號”巡洋艦的艉炮塔失去了作用。為了戰勝這個決鬥的對手,這位荷蘭海軍將領試圖縮小距離,以便使他的巡洋艦上的六英寸口徑炮能夠發揮作用。他在小口徑炮方面佔有優勢,可是,當距離縮小的時候,日本人卻發射魚雷......

當爪哇海大海戰最後幾個小時的戰鬥正在進行的時候,一個令人尷尬的場面標誌著美英荷澳盟軍海軍司令部的死亡。格拉斯福德和帕利澤海軍少將不得不通知赫爾弗裡希:他們奉命從他的司令部撤走他們的倖存的潛艇和驅逐艦,使他覺得自己象個沒有經驗的海軍少尉。”

海軍是自一戰之後戰爭中的重要武裝力量,英美等國都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修建軍艦,提升裝備。但是隨著泗水海戰的結束,之前付出的一切努力似乎都已經成為了泡影。而最重要的是在整個戰役過程中,日本方面僅僅損失了一艘掃雷艇和一艘商船。並且在整個戰鬥過程中日本的主力艦隊都和敵艦保持了相當長的安全距離,也就意味著根本就沒有激烈的海上近身戰出現,日本方面自始至終都表現出了相當的從容。以至於戰後,日本的指揮官高木武雄還受到了國內的激烈批判,指責他缺乏戰意。這說明,日本的真實力量當時還有很大程度的保留,這也為盟軍的下一次戰鬥蒙上了陰影。如果不是1942年6月盟軍在中途島消滅了日本的航母力量,沉重打擊了日本的航空作戰能力,那二戰的勝負真的就是非常難以預料了。

重勘1942年泗水海戰,美英荷澳四國艦隊為何折戟沉沙?

日德蘭海戰


四國聯軍為何會在泗水海戰中全軍覆沒?

首先,武器和戰法的落後。雖然日本的重工業基礎薄弱,但是日本在武器研發上還是可圈可點的。特別是魚雷的研發和陸海軍航空多元一體協同作戰的戰法大獲成功。日本的魚雷快速發展可以追溯到日俄戰爭時期,在日俄戰爭中鈴木貫太郎大佐率領魚雷艦隊大放異彩。先後擊沉了俄國三艘戰列艦,兩艘巡洋艦和一艘大型運輸船,為日本海大海戰的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這一天也被世界海軍史上記載為“瘋狂的魚雷之夜”,鈴木貫太郎一戰成名,躋身世界一流魚雷專家之列。並且還在戰後出任日本水雷學校校長,培養專門的人才。在此次的泗水海戰中,立功最大的就是日本新研製的九三式高爆魚雷。據伊藤正德的《聯合艦隊的覆滅》中記載:

“在這次海戰中,日本使用了九三式高爆魚雷。這是日本海軍最具威力的秘密武器,這一高爆魚雷的使用使交戰雙方都大感震驚。這種秘密武器的特點是:射程遠。英美魚雷速度為32海里時,射程僅達8000米,而九三式高爆魚雷能達到4萬米。而且,如果射程定為2萬米時,九三式魚雷速度可達50海里,併兼有魚雷航跡隱蔽的特點。據估計,該魚雷的威力是英美同類武器的5倍。”


正是因為這樣的遠程攻擊能力,日本軍艦才可以在和敵人保證一定安全距離的情況下重創敵軍,如果日本當時指揮官的作戰意志再堅決一點,恐怕那四艘逃離戰場的驅逐艦也無法避免被擊沉的命運。

重勘1942年泗水海戰,美英荷澳四國艦隊為何折戟沉沙?

魚雷模型


同時,日本的立體作戰模式也為戰爭貢獻良多。當時的日本出現了前所未見的陸海軍協同作戰局面,構建了陸海空立體作戰模式。雖然在這場戰鬥中日本沒有出動航空母艦,但是日本的偵察機依舊為日本海軍帶回了重要的作戰信息。在約翰·科斯特洛的《太平洋戰爭1941-1945》中記載:

“夜幕降臨,黑暗中時而亮起了傘投照明彈,這是敵人的偵察機投下的,以便跟蹤盟軍的海軍中隊。雙方偶爾互相開炮,終於迫使多爾曼掉頭轉向西北。”

而盟軍方面卻連偵察機都沒有,“多爾曼提出的派遣偵察機的請求遭到拒絕,因為所有飛機都已派去襲擊運兵船隊。下午三時半,掩護左翼的英國驅逐艦發現日本的支援艦隊從西北方向駛來。”

在這樣的戰略計劃主導下,盟軍艦隊就成為了日本魚雷的活靶子。偵察機是現代作戰中的重要武器,在雷達還不完善的時代,偵察機就是艦隊的耳目。這不僅是一場海戰,更是一場信息戰,誰掌握了戰場上的最新動態,就可以掌握戰爭主導權。而當時的盟軍連前線指揮官傳達給各艦隊的命令都需要翻譯進行二次傳達,如何能搶佔先機?

重勘1942年泗水海戰,美英荷澳四國艦隊為何折戟沉沙?

海戰機群


第二,政治上缺乏調度,荷蘭指揮官沒有權威,自亂陣腳。本來兩軍實力相當,如果能夠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即使不能獲勝,但也可以重創敵人。但是,當時盟軍內部的關係卻非常微妙。作為前線指揮的荷蘭將領多爾曼久經沙場,對於東南亞地區非常熟悉。但是,當時的荷蘭政府已經亡國,荷蘭全境都被德國納粹佔據。荷蘭國王只能是逃往英國建立起來了一個流亡政府,相當於是依附在英國的羽翼之下苟延殘喘。這樣的大環境中,荷蘭出身的軍官自然受到了司令部的排擠,無法達到指揮全局的力度。當時的美英荷澳盟軍總司令,英國陸軍上將韋維爾將軍在1942年1月才由印度調任至東南亞聯軍司令部。他的副手美國中將喬治·佈雷特將軍也沒有足夠的威望控制整個聯軍部隊。看似強大的同盟軍隊實際上是一盤散沙,英國史學家也在事後坦言:

“四國之間的互相競爭,他們奉命保衛的環形防線的廣闊範圍,以及日軍進攻速度的加快,使他們的最大努力遭到挫折。空軍中將理查德·皮爾斯爵士擔任名義上的空軍司令,海因·特普爾坦中將指揮地面部隊,哈特海軍上將擔任聯合艦隊司令。但是,他們全都受到四國盟軍司令部指令的掣肘,指令要求四個國家的部隊儘量獨自作戰,這樣,使他們的部隊分散得很廣,缺乏聯合作戰的經驗。正當極其需要集中力量對付日本人的時候,四國聯軍卻缺乏必不可少的共同作戰原則。”

正是在這樣的猜忌之中,交通運輸、火力支援、協同作戰都是可望而不可求的。特別是交通運輸,在山地崎嶇的各島嶼之間,運輸的暢通往往就是一支部隊賴以支撐的生命線。可以說至關重要,但當時的司令部顯然忘記了這一點。致使日本的軍隊可以將四國聯軍分化瓦解,最終吞併了整個東南亞。


重勘1942年泗水海戰,美英荷澳四國艦隊為何折戟沉沙?

日本僅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吞併了東南亞


四國聯軍全軍覆沒後對於戰局的影響

事物的影響往往是雙方面的,在日本取得了南部戰役的勝利後,整個日本都處於極度的狂歡之下。所有的日本將領都對於戰爭的未來非常樂觀,致使他們輕敵冒進,制定了中途島乃至澳洲和加拿大的登陸作戰計劃。在當時的日本大本營眼中,日本軍隊登陸美洲本土只是時間問題了。也是在國內這股狂熱的戰爭輿論裹挾下,日本軍隊在東南亞戰役結束後僅僅一個月就開始了中途島作戰計劃,最終導致了日本全部的航空母艦都被摧毀,日本的戰爭優勢徹底被逆轉。中原茂敏的《大東亞補給戰》中有這樣的記載:

“海軍主張:極其要緊的是充分擴大初期作戰的戰果,不給敵人以喘息反攻的時間,要求連續實施澳洲戰役,夏威夷戰役和印度洋戰役。對此,意見分歧,未能做出決定,於是就提交3月7日的御前會議。

印度洋戰役、夏威夷戰役和澳洲戰役的設想,確實氣魄很大,作戰當局受到初戰戰果的鼓舞,決心實施,企圖給美國以致命打擊。統帥部的部分人士即陸、海軍的實權階層認為有這樣的強大的軍備——陸軍的4號軍備計劃和海軍的10年軍備擴充計劃,就不會敗於美國。

政府(企劃院)也於1942年2月28日提出了大東亞資源圖設想。可是,會議和設想都成了沉醉於勝利的不足一月的短暫夢幻。”

同時,日本也在佔領東南亞之後,對於當地的居民和戰爭中的戰俘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和虐待。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澳大利亞戰俘,這也使得澳大利亞和日本之間結下了刻骨的仇恨。日本在遭到戰略核打擊之後,宣佈投降。當時澳大利亞對於清算日本戰爭罪行表現得最為積極,對於日本七名甲級戰犯處以死刑,也有澳大利亞出身的東京審判庭長韋博爵士做出的努力。可以說,盟軍依靠的是堅實的經濟基礎和核武器的強大破壞力鎖定了勝局,但是在開戰初期的經驗教訓仍然值得後人吸取和反思。

重勘1942年泗水海戰,美英荷澳四國艦隊為何折戟沉沙?

東京審判中的法官


綜上所述,日本在偷襲珍珠港事件的同時發動了進攻東南亞的計劃。但是盟軍方面由於早期的戰術配合混亂,戰術和武器沒有跟上時代發展,政治影響軍事等若干因素影響。最終致使在泗水海戰中美、英、荷、澳四國聯軍的艦隊被日本重創,十四艘艦船中只有四艘負傷逃離,其餘全被擊沉。這是一戰中的日德蘭海戰後規模最大的水上作戰,日本在此戰之後志得意滿,輕敵冒進。僅僅一個月就開始妄圖染指澳洲和太平洋東部地區,最終招致了中途島之戰的慘敗,戰局被盟軍徹底扭轉,走上敗亡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