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詞彙,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積累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詞彙,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新的《小學數學》系列,通過生活化、容易理解的語言來掌握數學的核心概念,一起發現數學的樂趣。通過觀察和實踐,從不一樣的角度理解數學。

第2篇《解析生活語言和數學語言的相互關係》,很早就想去寫的一篇,因為這是所有數學的基礎和關鍵,使用生活化語言來理解。

陪Booker做小學數學應用題時,發現一個規律,現在數學題目質量越來越高了,更加貼近生活,對孩子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除了要求孩子仔細讀題目,還需要孩子理解文字背後的數學語言。比如,在小紅和小云之間有多少人和從小紅到小云有多少人?答案是不一樣的。


今天就專門來闡述生活語言和數學語言的相互關係,整理和數學相關的詞彙語言。


01 生活語言和數學語言

生活語言就是我們日常交流的普通語言,即口語化的語言,和文字形式的書面語言也不一樣。

數學語言來源於生活,是生活語言的抽象化,用來表達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包括三種類型: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


1)文字:用來定義概念,揭示本質屬性。

2)符號:簡明扼要、書寫方便,集中表達數學內容。

3)圖形:表達直觀,有助於記憶、助於思維,可以形象化解決問題。


數學實踐告訴我們,孩子能用普通語言複述概念的定義和解釋概念所揭示的本質屬性,那麼他們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刻。由於數學語言是一種抽象的人工符號系統,不適於口頭表達,因此也只有翻譯成普通語言使之“通俗化”才便於交流。


積累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詞彙,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02理解抽象化的數學語言


對於數學類的概念和題目,我們可以使用生活常見的實例和語言,將抽象化的數學語言更加形象化,方便理解。同樣,每個孩子口頭語言又不太一樣,鼓勵孩子多用自己的語言來翻譯數學問題,這樣他們容易理解、感受親切,因為語言背後是孩子的思考邏輯。


積累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詞彙,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 不同生活語言體現不同思維邏輯


在《小學數學1》隊列問題,我們理解6+1+5,7+6-1,7+5代表不同思考路徑。當面對一個數學問題時,鼓勵孩子用生活化語言說出過程,能夠觀察孩子思考過程,還能幫助他理清不同的思路。


再舉一個形象的例子,有一道這樣的題目:


小紅家裡需要新建房子,工人工資每人每天300元,一共請了6個工人做了8天,建房子的工人費,需要支付多少元?


很多算式:300X6X8,300X8X6,300X(6X8),前2種方法比較理解,300元一人一天,6個工人,6個工人一天需要1800元,一共做了8天,再乘以8,方法2類似。


對於方法3有很多人不理解,但真實場景是一位同學說他爸爸是這樣算的,6人做了8天,代表48個人工,花了48個工時。當使用生活中總工時來解釋,就恍然大悟。


03數學語言解決生活問題


要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常需要藉助數學語言來解決。

比如12個蘋果平均分配給4個小朋友,每個人能夠分到幾個蘋果。如果轉化成數學語言就是把數字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幾,轉化成數學算式就是12/4=3.


又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在商場或者超市經常遇到商品打折的問題,比如打5折,OFF 50%的標語,翻譯成數學就是原價乘以0.5。


這裡既涉及數學乘法和除法的知識,但是和孩子互動可以分成三步:


1.初步解釋打折的含義,就是比原來花更少的錢,這是大前提。


2.那具體該付多少錢呢?在引導孩子觀察產品上不同的折扣,有些打5折,有些打8折。同樣原價100元,買不同打折的商品,最後付款單據就體現出差異。


3.最後再引出一些數學概念問題,甚至涉及到小數乘法的概念。比如,一個數乘以小於1的,變小了;乘以大於1的數,等於翻倍,肯定變大了。


  • 使用圖形簡化生活問題


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也可以藉助數學語言中的圖形,將數和形相結合,幫助我們將生活化的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因此畫示意圖就是很好的解決辦法。


比如1年級7班一共32個同學,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多2個,請問這個班的男/女同學分別是多少?


如果使用數學算式的方法,我們可能需要假設女同學為X,這樣去轉化,但是藉助圖形能更好的理解,如下圖:


積累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詞彙,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04 生活語言和數學語言如何互譯?


如果孩子上學了,接受學校的書面教育,數學課時可以引導孩子使用數學語言準確的表達問題。比如生活中我們經常說體重是130斤,而嚴謹一點可以說65KG(千克),學校長跑比賽是3000米或者3千米,不說成6裡等。


在需要讀懂題目、理解題目時,則可以使用生活化的語言在大腦中思考。


在生活中,作為父母可以有意識的和孩子積累生活中和數學相關的詞彙,平常刻意製造一些場景,幫助孩子理解這些詞彙背後的數學意義,對孩子後期數學學習上有極大的幫助。


05 和我們數學相關的詞彙


下面是我整理和數學相關的詞彙,這些詞彙在數學習題中頻繁的出現,父母可以嵌入到孩子生活中去,越早越好。


表示範圍和順序的詞彙:第,先、後,開始、結束、在**之間

表示數量關係:多、少、大、小、一樣多、更多、更少、大於、小於、等於、相同、一雙

表示位置方向:上面、下面、左邊、右邊、前面、後面、裡面、外面、旁邊、以上、以下、中間

表示極值:代表一個數值,最大、最小、最左邊、左右邊、最上面、最好、最差


數學名詞:高、矮、寬、長、短、胖、瘦等


積累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詞彙,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 應用題使用最頻繁的詞彙,與加減乘除有關


表示加法:來了、上車、買了、一共、總共、合計、一起、加入、延長、添加、和、再來

表示減法:飛走、下車、吃掉、賣了、關掉、借出、丟、扔、拿走、關閉、去掉、減少、相差等

表示乘法:翻一倍、加倍、再來一份、幾雙

表示除法:分一分、平均、每人、一半、切開、分類、打折、折扣

積累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詞彙,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06 數學詞彙實踐題型


以上海2020年一年級《寒假生活》補充版的一道題目為示例,看看生活詞彙的妙處,題目有點繞彎。


積累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詞彙,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題目1、2也非常不錯,有興趣的可以試試


18個網球分成數量不同的4堆,數量最多的一堆有多少個?


題目是Booker自己做的,他的答案是6,分給過程是4、4、4、6,我猜測他的計算過程是18分成4份,差不多4個一份,最後多兩個,分在最後一堆。


這道題目設計真的非常棒,運用我們生活化詞彙來讀懂題目,幾個關鍵點:


1)分成不同的4堆,不是相同的;

2)最多的一堆;


做錯後,我讓他再讀題目,朗讀出來,慢慢他注意到這些關鍵詞語,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讓他再嘗試,重新分分看,他腦海中跳出了2、3、5、8,然後1、3、5、9,然後讓他儘可能多的列出更多可能,翻譯成數學問題就是,18分成4組數字,在這些組合中挑選出最大的數字一組,隨著組合越來越多,答案慢慢浮出水面,1、2、3、12的組合。


第三步,我們重新梳理這個組合,即所有4個數字不同組成18的組合,列了一大部分,慢慢找到一點規律。


再翻譯成生活語言就:分等份可以理解成4等份的和是18,要求最大的一堆,剩下3堆加起來要儘量小,那麼哪些數字最小呢,就把1拿出來,接著2、3拿出來,得到答案12。


仔細想想上面這道題目設計的非常靈活和有趣,孩子很容易做錯,但是如果有心擴展開來,裡面涉及很多知識。最重要一點就是能想通要求最大值,就要找最小的數字兄弟去配對。如果題目中不強調不同的四堆,那麼答案是15,即1、1、1、5


07 最後總結


生活語言的核心讀懂和理解數學問題。把抽象數學問題具象化、場景化,幫助我們理清大腦思路,不同的語言表達體現不同邏輯思路。

數學語言的核心是幫助我們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獲得答案。使用數學中的圖形語言能夠更加便捷的轉化生活語言,使用符號和計算式子來活動計算結果。

如何在生活中和孩子增加這些數學和生活的“互譯”活動,可以參考上面整理和數學相關的生活詞彙,積累這些詞彙背後的數學意義,孩子受益無窮。

這是《小學數學》的第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我也會一直觀察、思考、實踐,帶著不一樣視角,審視數學、發現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