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品牌如何才能做好營銷?

  2020年,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席捲了全球,讓世界陷入了恐慌,中國的疫情已基本控制,現在進入了後疫情階段,怎樣營銷,仍然是商家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那在後疫情時代,品牌的營銷推廣該如何做?

後疫情時代,品牌如何才能做好營銷?

  01

  “內容+直播”營銷


  在前互聯網時代,奉行的是“廣告”大投放的原則,很多大品牌都是用錢砸出來,哪個品牌能天天在電視裡霸屏,就能被大家記住,所以在那個時候,出現了海飛絲、飄柔、丸美等知名品牌,例如海飛絲的廣告語“去屑實力派,當然海飛絲”,大家聽到前一句,立刻就能聯想到後一句,可見被廣告洗腦的程度是多麼深,傳統媒體廣告在那個時代所帶來的效果是不錯的。


  但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各種社交媒體平臺憑空出世,且大放異彩時,就徹底顛覆了以往傳統媒體的廣告投放。為了緊跟潮流迎合受眾群體,品牌們便開始了內容營銷之路。現在“大投放”策略轉化已變得不切實際,相比電視廣告的遙不可及,現在的消費者,更加信任和喜歡像知心朋友一樣的社交內容平臺和主播們。


  疫情期間,人們被迫困在家裡不能出門,這直接把“直播帶貨”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熱度,基本上每個商家都在直播,幾乎人人在直播,這是被疫情趨勢所逼,所以直播在後疫情時代仍然是品牌一個主流的營銷推廣方式。


  02

  “炒作”營銷


  相信大家這段時間都有被海底撈和西貝漲價事件給刷屏了,熱度一直高居不減,雖然後面他們有道歉並承諾把價格恢復到疫情之前,但是有很多人覺得它們是在炒作營銷,不花一分一毫錢便能吸引消費者乃至整個社會的關注。


  相比於海底撈和西貝的漲價做法,最近爆火的老鄉雞則採取“不漲價”的做法,還免費讓消費者喝100萬份免費的雞湯,這個做法獲得消費者的一致好評,在這個萬眾抗疫的階段,企業體現出來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從表面上看老鄉雞這個操作是是吃虧的,其實卻不然,常言道吃虧是福,一時的吃虧能換來企業正面形象,表面上是吃虧,實際上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炒作”營銷是品牌經常用的營銷手段,比如2019年汽車圈發生的“迪迪”事件,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奧迪在朋友圈投放廣告,由於騰訊廣告部門的失誤,廣告素材卻放了英菲尼迪的,當時引起了一大波吃瓜群眾的圍觀。而與本事件無半點關係的沃爾沃汽車發佈了一條微博,內容是“兄弟,也幫我們投一個唄”,並@了奧迪汽車。這短短一句詼諧輕鬆的文案,使沃爾沃汽車搭上這輛熱點的列車,不花一分一毫為品牌宣傳了一把,這實在是很成功的借勢炒作營銷。


  03

  “品牌人格化”營銷


  品牌人格化,這個詞其實並不新鮮,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品牌在傳播和輸出價值的過程中,大部分消費者會下意識把品牌“擬人化”,認為它們不僅僅是個冰冷的品牌名稱,而是有血有肉,有溫度的品牌。常見的品牌IP形象,有江小白、三隻松鼠、旺旺、大白兔糖等等。


  品牌在孵化自己的人格化形象,有時還可以巧妙地化解危機,比如疫情期間,釘釘成為學生們上網課的工具,導致的後果就是學生們瘋狂報復打一星。釘釘為了解決這個危機,於是製作了一個釘釘IP形象“燕子”在線跪求五星好評的視頻,裡面求饒的表情特可愛,裡面的文案也特有趣,比如,“大家都是我的爸爸!” “找個工作混口飯吃,扛不住一星。”、“我還是個5歲的孩子,卻加班到脫髮。”


  看到這麼可愛的“燕子”形象,看到這樣有趣的文案,再配以如此洗腦的神曲,儘管學生們有再多的憤怒,瞬間也煙消雲散。釘釘不僅消除了危機,而且是還增加了用戶對釘釘的好感,釘釘的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這也是品牌人格化的好處。


  當然好的推廣營銷方案不止上面那三種,在疫情還沒完全消失的後疫情階段,商家們在危機中尋找商機,想出了各種好的應對策略來面對艱難的困境,不過,後營銷時代,品牌營銷的突破點在於建立信任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