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術後促甲狀腺激素(TSH)應該抑制到多少合適?

近年來,甲狀腺癌越來越常見了。甲狀腺癌中約 90% 以上是分化型甲狀腺癌(DTC),DTC是相對良性發展的惡性腫瘤,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癌最主要的辦法。DTC總體預後較好,但其中約 30% 的DTC術後會出現復發或轉移,其中約 2/3 發生在術後10年內。因此術後應該規範化地進行長期隨訪、動態觀察,早期發現腫瘤復發及轉移,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這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治療手段就是促甲狀腺激素(TSH)抑制治療。

甲狀腺癌術後促甲狀腺激素(TSH)應該抑制到多少合適?

  DTC術後TSH抑制治療是指手術後應用甲狀腺激素將TSH抑制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甚至檢測不到的程度,目的是補充甲狀腺癌病人所缺乏的甲狀腺激素的同時抑制腫瘤細胞生長,TSH 抑制治療用藥首選L-T4口服制劑。但是長期使用超生理劑量甲狀腺激素可造成亞臨床甲亢,特別是TSH長期維持在很低水平(<0.1Mu>

  因此,近年來,TSH抑制治療的理念發生了轉變,提倡兼顧DTC患者的腫瘤復發危險度和TSH抑制治療的副作用風險,制定個體化的目標。TSH抑制治療最佳目標值應滿足:既能降低DTC的復發、轉移,又能減少外源性亞臨床甲亢導致的副作用,提高生存質量。

  復發危險度分層是評估甲狀腺癌術後復發風險的方案體系,有助於預測病人預後,我國 2012 年發佈的《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中基於腫瘤大小及病理分型、有無腺外累及、有無遠處轉移等條件建議將其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 3 層。

甲狀腺癌術後促甲狀腺激素(TSH)應該抑制到多少合適?

  低危組:符合下面全部條件者:無局部或遠處轉移、所有肉眼可見的腫瘤均被徹底清除、腫瘤沒有侵犯周圍組織、腫瘤不是侵襲型的組織學亞型,並且沒有血管侵犯、如果該患者清甲後行全身碘顯像,甲狀腺床以外沒有發現碘攝取。

  中危組:符合以下任一條件者:初次手術後病理檢查可在鏡下發現腫瘤有甲狀腺周圍軟組織侵犯;有頸淋巴結轉移或清甲後行全身131I顯像發現有異常放射性攝取;腫瘤為侵襲型的組織學類型,或有血管侵犯。

  高危組:符合以下任一條件者:肉眼可見腫瘤侵犯周圍組織或器官;腫瘤未能完整切除,術中有殘留;伴有遠處轉移;全甲狀腺切除後,血清Tg水平仍較高;有甲狀腺癌家族史。

  《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中對 TSH 抑制治療副反應風險分為低危、中危和高危 3 層。

  低危:符合下述所有情況:中青年;無症狀;無心血管疾病及危險因素;無心律失常;無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的症狀和體徵;無合併疾病;絕經前婦女;骨密度正常;無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

  中危:符合下述任一情況:中年,高血壓,有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的症狀和體徵,吸菸,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或糖尿病;圍絕經期婦女;骨量減少;存在骨質疏鬆的危險因素。

  高危:符合下述任一情況:臨床心臟病;老年;絕經後婦女;伴發其他嚴重疾病。

  我國 2012 年發佈的《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給出建議,即DTC術後隨訪方案制定應根據腫瘤復發危險度分層和 TSH 抑制治療的不良反應風險分層,制定個體化治療目標以評估 TSH 抑制治療效果,即基於雙風險評估的 TSH 抑制治療目標。根據雙風險評估結果,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在 DTC 病人的初治期(術後 1 年內)和隨訪期中設立相應 TSH 抑制治療目標(見下表)

甲狀腺癌術後促甲狀腺激素(TSH)應該抑制到多少合適?

  由此可見,根據不同病情,TSH抑制的目標是不同的,我們可以根據上面表格來對號入座,看看自己屬於哪一組人群,與醫生一道來制定自己的控制目標,這樣更有利於減少藥物治療帶來的副作用,而又不至於使腫瘤復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