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創業公司CEO一樣經營自己的人生(4-1):如何發現機會

發現機會這個部分會分三次推送:重新認識“工作”、找到對的人、一起做對的事。


01 重新認識“工作”


像創業公司CEO一樣經營自己的人生(4-1):如何發現機會


公司CEO要發現商機,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份有發展前景的工作。

70後那一輩普遍還是國家分配工作,除了少數後來自主下海或者被迫下崗外,大多都會在第一份工作進入的行業、甚至是單位裡幹一輩子。而之前的文章已經提到,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有份工作再也不等同於穩定生活的保障,而且越是那些從現有工作中獲得長期安逸的人,一旦失去因為種種外部原因失去了這份工作(比如當年最牛的諾基亞手機現在誰有誰聽說過),這些人的反脆弱性最差,要花相當長時間回到之前工作所支撐的生活狀態。

大多數剛畢業的學生選擇第一份工作,首先比較的是薪水。工作一段時間後,新老朋友交流,多少也會比較下不同行業的薪水狀況。不過,當前市場上最火熱的人工智能人才,十多年前行業慘淡到在大學研究所裡都快申請不到足夠經費了。這說明,工作薪資更所處行業是否處於上升期有關,但要從大學選專業以及畢業時擇業就能一擊即中到這個未來不久將處於上升期的行業,還是存在相當難度和隨機性的。

而且,不同公司裡的升職加薪,並非像我們通常理解的一套標準。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學時評獎學金,Jenny讀的是文科,申請獎學金不僅要看成績,還得寫論文,最後老師及同學投票,而且第一年得了最高獎學金後,為了平衡,之後三年的最高獎學金就得輪流分給別人。可數學系、物理學的同學說,他們系評獎學金,只要寫個紙條“我要申請獎學金”交上去,每年按成績排名分錢多少。銷售、投資這類按業績抽成分紅的工作,就最可比大學裡單憑成績說話的數學系、物理學。所以,哪怕你進入了一個上升期的行業、薪水高的公司,未必完全憑個人努力工作、爭取業績,就能保證之後的career path也能節節高。

另外,對一份工作的評判,也遠遠超出薪水和級別。記得之前外企剛進入中國時,當時薪水超高、品牌力又好的莫過於P&G,來學校做招聘會,宣講的都是帥哥美女。可後來網上就流行了篇P&G高管寫的為何離開外企的文章,簡單說,雖然當時在業內外自己的薪水都是相當高的,但卻越來越覺得自己好像社會生活很多領域的局外人,在外企吃得開的那一套行不通,自己所謂世界500強高管的title出了公司也沒太大影響力。比如看病要找個專科名醫,或許都還不如開美容院的姐們路子廣。很多社會資源很難估價,而且是有錢也未必就能買到的。另一方面,一份工作的高薪,只代表了這個行業和這個公司的水平,並不能完全等同於你自身的市場估價,更不等於你的賺錢能力。所以一旦離開這個位子,未必你還能馬上得到同等水平的薪水,尤其是在工作幾年後,兩級分紅會更明顯。

最後,近來特別流行的自僱傭和斜槓人士概念,一個人哪怕只是經濟實力,也不完全等同於表面上的一份全職工作。淘寶網店、滴滴快車,新經濟不斷為有全職工作的普通人提供各種業餘時間獲得額外收入的途徑,更不用說個人理財。很可能,一個人的全職工作只是為了能給自己上全社保,比如早年很多人下海,是跟國企、事業單位里長期拿著病假,沒有離職的。這裡倒不是要鼓搗大家都不專心本職工作,琢磨著賺外快。而是今天這篇講的是像創業公司CEO一樣發現機會,首先必須轉變對工作的觀念,工作及其薪資,並不完全等同於你可以達到的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所以,我們才要拓展思維,去發現工作內外的機會。


如果做一件事有助於實現自我提升,無論是參加培訓提升技能,還是健身提升健康,買衣服提升形象,我都會把這筆花銷歸入未來有機會產生更多收益的投資,而不是費用。每個人都只有一天24小時,時間對我們來說是公平的,如果花錢可以作為一筆投資,提升自身競爭力,那我甚至會覺得找到一個特別好的理髮師,都是發現了一個利於自己的機會。

不過,人只有在嬰兒期,才會覺得自己像個超人一樣無所不能,隨著閱歷的增長,認識到很多事自己實現不了,是成熟的表現。基於此,我將發現機會定義為:跟對的人,做對的事。無論你是哪一種“機會主義者”,都要時刻留心的,無非人和事兩類“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