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被父母逼著學,長大自然就厭學,別對孩子用力太猛

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你們是否也碰到像下列這樣的事情呢?

洋洋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就讀某個重點小學。在讀書期間,各個科目都是名列前茅的。除此之外,洋洋的父母還讓去學舞蹈、繪畫、音樂和編程。

所以每天洋洋都是過著和成人一樣忙碌的生活。為了讓孩子在更好的環境裡學習,不僅將家裡的電視和電腦關起來不看,更是在家裡輕聲細語。對孩子只有一個要求:把書讀好,把學習搞好就可以了。

從小被父母逼著學,長大自然就厭學,別對孩子用力太猛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洋洋的父母精心教育之下,洋洋成為學校的佼佼者,學校老師對他也是關照,為他感到驕傲。可是,洋洋讀到六年級的時候,洋洋開始出現意外,對學習再也沒有原先那樣熱情,成績開始直線下滑,就連興趣課,也不再願意去上了,還經常發脾氣。這下讓洋洋的爸爸媽媽感覺到非常苦惱,不知如何是好。

洋洋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可以說是非常盡心盡力的,可到最後,洋洋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是為什麼呢?是哪個地方出現了問題?

從小被父母逼著學,長大自然就厭學,別對孩子用力太猛


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曾經說過一句話:“無為而治”,顧名思義就是在事物的發展過程有著其特定的規律,我們不要去違背這樣的客觀規律,不要有太多的干預,而是抓住其規律,充分發揮,將國家更好的治理好。這個是對治理國家提出的一個思想,但是在教育之上,也是同樣適用的。

好奇心,不管對於成人還是孩子來說都是存在的,因為好奇心是促進人向更高處的地方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會學翻身、坐、跳、語言等等技能。傑西卡·萊西老師耶提出了一個理念就是“我願意”比“我服從”更能激發出孩子學習的動力。

從小被父母逼著學,長大自然就厭學,別對孩子用力太猛


但是現在的家長並非是教育專業的人士,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常常像一名馴獸師那樣管理孩子,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方式。

洋洋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就是用力過猛,才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情況。這種方式、行為與“德西效應”所提到的理論是背向而行的。

“德西效應”是指人們在事物上進行的行為得以持續的進行,不受任何的外界刺激、刺激干擾,如果有外部刺激的干擾,那麼相應的內在動機力量就隨之減少,從而不會自發實行這種行為。

從小被父母逼著學,長大自然就厭學,別對孩子用力太猛


不管是我們在小的時候,還是現在的家長們,總是會說到一句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只有好好讀書,才能有更好成為國家的棟樑,才能不會過苦日子”等等

雖然這些話聽起來是很有道理,也被社會證實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是根本無法理解的,那麼家長以這樣的理由,讓孩子進行學習,並不是在激勵孩子,而是在消耗孩子的學習興趣。

從小被父母逼著學,長大自然就厭學,別對孩子用力太猛

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避免這些,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呢?

1.對孩子要有足夠的信任

當孩子自己表示會將書讀好來,那麼家長就要給孩子十足的信任。而不是說三天兩頭就去檢查孩子的讀書的情況,或者時時刻刻去監督孩子學習,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到,家長不信任自己,而且長時間在家長監督下讀書有著很大的壓力,從而就會從主動學習進入被動學習的狀態,這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從小被父母逼著學,長大自然就厭學,別對孩子用力太猛


2.言傳身教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其身上的任何行為都會影響到孩子學習的興趣。比如說:“你經常在工作的時候,玩手機;或者你決定今天要看書,可是沒有看多久,你又拿起手機玩或者是看電視等等;再比如,你在孩子邊上進行輔導作業的時候,一直在玩手機;”這些行為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所以作為家長來說,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從小被父母逼著學,長大自然就厭學,別對孩子用力太猛


3.不要讓學習成為孩子的藉口

教育部提出的素質教育要求是孩子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要進行全面、均衡的發展。德就是道德,智就是知識,體就是健康,美就是藝術,勞就是勞動。家長常常會因為孩子要學習,而不讓孩子進行任何家務事,這無於在扼殺孩子的自理能力,同時,孩子也會將“學習”作為藉口,去做一些讓成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綜上所述,要想讓孩子不厭學,家長就要做到信任、耐心、陪伴,用自己優良的言行來影響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