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金港丨决定品牌影响力的第5个P

1. 营销趋同是不争的事实

大家都熟知营销框架的4个P:产品、价格、促销、渠道。

其中,产品是企业企图向消费者贩售的东西,渠道是企业将产品交付消费者的方式、方法和渠道,促销是吸引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注意力并诱使其购买的各种宣传活动,价格是消费者为了购买企业产品所支付的金额以及支付的方式。

企业的第三方智囊总是试图劝说企业建立营销的“差异化”,但是在一个资讯发达、供给过剩的年代,包括大多数企业具有习惯性模仿的天性,注定了所谓“差异化”往往只是落在纸面上的字眼,竞品之间4P框架趋于雷同是不争的事实。

于是,各企业五花八门的宣传常常是提醒消费者市面上“还有我“,而不是“只有我”。

2. 品牌意味着“有意义的区别“

如果缺乏有意义的区别,品牌就成为可以互换的大路货,其唯一区别就是谁更便宜或者更近。

建立有意义区别的方法是品牌属性与收益。传统的定位观念基于“第一”因素,常常从属性区别入手,比如“正宗的可乐”、“领导者地位的凉茶”之类。

但是消费者并不生活在属性的世界里,他们最关心的是收益,即“这个东西能带给我什么样的好处”。

所以很多标榜属性的品牌,比如曾经的“新正装”、“时尚运动”之类,力气落在了虚空,没有意义。

3. 第五个P即人

尽管4P理论对于产品设计前有市场细分这一关键动作,之后刷新的4C更是将产品替换为“消费者”,但这仍然是停留在营销范畴,目的是解决产品问题。

品牌建设的第五个P,用于衔接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持续关系

第五个P的调查中发现:

仅有良好的渠道是不足以确保一家企业持久的顾客关系的。如果一家商店位置便利,装潢漂亮,清洁明亮,固然在营销上占据一大优势,但仅此是不够的。

尽管数不胜数的商品都进行降价促销,但仅靠廉价是远不足以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的。价格便宜固然诱人,但是如果产品或服务低劣,就无法建立顾客关系。

尽管一些营销人员信誓旦旦地夸耀其产品多么高明,但是高明的产品也是不够的。它们固然是好东西,但也是孤掌难鸣。

无论为广告、赞助和大张旗鼓的促销活动花了多少钱,高明的促销也不足以确保持久的顾客关系。如今,独具匠心的广告屡见不鲜,但是如果产品和员工不能实现广告的承诺,再高明的广告攻势也无法确保持久的关系。

如果商品质量低劣或价格过高,甚至优秀的员工也无法创造持久的顾客关系。

4.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依附

第一步,信心。


知名度高、公司规模大、历史悠久、获得权威肯定的品牌,有助于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

在很多类型的市场中,地位排序在一二线的品牌,基本都可以在信心一项过关。

第二步,诚信。

诚信与信心,同样是消费者对于品牌信任度的反映。不同的地方在于,诚信更进一步揭示了消费者的一种感觉:即使遇到问题,品牌始终能够妥善解决。

消费者在诚信的商家购买了有问题或者不满意的东西,不会担心退货会遇到不愉快的阻难。大众汽车的突然“召回”不会让消费者感到害怕,反而认为这是有责任的担当。

第三步,自豪。

不一定只有贵的品牌才会让消费者感到自豪。凡是能反映、增强和以某种方式完善消费者自身形象的品牌,都将使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

比如某些标示着小众审美、个性强烈,走电商路线乃至个性化定制的非名牌服装,一样让消费者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第四步,激情。

诚信与自豪筑起的品牌大厦足够获得暂时的成功。然而,正如临时建筑与永久建筑不同,现实居所与梦中家园不同的道理一样,“喜欢”与“热爱”所代表的情感强度是有本质区别的,热爱的背后是激情的涌动。

假设一下,如果没有苹果和耐克的存在,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生活一定是灰暗的,想想都心塞。

大卫•奥格威说过,消费者不是傻瓜,而是你的妻子,不是试图欺骗她。做到不欺骗还只是诚信问题,让她爱上你以及不离不弃——这就是自豪与激情的升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