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送上斷頭臺的羅蘭夫人 原生家庭和情慾產生了什麼影響?

把自己送上斷頭臺的羅蘭夫人 原生家庭和情慾產生了什麼影響?

法國大革命時期,人頭滾滾落地,其中的一顆就是羅蘭夫人的。

羅蘭夫人12歲時就為自己沒有生為羅馬公民而哭泣,她對英雄主義和共和思想的念念不忘終有迴響,命運在她39歲時為她提供了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她為自己不能實現的理想和不能得到的愛情,從容地走上了斷頭臺。

在臨刑前,面對著自由神像,她說出了那句名言“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梁啟超因此稱她為“近世第一女傑”。

不同於別人是被送上斷頭臺的,羅蘭夫人更像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不妨先從她的原生家庭說起。

1754年,羅蘭夫人出生在法國一個典型的第三等級家庭,這個等級的人幾乎承擔了整個國家的稅賦,卻在國家政治問題上沒有發言權,他們成了法國大革命的主角。

羅蘭夫人的父親是一個雕刻匠,母親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

她的父親受到當時啟蒙運動的影響,特別是街頭小冊子的影響,對社會的不平等越來越難以忍受,覺得他們一家註定要過這種等級卑微的生活。

當他在大街上看到那些招搖過市的貴族時,就更加憤恨不已,憑什麼貴族坐在豪華的馬車裡,而他自己卻走在大街上,還得給貴族們讓道。

受到父親的影響,羅蘭夫人從小就痛恨君主制,她的兩次經歷更加深了這種痛恨。

有一次,羅蘭夫人隨同她的祖母去拜訪一位貴族夫人。

那位貴族夫人見到她們時,懶懶地抬了一下眼皮,連站都沒站起來,只是客氣而冷漠地打了一個招呼。

這給自尊心很強的羅蘭夫人留下了很壞的印象。

還有一次,羅蘭夫人在凡爾賽宮度過了一週,看到那些高傲的王室、諂媚的權臣和卑微的僕人,對比如此鮮明的社會等級,讓羅蘭夫人感到非常不公正。

羅蘭夫人天賦過人,從小飽讀各類書籍,她偏愛那些講述革命理論的著作,正是這些著作引導她走向了革命之路。

羅蘭夫人不僅頭腦早熟,身體也很早熟。

她常常在半夜感到難以遏制的衝動,為了用理性的頭腦戰勝衝動的肉體,她有時會徹夜站在冰涼的石板地上,以此來擊退熾熱的情慾。

她還拒絕接近年齡相仿的男性,最終和比她大20歲的羅蘭先生結婚,和他建立起一種靠精神紐帶來維繫的夫妻關係。

羅蘭夫人37歲時,一個叫博佐的男子出現在她的沙龍。

博佐風度翩翩、風華正茂,羅蘭夫人壓抑多年的情慾被徹底激發了。

理性的羅蘭夫人和博佐保持了一種柏拉圖式的戀愛,她向丈夫坦白了一切,這引起了羅蘭先生的極大怨憤。

在羅蘭夫婦的感情陷入危機時,他們的政治生涯也陷入了危機。

他們所在的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革了法國王室的命,之後,同為革命者的兩派卻廝殺了起來,最終雅各賓派血洗了吉倫特派,身為吉倫特派“無冕之王”的羅蘭夫人束手就擒。

她並沒有和羅蘭先生一起躲藏起來,而是待在家中直到被擒。

她也放棄了越獄的機會,在一封寫給博佐的信中,她說,這讓她能夠將自己作為犧牲奉獻給丈夫,同時與所愛的人結合。多虧了劊子手們,讓她的義務和她的愛情能夠並行不悖。

羅蘭夫人死後4天,羅蘭先生自殺了。半年後,博佐也自殺了。

原生家庭的影響和教育,讓羅蘭夫人懷有一種革命理想主義,但她最終卻死在昔日的革命同盟手中。

追求絕對美德的羅蘭夫人,最終卻無法用高尚的道德感來壓制住與生俱來的強烈情慾。

從這個角度來看,羅蘭夫人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斷頭臺。

聽聽路易·馬德林是怎麼評價這些革命者的。

他認為,這些革命者的激進思想引起了風暴,使得血流成河。他們是死在自己手裡,成為自己幻想和輕率行為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