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CT、磁共振,就做一個看不清?

到了醫院,一複查就是幾大張單子,抽血也是幾大管,去影像科也是,又是超聲又是CT,不都是照相嗎?為什麼不能一次性拍完呢?拿到報告都是那樣一堆黑漆漆的,好像都是一樣的,為什麼要重複看?是不是醫生要坑我,多開檢查好賺錢?

NO!小編在這裡要給有最後一句的思想的朋友們勸告一句,這樣的不信任是對醫生的付出的最大侮辱。那麼我們來講一講為什麼做檢查需要多種檢查同時進行。

超聲

我們知道對著牆說話、對著山谷說話能聽到回聲,我們還聽說過多普勒回聲探路等等,超聲顯像就是應用了超聲波會在組織上反彈的原理。我們還知道如果有一面泡沫牆,你對他說話會沒有回聲,這是由於聲音被泡沫吸收了,而人的組織也有這樣的特性,因此當超聲碰撞到組織的時候,就會出現一部分聲音反彈回了接收器,一部分聲音被組織吸收。這樣就會在我們的接收器上探查到大小不一的信號,這就形成了一副聲音的圖像。

但聲音是近大遠小,因此能夠看到的位置是有限的,同時由於腸道內空氣的存在,會大量的將聲音散播,因此會在圖像上不能顯示,所以能夠觀察到的圖像也是有限的。

優點:超聲的切面隨意,動態觀察,無輻射,容易重複操作

缺點:受影響較大,不能全面觀察,深度組織觀察不好,容易被骨和氣體影響

CT

CT是有輻射的檢查,跟物體對聲音的吸收一樣,每個組織對射線的吸收程度不同,但CT檢查是看穿透組織後,還剩餘了多少射線,因此是貫穿的切面進行檢測。CT一圈上有相對的一個發射器,一個接收器,因此一條線上的數據會被接收,然後通過計算的方式形成一個矩陣圖,這就是掃描的這個切面上的組織的情況。所以能夠看到整個切面的結構。

但是由於計算的方式和觀察的窗口不同,同時矩陣也是靠計算獲取的,因此圖像的質量不算清晰,且部分組織的吸收,例如腫瘤細胞和肝臟的本身密度如果一樣,那麼在圖像上就不能分辯。藉助打入造影劑,人為改變血管內的密度,可以通過各種組織中血管成分的不同來判斷這個地方的病變是什麼。

優點:大切面,快速,清晰度較高

缺點:組織的分辨能力不強,有射線,部分人群對造影劑不適用

MRI

曾經我們將磁共振前加了一個核字,但其實磁共振是沒有放射性的,加上核字其實與其檢測的原因有關。磁共振是檢測人體組織內氫原子,通過磁場的方式使氫離子核震動,從而向檢測器發出一定的信號。就像是一個陀螺旋轉的時候會發出聲音,當它停止前會有一個搖擺的信號,我們就可以獲取這樣的信號。人體內的水分子和其他的化學物質內,都有氫原子,因此能夠通過組織具有不同的氫原子數量,來判斷組織到底是什麼。

因此磁共振對組織的分辨較為清晰,但由於磁場的存在,體內有金屬植入物品者就不能進入,否則就會被吸出來,另外由於磁共振有激發和釋放過程,響應耗費的時間也很長。正由於耗時長,因此類似於血流、心跳,就會在圖像上出現模糊。

優點:組織辨識高,無射線

缺點:耗時長,金屬植入不適用,貴

因此臨床醫生會根據不同的疾病,選擇不同的檢測方式,充分利用各項檢測的優點,揚長避短,全面的瞭解人體解剖結構,從而能夠了解疾病的狀態,因病施治。醫學影像學是一門複雜的學科,不是簡單的攝影,它設計各項科技的制約,同時考慮攝影所需的因素,服務於臨床診療。將來還會有更多的新的,更簡單和便捷的診斷方法,同樣需要結合優缺點進行選擇和結合,才能更準確的診療,才能對治療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