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產食品帶有新冠病毒?這是信不過“小朱配琦”的帶貨?

隨著湖北交通逐步解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上週起,網上發起了“幫湖北拼一單”的倡議。多家媒體也主動發文,央視更動用“小朱配琦”組合,為滯銷湖北農產品“帶貨”。可就在大家用“買買買”拉湖北一把時,多則質疑湖北農產品、食品是否安全的傳言不脛而走。一些人不敢買湖北出產的東西,在“上海網絡闢謠”微信公眾號後臺,也有網友詢問購買到疫情期間生產的孝感米露是否可以安全食用;甚至還有人稱,正是因為這些食品、商品“發貨地是湖北,所以才搞促銷活動,價格才因此便宜”。


網友提問截圖

那麼,秭歸臍橙、洪湖藕帶、潛江小龍蝦、孝感米酒、鹽等湖北產品是否可以放心購買?運輸環節又是否安全可信呢?

食品不是“病毒攜帶者”

“為湖北拼一單”的倡議發出後,已有多名專家發聲稱,湖北生產的各色食品安全性是有保證的。

如對於農產品在種養殖環節是否會感染病毒的問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鍾凱表示,新冠肺炎屬於呼吸道傳染病,不屬於農業病害。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植物不是病毒宿主,更沒有證明魚蝦等與病毒傳播有關。

同時,基於新冠病毒對存活環境的特殊要求,病毒附著在農副產品上也是基本沒有機會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茶學系博導劉仲華表示,茶葉經過了高溫的加工過程,新冠病毒附著在茶葉產品上沒有機會。被譽為“柑橘院士”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表示,病毒離開宿主能存活的時間很短,經過長途運輸的農副水果不可能還有病毒依附。


至於工業化生產的食品,以鹽為例,中國鹽業協會副理事長宋佔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湖北省是我國井礦鹽主要產區,井礦鹽的生產是用淡水將埋藏在地下上千米深的鹽巖礦溶解後製成鹽滷水,再去除鹽滷水中的雜質後,經過檢驗達到生產食鹽滷水標準後,進入高溫蒸發罐進行高溫蒸發水分後出來的結晶體就是食鹽。另外,生產出的井礦鹽是經過封閉的傳送裝置,進行分裝至小包食鹽的,整個生產過程是在密閉的全自動裝置中完成的,所以不會帶有新冠病毒。

事實上,早在2月2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的《新冠肺炎疫情報告》就認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能夠證明新冠病毒會通過食物傳播。由此看來,湖北產的各種食品都不會是“病毒攜帶者”,消費者可以不用擔心,放心地從湖北購買。

不放心可對外包裝清潔消毒

儘管如此,仍有不少人對包裝、運輸等環節表示憂慮。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在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瞭解到,甚至有人投訴起了快遞公司,只因為他的快遞件在湖北中轉了一下,令人匪夷所思。


湖北的產品包裝上會不會附著有病毒?世界衛生組織2月21日發佈的報告稱,最常用的清潔消毒措施可以殺死冠狀病毒,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有任何不同。即便在食品或食品包裝表面有新冠病毒,量也不會多,存活時間也不會長。這也意味著,接觸食物或食物包裝的表面後,洗手就可以阻斷潛在的病毒傳播。2月21日正處於疫情高峰,如今疫情在湖北已得到了有效控制,這個問題更不需要過多擔心。

專家也建議,如果對於產品外包裝實在不放心,可以通過以下等常規措施來確保衛生健康:

1、對外包裝噴灑消毒液進行清潔消毒;2、拆開包裝後及時將外包裝盒丟棄,必要時可以將裡面的產品放置乾燥通風處30分鐘以上;3、加工食物時要勤洗手,做到生熟分開,烹飪過程燒熟燒透;4、水果削皮後食用。

最後,借用央視新聞的一句話,“湖北產品不帶毒,要帶只帶荊楚好味道”。沒能為湖北拼過命,不妨為湖北拼個單,既是響應中央倡導消費的精神,也是幫湖北經濟按下重啟鍵,讓湖北活起來。

欄目主編:毛錦偉

文字編輯:鄭子愚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