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中如何把握人性--豐巢快遞櫃的取件流程分析

產品中如何把握人性--豐巢快遞櫃的取件流程分析

產品中如何把握人性--豐巢快遞櫃的取件流程分析

豐巢簡介:2015年6月6日,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5家物流公司宣佈投資5億元成立豐巢科技。其中,順豐持股35%,申通、中通、韻達各持股20%,普洛斯持股5%。豐巢法人代表為順豐總裁王衛。 後面經過多輪融資,在快遞櫃行業中突圍到今天。

前幾天,輿論指向豐巢快遞櫃的讚賞功能,說其強制收費(其實不收)。

因豐巢系統有多個版本界面,文中部分功能可能在某些版本中表現形式不一樣。

我們只從產品角度來學習下,豐巢自提櫃中如何利用人性弱點,以達到各種產品效果。主要從下面2點說起。

“貪”

產品中如何把握人性--豐巢快遞櫃的取件流程分析

這裡只是描述一種行為描述詞,不做任何貶義解釋。

豐巢快遞櫃至今為止仍然宣傳對用戶端免費存放快遞。核心收益主要是從廣告和快遞公司方收取。現在大多數人在收快遞時,很少直接在家裡接收,大多在菜鳥網點或者快遞櫃。這有2個主要原因,1是大多快遞公司為了較少成本直接就投放網點或者快遞櫃不上門了;2是用戶信息敏感度高了不提供具體的門號。

先看下網購群體,既然網購那麼基本可以界定為價格敏感性用戶。再看豐巢的運作,只要存放一定時長後(4小時不確定),就會通過各種渠道短信\公眾號模板消息發送用戶,有快遞待取,如果再超過24小時,就會發送“滯留件”通知。

這些通知目的是希望用戶快速取件,以提高空間利用率。連續性的通知用戶,你要取快遞,不然一不小心就滯留了(滯留有什麼處罰,不知道?)。 用戶為了避免損失(價格敏感性),就會立即去取快遞,以免要付費(信息誤導印象)。

這就導致取件效率基本控制在24小時以內,環節設計心理把握及其給力。

PDD的現金紅包和免費領取是這方面的集大成者。 只不過一個是減少損失一個是獲取利益。

看下現金紅包模式邀請別人獎勵“現金”,達到200即可有機會微信到賬,頁面中還展示著XXX到賬100! 可是實際情況大多都是優惠券,極少數是現金獎(因有真實案例更能打動人)。 砍價免費領,砍到最後幾元時,基本都是0.01分一個用戶,為了拿到免費物品,越接近目標越難放棄,就越容易邀請一切的朋友,裂變的極其迅速有效。

產品中如何把握人性--豐巢快遞櫃的取件流程分析

膜拜其中最後階段的邏輯設計,欲罷不能啊。

這裡需要簡單提下,PPD的用戶群體比快遞櫃的用戶群體更下沉一些(對佔便宜更熱衷點),所以更容易利用一些。

基本市面上所有產品只要涉及到引導分享推廣,都是利用人性中的貪來做文章。當然我不是說後面產品設計中引導就從這點出發,而是產生第一印象首選這點,如果場景不合適再做他選。

“ 懶 ”

產品中如何把握人性--豐巢快遞櫃的取件流程分析

懶中極品

這裡只是描述一種行為描述詞,不做任何貶義解釋。

人之惰性是與之俱來的。接著快遞櫃第一步,當用戶獲取通知後,到達快遞櫃取快遞時,這個環節產品隱藏幾個操作點在這裡。

1 廣告嵌入

主界面中除了幾個核心操作入口基本都是廣告。曝光效果不是太好,所以就還有下一階段操作,當你點擊取件時,彈出一個廣告而不是直接進入輸入碼取件頁面。

如果你想快速取件,就要仔細尋找頁面中“跳過”按鈕。 如果不觸發跳過就等待30秒,或者選擇其他取件模式,比如掃碼取件。

掃碼取件就涉及的第三點關注公眾號了。 很多用戶都不會主動觸發跳過,直接等待然後取件,或者想走捷徑選擇掃碼取件(如果沒有關注的話)又是另一條套路。

實際上這裡最直接的操作是,當廣告出現時,點擊跳過,輸入取件碼完成取件。但是因為 人的主觀意識加上“懶”,幾乎不會刻意的尋找解決方案,順著系統引導走,一步一步走上套路。

無感覺操作,默認自動添加一些額外費用,如果不注意就支付成功了,雖然從用戶角度是一種不合理的支付,但是從企業產品來說,額外服務是可以取消的,支付購買成功是對企業的一種增利。 手機APP 關聯下載,都是這招,你下載一個APP不注意就下載了一窩APP.有些APP就是炸彈。猶豫IOS系統的安全限制,在Ios系統中這種現象稍微少點。

2 讚賞

不是每次取件都會出現引導讚賞頁面的,只有滯留超過24小時的取件碼,才會觸發。

當你收到24滯留提現後,到快遞櫃點擊取件,跳過各種套路後,輸入取件碼,滿心歡喜的等等開櫃門時,出現的確是一個類似下面的讚賞彈框。贊不讚?在看下只要讚賞1元(價格敏感性),掃碼走起!恭喜你又被套了一波。 其實你可以選擇跳過的。

產品中如何把握人性--豐巢快遞櫃的取件流程分析

讚賞的切入點和讚賞的金額這2者的設計,我想是費了不少心思。

微信的支付後關注公眾號功能,和此處有相同套路。

3 關注公眾號

豐巢系統中,引導關注公眾號其實無處不在,寄件必須關注公眾號!只從取件來說 - 首頁廣告就有關注引導 - 取件方式引導,掃碼一鍵取所有(關注公眾號前提) - 滯留激活碼,如圖

產品中如何把握人性--豐巢快遞櫃的取件流程分析

此處沒有什麼多說的,關注其引導的切入點即可。以前在微信生態中經常出現進入頁面要先關注公眾號操作(現在微信靜止這種操作了),就是這種邏輯最粗暴式應用。其實可以改進為領優惠券關注公眾號,活動入口在公眾號底部等。

在廣告曝光和讚賞2個環境中,懶或者可以說適用性是產品設計的出發點。用戶只要出發跳過即可。

從產品設計來說,用所有可以利用的(合法的)去設計套路讓用戶上套是最大的成功。所謂研究分析用戶,最終還是要設計出最好的套路。

有句話說的很好,走過最多的路,就是這產品的套路。

關注,分享是最大的鼓勵,這裡不套路只真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