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裡面應該有哪些人?

一個優秀的社群,群員應包括7類人:創建者、管理者、參與者、開拓者、分化者、合作者和付費者。

社群裡面應該有哪些人?

第一類:創建者

特質:有人格魅力、在某領域能讓人服氣、能號召一定的人群。

要有一定的威信,能夠吸引一批人加入社群,還能對社群的定位、壯大、持續、未來等都有長遠而正確的考慮。

但是創建者一定得有威嚴、有影響力嗎?也不盡然。

拿某個社群來說,創始人是一位溫文爾雅的女性,她建立群的時候也是生寶寶不久,每天在家帶孩子,沒有任何網絡影響力。

她說,讀書的時候有件事對她影響很深。當時班裡的很多人才,誰也不服誰的管。但是有個女生,她並沒有很厲害的才能,但是她能讓所有高手都願意聽她的安排,大家其樂融融,就把活幹好了。我們能很容易地感受到她不競爭、專注於從做事角度出發的心態。

後來發現,最關鍵的原因是,只有她沒有攻擊性,又特別擅長連接人。

因為她真正佩服別人比自己強,承認自己的無知,認真學習別人身上的優點。只有真正從內心深處認同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別人,才能真正以學徒之心接受別人的意見,同時也能獲得大家的尊重。

社群裡面應該有哪些人?

第二類:管理者

特質:要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身作則,率先遵守群規;有責任心和耐心,恪守群管理職責;團結友愛,決策果斷,顧全大局,遇事從容淡定;要賞罰分明,能夠針成員的行為進行評估,並運作平臺工具實施不同的獎懲。

社群管理的難度相比於線下,其實不但不輕鬆,還會更麻煩。管理的道理通常是相同的,要看管理者是不是能夠吸取靈感,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管理者要儘快挖掘與培養核心小夥伴,組建一個核心管理團隊。遇到困難、想到一些主意,可以先放到核心群進行頭腦風暴,各種天馬行空的主意就像火花一樣碰撞。一件看上去特別艱鉅、難以完成的事情,分解到多人後解決起來就高效多了,這時候你也會深深地意識到:一個人幹不過一群人。

一旦社群大到一定的規模,連管理者都可以組成一個社群了。

社群成員人數規模超過了5萬人,管理團隊自然不小,所以管理者還要分成以下幾種類型。

(1)試用管理員職責:初級的群管理,包括提醒新人規範群暱稱、統計每日問早數據。

(2)管理員職責:試用管理員考核期滿之後可以晉升為管理員,主要引導群的原創分享。

(3)組長:組下達到4名管理員可以晉升為組長,每位組長負責一個群,負責群的活躍度和群聊質量。

(4)副總管理員:一位副總管理員負責4個大群,也就是下面有4位組長,更多地分擔總管理的管理成本,彙總統計整個社群的每日數據(問早數據,乾貨數據)

(5)總管理員:負責整個社群的管理活動,搭建群的管理架構,注入本群的文化基因,制定群每一個階段的活動,負責社群的整體輸出內容。

社群裡面應該有哪些人?

第三類:參與者

特質:風格可以多元,但要儘可能參與到社群的活動或討論中。

活躍度決定了參與度,而要想活躍度高,在參與者中引入一定的牛人、萌妹子、幽默人等會很有效,這些人群能激發社群整體的活躍度。

第四類:開拓者

特質:懂連接、能談判、善交流。

社群的核心是人,資源是人,只有把在社群中的資源充分利用到位,才能真正發揮出社群的潛力。所以開拓者要能夠深挖社群潛能,在不同的平臺對社群進行宣傳與擴散,尤其要加入不同的群談成各種合作。

第五類:分化者

特質:學習能力強,他們要能夠深刻理解社群文化,參與過社群的構建,熟悉所有細節。

分化者是未來大規模社群複製時的超級種子用戶,是複製社群規模的基礎。

社群裡面應該有哪些人?

第六類:合作者

特質:認同我們的社群、有比較匹配的資源。

獨木難支,所以最佳的方式是能夠拓展一定的合作者用於資源的互換,如與其他社群相互分享,共同提升影響力;或者跨界進行合作,產生互利。

第七類:付費者

你要記住,社群的運營與維護是需要成本的,不論是時間還是物料,都可以看作是消耗金錢。所以社群一定要有給予經濟來源的付費者。付費的原因可以是購買相關產品、社群麨的產出、基於某種原因的贊助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