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吃貨”談天津

海河水孕育著天津1500萬人口。天津人單純、善良、幽默、心直口快、愛熱鬧、樂於助人。

有一天馬路邊圍了一堆人,我也擠過去,想看看究竟,我擠到前排一看,原來一個孩子找不到媽媽了,急得直哭,熱心的阿姨幫他打電話聯繫家長,電話沒人接,又聯繫110。旁邊叔叔阿姨們,有人給孩子水,有人給孩子餅乾,有人給孩子姥姥打電話,圍了一堆人,把孩子緊緊地保護起來了。

在天津見義勇為 “那都不叫事兒”。

來天津有困難不用找警察,找天津姐姐就行。下從20歲,上到60多歲女士,天津人都叫她姐姐(讀音:解街)這是天津人對女士的尊稱。如果你問路,熱情的天津姐姐會很耐心的告訴你怎麼走、過幾個紅綠燈、在哪兒左拐在哪兒右拐。如果你還搞不明白,姐姐有可能會把你送到目的地,還會給你買瓶水。天津人就是這麼熱情!


“天津吃貨”談天津

天津方言


天津近幾年變化越來越快,高樓大廈幾天就鑽出來一座,尤其是城市建設,道路擴寬,高架橋一座連一座,緩解了交通堵塞,但是對於我這種路痴的人,那是一種痛苦,幾天不出門就會迷路。沒有導航回不了家。

一次我先生出去辦事,在高架橋下碰見鄰居大嫂提著菜往家走,打了個照面。等我先生辦完事,大嫂還在橋下了,看大嫂熱的滿臉大汗,我先生正納悶大嫂鍛鍊怎麼還提著菜呢?這時大嫂跑過來不好意思的說,兄弟我找不到家了,咱家在哪個方向?

原來大嫂在新開通的高架橋下迷路了,轉了幾圈越轉越迷糊。因為天津的路是彎的,所以天津人不會辨別東南西北,這種經常找不到家的天津人特別多,不止我和大嫂。


“天津吃貨”談天津

楊柳青年畫剪紙

解放橋代表著天津。最近很火的《我是餘歡水》是在天津拍攝的,裡面有解放橋和海河的景色。

解放橋是一座全鋼結構可開啟的橋樑,又稱萬國橋、法國橋。以前是為了船舶運輸而設計的,現在作為景觀,定期開合供遊人觀賞。解放橋的設計者,至今還是一個謎。


“天津吃貨”談天津

開啟的解放橋

天津的夜景非常美。坐在遊輪上欣賞人稱“小維多利亞港”的海河夜景,兩個字:愜意。


“天津吃貨”談天津

海河夜景

天津的瓷房子,是一座用數萬件古董瓷片裝修而成的法式洋樓,所用瓷器和瓷片年代從漢代一直跨越到清代,中國所有種類的官窯、民窯瓷幾乎都可以在這裡看到。建造時使用了20多噸水晶石與瑪瑙,4000多件古瓷器,300多尊歷代石雕像等,被人們稱之為一座

價值連城的“中國古瓷博物館”,市值估價98億。


“天津吃貨”談天津

瓷房子

天津是曲藝之鄉,來天津不去茶館坐坐,您一定會後悔的。

天津有幾大馳名標籤,其中相聲、快板排在第一。

天津的茶館非常有特色的,古色古香。一樓大多是散座,二樓是包房。

茶館裡有茶水、瓜子兒和沙窩蘿蔔,坐一下午,感受一下天津獨特的相聲文化和曲藝之鄉的藝術氛圍,保證讓您緩解壓力、身心愉悅,笑到肚子疼


“天津吃貨”談天津

茶館


“天津吃貨”談天津

相聲


“天津吃貨”談天津

快板

天津吃文化全世界聞名

天津人愛吃,所以天津盛產胖子。2017年全國各省胖子排名,天津摘得桂冠,哈哈哈,福地福水養福娃,不愧為魚米之鄉。您想胖的有範兒嗎?那就來天津吧!


“天津吃貨”談天津

2017年全國各省胖子排行榜

天津人不但愛吃,還很會吃。據傳說天津著名的小吃“煎餅果子”,其實是山東的小吃,天津人拿過來加以改良。改良後的“煎餅果子”,從色相、賣相、口味上讓您看了就想吃,吃了還想吃!很多北京朋友特意開車來天津買“煎餅果子”,就為了吃上一套正宗的“天津煎餅果子”。然後再帶回去幾套。


“天津吃貨”談天津

夾果篦兒的煎餅果子


早晨,在大街上,您聞著香味就能找到“煎餅果子”攤位。因為天津外來人口多,所以賣煎餅果子的老闆不全是天津本地人,看一眼咬一口就知道正宗不正宗。正宗的“煎餅果子”是純綠豆的,裡面是果篦或者果子,配上雞蛋,輔料是蔥末、麵醬、醬豆腐,愛吃辣的放點辣油。其他一概不放。如果放香腸、雞排、生菜等等,那都是“邪教”。天津人對“煎餅果子”的愛和保護那是深入骨髓的。


“天津吃貨”談天津

夾果子的煎餅果子

天津有句俗語:“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 天津因為河多、灣多,加上湖、澱、塘等,水域寬闊,距渤海灣又近,水產極為豐富,品種也多。河魚、海魚、蝦、蟹、蚌類,應有盡有。天津人喜歡吃海鮮、河鮮等。素有“衛嘴子”之稱。有人說這是“雅號”,但是天津人不喜歡“衛嘴子”這個稱號,覺得這是貶義詞。尤其是天津的老派兒(老天津人),一聽這稱呼就急眼“嘛叫衛嘴子,衛嘴子是拿我們天津人找樂兒(開心),是寒摻(挖苦)我們。”

天津人吃海貨,那要一盆一盆的吃,煮熟的皮皮蝦、螃蟹、䗫蛤,用一個大盆端到桌上,全家人圍在一起,邊喝邊吃邊聊天,就像嗑瓜子一樣,不急不火慢慢地品嚐,一頓飯能吃一兩個小時,一直嗑到舌頭嘴唇都麻木了才停止,那才叫享受。


“天津吃貨”談天津

海鮮

我到外地旅遊經常看到“天津包子”的店鋪,但是每次都讓我失望,至今我在天津以外的城市,沒有吃到過正宗的“天津包子”,也可能是沒有遇到。

外地人到天津想要吃正宗的“天津包子”,就要去居民區裡找,那才是正宗的“天津包子”。製作“天津包子”很有講究的,豬肉肥瘦比例是3:7,用高湯(棒骨熬湯)打成水餡。包子一咬順著嘴角流出汁液,不多不少只有幾滴(與灌湯包不同)。包子皮聞一聞有一股奶香味。這樣的包子才是正宗的“天津包子”。


“天津吃貨”談天津

天津包子

天津人對做飯很有耐心,同樣是茄子辣椒、蘿蔔白菜,放到天津人手裡,一定會調換著花樣兒做,不光味道香、顏色好,還要賣相好。天津人大多都有幾款拿手菜,親戚朋友來了做幾樣拿手菜,邊吃邊聊邊切磋廚藝,增進感情。

天津最著名的“三絕”:十八街(桂發祥)麻花;狗不理的包子;耳朵眼的炸糕,聞名世界。如果讓我這個純正的吃貨,聊起天津美食來,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建議您不要在夜裡看我的文章,否則一準兒會餓。現在是凌晨2點,我自己先去做碗雲吞吃吧,把自己寫餓了。


天津人愛吃還表現在,給寵物起名字都離不開吃,比如:豆漿、奶茶、餅乾等等。

我女兒家的大臉貓叫“包子”,我同事家的金毛叫“桔子”,我鄰居特別喜歡嗑瓜子兒,給小狗起名叫“瓜子兒”。好麼,正好一套下午茶。

如果,您在大街上聽到有人喊“櫻桃”,您別認為是賣水果的,那有可能是在喊小狗呢。


“天津吃貨”談天津

女兒家的“包子”


天津人三句話離不開吃,您瞧:

瓷房子牆上的古瓷罐——像我奶奶的白糖罐;

麥當勞的LOGO是——蛋黃色;

海河邊的“津塔”像——玉米,那就叫玉米樓吧;

“天津吃貨”談天津

津塔

見面打招呼也是這樣的:

娘娘(大娘),泥了吃了嘛?(您吃飯了嗎?)泥了幹嘛七?(您幹什麼去?)

回答:解街(姐姐),我剛吃完,介不嫰白眼兒溜溜切嘛。(這不弄外孫溜達去嗎)

天津人幽默、直爽,張口就是“段子”。

您哪天累了、煩了,就來天津吧,人美、景美、吃的美!我這個吃貨免費給您當嚮導。讓您花錢少,吃得好!

如果您喜歡@心理諮詢師安妮老師 的文章,請關注我!


“天津吃貨”談天津


“天津吃貨”談天津

“天津吃貨”談天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