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5月1日起,北京正式解封,身邊的朋友終於可以一解之前的沉悶,奔向各自喜歡的目的地。


一位朋友跑到了廈門,還有朋友去了青海茶卡鹽湖。我比較慫,心裡掂量了好久,決定坐半小時的高鐵迴天津,到家人身邊。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這裡是我的第二個家。每當和朋友聊起,對方都會說:“天津很好呀,很宜居。”而一直以來,我對這座城市的感情是既熟悉又陌生,甚至還帶著點青春期的叛逆感。

五一出發前有同事問我,你迴天津最想吃什麼?我想都沒想直接答:老豆腐!(也就是豆腐腦)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醬香四溢的早餐


這個醬香,指的是麻醬。天津這個地方,雖說有名的小吃很多,什麼“狗不理”“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之類,可就跟全國各地的小吃街一樣,就是給外地人和遊客準備的,早就沒了滋味,本地人不吃。


真能體現天津吃喝文化的,在早點和家常便飯裡。麻醬是天津早點必不可少的一味調料,老豆腐、嘎巴菜、煎餅果子、大餅夾一切和麻醬燒餅,透著的全是這座城市的煙火氣。早點的價錢有零有整,不像北京不是4塊5,就是6塊,天津的早點攤總能給你算出3塊8、5塊2這樣的數字。


早上八點,你去早點攤上跟老闆說一句“來碗老豆腐”,老闆會在你的豆腐腦碗里加小一勺渾厚的麻醬和小半勺辣椒油(嘎巴菜也放)。


別小瞧這一小勺麻醬,它既能提升滷汁的鹹香,又能增加豆腐香氣。它就是比別早點香!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早餐吃這麼一碗老豆腐配套煎餅果子,一整天的煙火氣能在瞬間被點燃。


摩登與汗水,天津衛的飲食起源


天津城很複雜,它古老又現代,洋氣又土氣,煙火氣裡透著風情。就好似天津站門口那座民國時期遺留下的大橋,和那隻可以摺疊的世紀鐘,滴滴噠噠的,留下歲月痕跡。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四千年前,整個天津城都還在淹沒在渤海中,隨著海岸線推移,黃河改道,天津城腳下的土地漸漸形成。


因為“九河下梢”的地理環境,這裡不適合農業種植,但海鹽產業和漕運運輸業發達,因此成為一座碼頭城市。居民口味則和臨海的山東類似,普遍偏鹹。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東漢末年,曹操開渠船運輸軍糧,漕運開始出現,這一行在明清時期興盛。漕運人員要把糧食從江南運到北方,天津是中轉碼頭,在整個運輸的過程中,也把南北飲食文化帶來帶去的交融。


靠漕運為生的南方漕工和北方的轉運腳伕都是底層勞動人民,所以碼頭附近總有便宜又大碗的小吃,漸漸演變為天津特色。對於這些靠汗水賺錢的人來說,能吃上一口飽飯,就是最令人滿足的事情。


茶湯、煎餅果子、熟梨糕、炸糕、糖堆(糖葫蘆)、果仁、鍋貼、果乾,這些都是南北飲食交融產生的風味小吃。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但天津又不全是底層勞動人民,它毗鄰北京,又因為地理和歷史原因成為殖民地,城市中更不乏官僚顯貴和遠渡重洋而來的華僑與洋人。連末代皇帝溥儀在政變後也選擇長居天津。


所以在天津,你既能找到廉價美味的小吃,又能發現排場足夠的津菜館子,更不缺風味純正的英法日餐廳。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瀕臨渤海,花式吃海鮮


由於瀕臨渤海灣,天津每年四季都有大量的河鮮和海鮮上市,人們喜歡吃魚吃蝦,有句民間諺語:“噹噹吃海貨,不算不會過”,形容的就是天津人對海鮮的熱愛。


津菜的口味和魯菜類似,做法上擅長勺扒、軟熘、清炒、清蒸。


在1993年出版的《中國名菜譜·天津風味》一書中收錄了248道天津地區名菜,其中以河海兩鮮為原料的佔119道,海鮮河鮮大多保持原形上桌。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天津海鮮的吃法大多是“燴”和“爆炒”,全爆、八珍豆腐和海鮮燴豆腐最為經典。


全爆用魷魚卷、蝦仁、乾貝、蟹肉、雞丁、雞胗配上黃瓜丁爆炒後勾芡而成;八珍豆腐用和全爆類似的魷魚、蝦仁、乾貝、蟹肉、海參、雞肉等再加上豆腐湊齊8種食材,一起烹飪。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街頭小吃攤也賣各種小海鮮,品種豐富且價格實惠。最常見的是花蛤、麻蛤(毛蚶、泥蚶)和蟶子。


花蛤麻蛤可蒸可煮,熟了蘸料吃。

蟶子炒著吃,鮮辣味美,是不可多得的下酒菜。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魚嘛,天津人吃的最多的是鰨目魚、馬口魚(小黃魚)和帶魚。個頭大一點的,紅燒或者燉著吃,個頭小的裹上面粉幹炸,蘸著椒鹽吃,香酥到骨頭裡。


會吃的人撈一簍小雜魚一鍋紅燒了,小魚的魚骨很軟,直接能嚼碎,配上一碗米飯,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下飯神器。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天津的吃喝文化極其豐富,單單一篇是寫不完的。你想了解這座城市,就必須來這裡走一走看一看,在溫柔的海河風中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到民國時期的“洋滋味”和本地人就愛研究一口吃的“地氣兒”。


至於天津最出名的“狗不理包子”,本地人真的都不吃的,也很少推薦給外人。


當年的狗不理剛開店的時候,是最親切平常不過的小吃,便宜、汁水多,肉餡大,所以街坊鄰居都愛吃。而據史料記載,當年那個皮薄餡大的“狗不理”包子鋪很早就倒閉了。現在的狗不理走的是高端路線,早已不追求包子本身的味道,不好吃且貴。


倒是那些路邊隨處可見的包子鋪,比如“二姑包子”,很值得嚐嚐。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還能吃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