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文/學乃身之寶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一書中給愛做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定義,他說“

愛,是為了促使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

他用“意願”一詞,是想強調它在情感領域中的地位,因為“意願”不僅體現自主的選擇,還蘊含行動的力量。

那麼,這個以心智成熟為目的的愛,到底是怎樣的呢?

被影迷奉為愛情圭臬的“愛在”三部曲(1995年上映《愛在黎明破曉前》、2004年上映《愛在日落黃昏時》和2013年上映《愛在午夜降臨前》),給我們詮釋了心智成熟之愛,才是真愛。

“愛在”三部曲,是理查德•林克萊特執導的三部愛情影片,同樣的導演、同樣的主角,就像與影迷赴一個每9年的約會,用長達18年的時間,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從渴望得到愛,到理解什麼是真愛的愛情故事。

在我看來,這個尋找真愛的過程,和斯科特•派克強調的心智成熟為目的的愛是一致的。

今天的文章,我就結合這三部影片的內容,來說說心智成熟之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1.激情之愛,只是一種幻覺,並非真愛

斯科特•派克認為,我們可以通過解釋愛“不是”什麼,來逐步瞭解愛的本質。

他認為,男女戀愛,尤其是墜入情網或激情之愛,那不是愛。

因為激情之愛,通常涉及和性有關的慾望,那是本能,是性衝動,根本不是愛;激情之愛的“愛”很難長久,因為美好的蜜月遲早會消失;激情之愛的“愛”,是一種幻覺,和兩歲大孩子的幻想差不多,覺得自己是超人,那是自我界限的短暫崩塌,是被愛衝昏了頭腦。

“愛在”三部曲之一《愛在黎明破曉前》中的美國青年傑西和法國女孩賽琳娜,第一次見面後產生的愛,就是激情之愛。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傑西在火車上邂逅賽琳娜後,兩人相談甚歡。後來,傑西邀請賽琳娜和他一起在維也納下車,賽琳娜答應了。隨著兩人接觸逐漸深入,他們墜入了情網,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期間,我們體會到兩人那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心心相惜的暖意,以及期待和緣分都剛剛好的愛意。傑西和賽琳娜因為這場意外相遇,不僅消除了寂寞,還擦出了愛的火花,他們相信這不是一時興起的激情之愛,而是命中註定的愛情,於是約定半年後在維也納重逢。

雖然傑西和賽琳娜認為那種愛不是激情之愛,但按照斯科特•派克的說法,激情之愛給他們的只是一種幻覺,覺得自己當下無比滿足,無比幸福,結果卻忘了一個事實,即他們和愛人的心靈並不完善,還需要更多的滋養。

當然,按照斯科特•派克給愛下的定義,激情之愛算不上真正的愛,但我們還是可以在激情之愛的碰撞下,點燃促進雙方心智成熟的真愛之火。

就像傑西和賽琳娜,如果沒有這段激情之愛,也就無法找到彼此的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2.依賴之愛,會帶來心智退化,並非真愛

斯科特•派克說,還有一種最常見的對愛的誤解,就是把依賴性當成真正的愛。

這裡,先解釋一下,每個人都有依賴心理,這是正常的,就像我們小時候要依賴父母生存,但是如果依賴超出一定限度,人被依賴控制,那就是病態的依賴,心理學家還把因過分依賴而引起的心理失調稱為“消極性依賴人格失調”。

病態依賴的人常說,“沒有他,我活不下去了”,“沒有他,我活著還有什麼意義”……,這些話聽起來很像愛,但實際上是一種寄生關係,他們把自己的生命和價值寄託在別人身上。當他們找到依賴的對象後,就會突然失去曾經具有的技能,比如突然不會開車了,亦或在心理上消極地等待愛情,自己則不願付出行動,也不敢選擇再次相信愛情。

“愛在”三部曲之二《愛在日落黃昏時》中的賽琳娜,就是對傑西產生了深深的依賴之愛。

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9年後,成為暢銷書作家的傑西,因他的小說在巴黎和賽琳娜重逢。重逢後的他們如老朋友一樣,還是有說不完的話題,但兩個人的內心都依戀著彼此,特別是賽琳娜對傑西有深深地依賴感,他們對現實生活不滿:賽琳娜沒有勇氣進入一段深感情,已婚的傑西也無法找到婚姻的幸福,於是兩人面臨著是繼續忍受當下,還是再續前緣的選擇問題。

賽琳娜因祖母下葬,沒能在兩人約定的時間和地點見面,以致覺得自己錯過了最好的愛情,因為她認為,自己對傑西的愛他人無法代替,她無法再和其他男生有那種心靈相通的感覺,亦或發自心底的興奮,於是感情生活一直不順。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其實,這種“痴情”的愛就是依賴之愛,她覺得只有傑西,才能讓自己幸福地生活下去,但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依賴感在控制著她。

斯科特•派克還強調,過度的依賴性,可能使我們強烈地親近某個人,表面上我們和對方彼此深愛,但實際上,過度依賴和愛是截然不同的。這種激烈的依賴感,多是源於童年時期的一些相關經歷。就像賽琳娜,害怕坐飛機,時常覺得自己隨時會死去,而這些想法都會導致她在情感上過於依賴他人。

可見,依賴之愛,會讓一個人心智退化,並不是真正的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3.犧牲之愛,會失去自我,並非真愛

除了激情之愛和依賴之愛不是真愛外,斯科特•派克還強調另一種對愛的誤解,即犧牲之愛。

犧牲之愛,有一個共同特徵,即給予者以“愛”做幌子,只是想滿足自己的需要,卻從不把對方的心智成熟當一回事。

也就是說,不合理的給予和破壞性地滋養,都不是真正的愛。

“愛在”三部曲之三《愛在午夜降臨前》中,賽琳娜在經營婚姻生活中,過多地犧牲,進而失去自我,於是開始抱怨,而這個犧牲之愛並不是真愛。

影片主要講述了又一個9年後,傑西和賽琳娜已經一起生活,且有了一對雙胞胎女兒。他們在希臘伯羅奔尼撒南部小島度假的最後一天,兩人大吵了一架。起因是傑西的兒子亨利。當傑西和賽琳娜商量如何給亨利更穩定的生活時,賽琳娜開始抱怨自己為家庭的付出和犧牲,而傑西在勸慰賽琳娜的同時,也道出了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愛。

賽琳娜本來是一個獨立、有夢想,且有愛心的女性,但是當她和傑西在一起,特別是有了女兒後,她的時間被照顧好孩子和家庭所佔據,缺少了自己的空間和自由,於是指責傑西自私,自己“偉大”。

這種“偉大”的自我犧牲感,在親密關係中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其實,賽琳娜的犧牲是她自己的選擇,因為她可以不那麼辛苦、可以讓傑西幫忙照顧孩子、可以抽出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這種犧牲感讓她在傑西面前有了優越感,以及成為控制傑西的一種手段。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當兩人爭吵賽琳娜摔門而走後,傑西出去找她,這時傑西說出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愛。

他說:“你就像個小女孩,希望周圍的人都生活在童話中。我來這是想挽回,好嗎?我告訴你我無條件愛你,我告訴你你很美,我告訴你你的屁股80歲都風采依舊,我努力想逗你笑,我忍受你一大堆臭脾氣。如果你以為我是條狗,總是回來找你,那你錯了。但如果你想要真愛,這就是愛,這就是生活,不完美但很真實。

通過這段話我們看到,真正的生活並非童話世界,因為它是不完美的;真正的愛也並不是一味順從,而是讓彼此心智成熟。

從這個角度來說,傑西讓賽琳娜看清了真實的婚姻生活和真正的愛,這才是心智成熟之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4.真正的愛,是心智成熟的動力

斯科特•派克從人的自我完善角度出發,強調愛的動機和目的都離不開心智成熟。

前面我們也分析了激情之愛、依賴之愛,以及犧牲之愛都不是真愛,只有促進心智成熟的愛,才是真愛。

“愛在”三部曲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勾勒出,一對戀人如何在渴望愛與被愛的過程中心智逐漸成熟,這也是他們找到真愛的過程。

其一,學會傾聽。

斯科特•派克說,愛最重要的體現形式是關注,而體現關注最常見和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傾聽。

我們看到,這三部影片都是採用人與人對話形式來講述故事的,兩位主人公或行走在靜謐的村落,或悠然坐在露臺或餐桌前,不斷地討論著文學、愛情、生活、兩性的等話題,而輕鬆自在的談話就需要傾聽。

你說的我願意聽,我說的你也願意聽,這樣才能更加了解彼此,而真愛就是建立在相互瞭解上的。因為只有足夠了解對方,才能促進彼此心智成熟。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其二,學會應對沖突。

斯科特•派克說,愛的最大風險之一是衝突。因為衝突可能產生消極的結果,影響彼此的感情。

“愛在”三部曲之三《愛在午夜降臨前》中,傑西和賽琳娜面臨的就是爭吵不斷。傑西想陪兒子亨利健康成長,而賽琳娜不願去美國生活,進而出現分歧,最後導致兩人情緒失控。

而應對沖突最好的方法是,勤於自省。因為自省幫助我們確認自己的觀點是否有價值。

在應對沖突這方面,傑西要比賽琳娜做得更好,我們看到傑西一直在用比較理性和客觀的態度來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而這就是在自省的基礎上完成的,更重要的是,傑西還在幫助賽琳娜自省,而這就是共同成長。比如,傑西承認賽琳娜在照顧家庭方面付出很多,自己做得很少,同時,他還鼓勵賽琳娜可以花些時間在自己身上,像寫歌、唱歌等。

這裡要說明一點,我們強調衝突是愛的最大風險之一,並不是說夫妻之間不能爭吵,因為真正的愛,絕不是無原則地付出,它還應該包括必要的衝突、果斷地拒絕和嚴厲地批評,但不能隨意用傲慢的態度去批評對方或和對方發生衝突。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其三,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繼續熱愛生活。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強調了痛苦的必然性和徹底性,但他沒有消極地應對,而是選擇用積極的態度,相信我們可以通過心智成熟來克服人生困難。

真愛,就是心智成熟的動力。

“愛在”三部曲讓我們看到了心智成熟之愛,才是真正的愛,因為這樣的愛讓我們明白,激情之愛、依賴之愛和犧牲之愛都不是真愛,只有看清不完美的現實生活,依然熱愛生活的愛,才是真愛。

影片《愛在午夜降臨前》的最後,傑西借用時光穿梭機給賽琳娜帶來一封未來的信,其實就預示著他們在經歷人生的困惑或痛苦時,會選擇繼續熱愛生活,愛著彼此。

靈感源於真實經歷的電影“愛在”三部曲,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愛

寫在最後:

關於愛的定義有很多,也可以說愛是一種神秘的現象。

比如斯科特•派克從心智成熟的角度,給我們詮釋了什麼才是真愛;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從人是社會性動物這個分析起點,指出我們“如何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性傾向,那麼每種愛的嘗試都會失敗”;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中從發現生命的意義這個角度,強調“通過體驗某種事情—如真善美—通過體驗自然和文化或體驗另一個人的獨特性—就是說愛某個人”,等等。

其實,無論哪種定義或解釋,都是為了接近愛的本質,就像我們觀看“愛在”三部曲,也是在理解愛,學習愛,然後通過愛,讓自己變得更好,進而讓身邊人,包括伴侶,變得更好。

因為愛,還是行動。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