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一種閱讀、思考的生活方式

這裡的“修行”並非指佛教或道教的修行,而是指一種閱讀、思考的生活方式。以下是我對修行幾個意義的認識。

人生大部分時間是一個人生活的,當修行生活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生活習慣,自己才能真正意義上地獨立生活,在沒有親情、友情、愛情陪伴,獨自一個人的時候,也可以生活地內心很充實。

與白天忙碌的學習或工作生活不一樣,當自己在修行時,我們是處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靈性世界裡的,此時我們與白天俗事纏身時的那個自己是截然不同的。

修行:一種閱讀、思考的生活方式

沒有修行,那我們的生活不就跟這個社會的大部分人一樣,每天的生活以至於一生的內容就是:吃喝玩樂、工作賺錢、人際等等,周國平先生有過一個等式觀點,大致是:豬=吃喝拉撒睡,人=工作+吃喝拉撒睡+玩樂=豬+工作+玩樂,這樣看來可能有點偏激,但當我們從本質去看這個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

通過修行,我們會思考、反省自己每天的生活,進而安排、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樣我們才能享受、清醒、有意識地過、感知每一天的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拖著走、拖著過,為各種事忙碌焦頭爛額,亦或另一個極端,每天無所事事,渾渾噩噩,如同行屍走肉般消磨每天的時光。

修行:一種閱讀、思考的生活方式

周國平先生說過:有一種人,感受性甚好,知識面甚廣,但—切都是碎片,沒有能力把它們組織成—個活的軀體。知識和感受誠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駕馭它們的能力,善於賦予形式,否則—切都會白白流失。因此,我們需要通過修行,通過思考,整理自己的想法,使之系統化、邏輯化,不然想法再多也只能是“文藝青年式”的多愁善感,感慨人生甚至無病呻吟,而這些未經深入思考、整理的碎片化想法從而無法對自己的整個思想、人生產生影響。

通過修行,我們內心會日漸堅定、淡定與從容,從而不會輕易受外界與別人的影響,人生不會總是迷茫與慌亂,我們會活的更加率性與自在。

最終極的意義,修行,是自己認識人性、認識這個時代、認識人生、認識世界最好也是唯一的方式。通過修行,我們會認識到人性的善變與複雜;通過修行,我們會更好的理解這個時代發生的種種事件;通過修行,我們會思考人生,思考生命的意義這個每個人都不應該回避的永恆命題;通過修行,我們會關注世界,思考宇宙,木心先生的觀點,人生觀來源於世界觀,而世界觀,則來源於宇宙觀,老子、尼采、釋迦牟尼,皆如此。或者說,認識是目的,與此相關進行的閱讀、思考、寫作等修行是我們達到這個目的的方式。

修行:一種閱讀、思考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